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昌起义后,各路人马汇集在一起,起义军一度达到两万余人。但南下途中,蔡廷锴率领第10师出逃,带走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致使起义军在汤坑、汾水没有取胜,无法站稳脚步,最终被击溃,只剩下三河坝打剩下的几百人。

这些人在朱老总、陈毅的率领下,发动了湘南起义,扩充了队伍,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会师。所以说湘南起义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建国后在这次起义中走出26位开国将帅,其实除了他们,本还可以有一位高级将领至少授上将衔,这个人就是陈光。
湘南起义的红军名将
1906年,陈光生于湖南宜章。1926年北伐军来到湖南,在我党的领导下,湖南各地创建农协,而陈光也加入了栗源堡农民协会,因表现出色还当上了委员,带领贫苦农民与土豪劣绅作斗争,要求减租减息,争取他们的利益。
马日事变后,很多党员和农协干部被逮捕杀害,在群众的掩护下,陈光逃脱了敌人的抓捕,在外面躲了半年。1927年底,回到家乡的陈光经过党组织的审验,被介绍入党。
1928年1月,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当地地下组织配合下,攻克了宜章县城,揭开湘南起义的序幕。陈光得知后,就把马日事变时收藏的12条长枪拿出来,组建了一支赤卫队,跟随红军参加了湘南起义。
湘南起义后,红军力量得到了壮大,但敌人很快集结重兵进行反扑,朱老总在分析利弊后,决定率领红军上了井冈山,而陈光也带领赤卫队参加红军,一起向井冈山进发。
陈光参军前没有多少战斗经验,但参加红军后作战勇敢。1929年因在上杭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升为第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相当于连长)。
在水南攻打敌独立15旅时,一股敌人冲出包围圈,竟反扑到一纵队指挥部,与指挥部的警卫排打了起来,由于敌人兵力多,形势一度危急。幸亏是陈光带着一大队拼命的向前冲,将这股顽敌击溃,才转危为安。
纵队司令林总虽得救了,但带队冲锋的陈光却负了伤,战后林总还亲自去看望他,而陈光伤愈归队后,被升为第一支队副支队长。
两次代林总执掌军权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而陈光也率领红二师从于都出发,踏上了长征路。
长征中红二师一直作为前卫部队,攻占乌江的江界河渡口、一夜急行120公里飞夺泸定桥、长征后期又攻克天险关隘腊子口,几乎长征中的各重大战役都留下陈光将军的威名。
1936年6月,陈光进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同时升为红一军团副军团长。1937年1月,红大改称抗日军政大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延安抗大,由林总担任校长,他调走后,由陈光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的职务。
这是陈光第一次代林总执掌军权,却不是唯一的一次。
1938年2月,林总被友军误伤,先是回延安养病,后被送往苏联接受治疗。在当年3月,由陈光担任八路军115师代师长。
不久115师分兵后,陈光与罗帅率军挺进山东,开始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指挥攻克樊坝、陆房突围、梁山战斗等重要战事。
抗战胜利后,陈光率军转战东北,历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吉辽军区副司令、六纵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先后参与指挥三下江南、围困长春、平津战役等,为东北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建国后的人生结局
新中国成立后,陈光担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司令员,任职期间进行清剿匪患、肃清残留的敌特分子,并为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物价作出一定的贡献。不过广州紧邻港澳以及海外,由于陈光对待工作表现的不够严谨、慎重,以及态度的主观性,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出现较大的错误。
当时叶帅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由于陈光的性格,两人由谈论转为争吵,甚至拍起了桌子,鉴于陈光的错误和抵触态度,最终中南军区在向上请示后,给予他开除党籍的处分。不久后又将他撤职并软禁起来。
1950年10月,陈光又被转送到武汉,位于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时间,他一直待在小楼的二层。1954年6月7日,陈光在小楼里自焚身亡,时年49岁。
在他去世后,夫人史瑞楚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北京隐居起来,并让孩子跟随自己姓“史”,直到1988年,组织上才撤销对陈光的处分,也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