天天看點

怎麼過節,誰說的算?

怎麼過節,誰說的算?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6日,英國倫敦,節禮日到來,大批群眾上街購物。(視覺中國供圖)

作者|楊傑

編輯|陳卓

年關将至,到處都是置辦年貨的祥和喜悅。超市的主色調換成紅色,各種食物都推出大分量的家庭分享裝,随時擺出迎合節日的身段。

電商平台的App更是被商家大放血染到紅得發紫——超級秒殺節、搶購品牌日……感覺不買點什麼就不能過個好年。

我們是頂喜歡過節的民族,舞龍舞獅,熱熱鬧鬧,新風舊俗全都舞動起來,尤其不能忘了買買買。

不知從何時起,過節和消費深度綁定。除了吃餃子湯圓,總得買點什麼才有過節的儀式感。為此,多少直男想破腦筋,痛恨過節。

節日的集中性消費,早期可見于南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其中記載:元日至于月晦,并為酺聚飲食。士女泛舟,或臨水宴樂。整個元月,家家都做豐盛的菜肴、聚會吃喝。青年男女駕舟遊玩,或到水邊設宴嬉樂。古人消費雖不及今日豐富,過年的喜慶卻是絲毫不減。

過節和消費之間的鍊條,到哪兒都逃不脫。國外的節同樣容易掏空錢袋子。感恩節前的“黑色星期五”,人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搶奪“全年底價”;聖誕節促銷總是伴着“叮叮咚”的聲音提醒你别忘了買個聖誕毛衣。

其實許多節日傳統都是商家制造的。在國外,聖誕老人深入人心,你有沒有發現,那個紅袍子白胡子,憨憨笑的慈祥胖老頭配色和可口可樂很像?沒錯,當下幾乎統一了審美的聖誕老人是可口可樂創造的代言人。

在上世紀30年代以前,聖誕老人有綠色的、棕色的,高矮胖瘦不一,有的露個肚皮,有的穿貂皮大衣,也不總是笑嘻嘻,偶爾還皺着眉懲罰壞人。

1931年,為了止住冬季業績下滑,可口可樂公司琢磨怎麼借聖誕節之力,反季營銷,讓人們冬天也愛喝可樂。他們找來美國藝術家海頓·珊布,請他畫一個親民的聖誕老人,順便植入公司的元素,這才誕生了當下經典款。

當時,可口可樂每年推出一張聖誕老人的宣傳畫,據說有一次聖誕老人手上的婚戒消失了,粉絲們立即來信詢問聖誕老人的夫人可安好。海頓·珊布說,他每次都是照着鏡子畫的,還曾把腰帶畫反了,遭到粉絲的來信轟炸。

經過可口可樂公司一年又一年的努力,紅袍白胡子的聖誕老人形象終于傳遍世界,可口可樂也成了一種不分季節的飲品。

對于日本人來說,聖誕節除了有聖誕老人,還要吃炸雞。這個與西方聖誕美食完全不同的傳統,亦是肯德基的營銷得意之作。據英國BBC報道稱,在聖誕前後幾天,日本肯德基的營業額是平常的10倍之多,許多人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如果現場排隊,可能要等2小時以上。

吃炸雞的新習俗養成不過40多年。1974年,肯德基以一句“聖誕節就是要肯德基”的洗腦廣告,将這個習慣植入日本群眾的心中。

到了國内,聖誕節的當紅食物變成了蘋果,平安夜送蘋果的中式傳統甚至傳到國外,反向傳播。至少10年以前,總有機智的年輕人批發一箱蘋果,裹上彩紙和小燈,賣出20倍的高價,一晚上就能發筆小财。現在的蘋果上印着福祿壽喜,中國人民一口一口,歡快地品嘗着禁果。

古今中外,最熱衷于過節的似乎就是商家。實在找不到節過,他們就地造一個。

翻一翻某電商平台2021年的月曆,有100多個營銷節。1月年貨節,3月跑步節,5月春茶節,還要智能馬桶節,超級奶爸節……隻有想不到的,沒有過不了的。

這些新節日也不知在慶祝什麼,也許是慶祝我的錢包越來越癟、信用卡欠債越來越高。造節運動的代表作“雙11”,一個原本象征單身的節日突然充滿了價格的厮殺,似乎在說,别談戀愛,專心搞錢。

雖然商家擅長造節,但我們消費者也不傻,節越多越容易脫敏。營銷反被營銷誤,消費者想買點東西,遲遲不敢下手,怕下一個節日優惠更多。今年的“雙11”和“雙12”似乎比往常冷靜了不少。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張海岚在文章裡說,原本具有文化内涵的節日被商業化炒作,緻使老的傳統被丢掉,新的文化傳統又無法建構,像“雙11”這樣“被發明的傳統”若無法形成文化凝聚力,随着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回歸理性,最終還是會走向消亡。

失去文化内涵,充滿錢味的新節日不知道能走多遠,怕是最後隻剩商家自嗨。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