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昌起義後,各路人馬彙集在一起,起義軍一度達到兩萬餘人。但南下途中,蔡廷锴率領第10師出逃,帶走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緻使起義軍在湯坑、汾水沒有取勝,無法站穩腳步,最終被擊潰,隻剩下三河壩打剩下的幾百人。

這些人在朱老總、陳毅的率領下,發動了湘南起義,擴充了隊伍,才有了後來的井岡山會師。是以說湘南起義的曆史意義非常重要,建國後在這次起義中走出26位開國将帥,其實除了他們,本還可以有一位進階将領至少授上将銜,這個人就是陳光。
湘南起義的紅軍名将
1906年,陳光生于湖南宜章。1926年北伐軍來到湖南,在我黨的上司下,湖南各地建立農協,而陳光也加入了栗源堡農民協會,因表現出色還當上了委員,帶領貧苦農民與土豪劣紳作鬥争,要求減租減息,争取他們的利益。
馬日事變後,很多黨員和農協幹部被逮捕殺害,在群衆的掩護下,陳光逃脫了敵人的抓捕,在外面躲了半年。1927年底,回到家鄉的陳光經過黨組織的審驗,被介紹入黨。
1928年1月,朱老總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在當地地下組織配合下,攻克了宜章縣城,揭開湘南起義的序幕。陳光得知後,就把馬日事變時收藏的12條長槍拿出來,組建了一支赤衛隊,跟随紅軍參加了湘南起義。
湘南起義後,紅軍力量得到了壯大,但敵人很快集結重兵進行反撲,朱老總在分析利弊後,決定率領紅軍上了井岡山,而陳光也帶領赤衛隊參加紅軍,一起向井岡山進發。
陳光參軍前沒有多少戰鬥經驗,但參加紅軍後作戰勇敢。1929年因在上杭戰鬥中的出色表現,升為第一支隊一大隊大隊長(相當于連長)。
在水南攻打敵獨立15旅時,一股敵人沖出包圍圈,竟反撲到一縱隊指揮部,與指揮部的警衛排打了起來,由于敵人兵力多,形勢一度危急。幸虧是陳光帶着一大隊拼命的向前沖,将這股頑敵擊潰,才轉危為安。
縱隊司令林總雖得救了,但帶隊沖鋒的陳光卻負了傷,戰後林總還親自去看望他,而陳光傷愈歸隊後,被升為第一支隊副支隊長。
兩次代林總執掌軍權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而陳光也率領紅二師從于都出發,踏上了長征路。
長征中紅二師一直作為前衛部隊,攻占烏江的江界河渡口、一夜急行120公裡飛奪泸定橋、長征後期又攻克天險關隘臘子口,幾乎長征中的各重大戰役都留下陳光将軍的威名。
1936年6月,陳光進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學習,同時升為紅一軍團副軍團長。1937年1月,紅大改稱抗日軍政大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延安抗大,由林總擔任校長,他調走後,由陳光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的職務。
這是陳光第一次代林總執掌軍權,卻不是唯一的一次。
1938年2月,林總被友軍誤傷,先是回延安養病,後被送往蘇聯接受治療。在當年3月,由陳光擔任八路軍115師代師長。
不久115師分兵後,陳光與羅帥率軍挺進山東,開始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先後指揮攻克樊壩、陸房突圍、梁山戰鬥等重要戰事。
抗戰勝利後,陳光率軍轉戰東北,曆任東滿軍區副司令、吉遼軍區副司令、六縱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先後參與指揮三下江南、圍困長春、平津戰役等,為東北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建國後的人生結局
新中國成立後,陳光擔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司令員,任職期間進行清剿匪患、肅清殘留的敵特分子,并為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物價作出一定的貢獻。不過廣州緊鄰港澳以及海外,由于陳光對待工作表現的不夠嚴謹、慎重,以及态度的主觀性,處理一些特殊問題出現較大的錯誤。
當時葉帥親自找他談話,希望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由于陳光的性格,兩人由談論轉為争吵,甚至拍起了桌子,鑒于陳光的錯誤和抵觸态度,最終中南軍區在向上請示後,給予他開除黨籍的處分。不久後又将他撤職并軟禁起來。
1950年10月,陳光又被轉送到武漢,位于中南軍區的一座二層小樓裡,此後長達三年多的時間,他一直待在小樓的二層。1954年6月7日,陳光在小樓裡自焚身亡,時年49歲。
在他去世後,夫人史瑞楚帶着兩個孩子來到北京隐居起來,并讓孩子跟随自己姓“史”,直到1988年,組織上才撤銷對陳光的處分,也恢複了他的黨籍和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