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的光輝
“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是古代第一位以皇帝為稱号的君主。結束分裂割據,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在維護國家統一的路上,也是不斷嘗試做出了很多一直為後世沿用的制度。不論人們認為他是否暴虐,後世任何褒貶不一的言論都無法抹滅秦始皇在中國曆史程序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也正因如此,後世對于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也是置于一個相當高的地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馬俑就是在始皇帝墓穴中發現的。不過仍有許多秘密等待人們探索,始皇陵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被完全挖掘,這雖然有一部分是出于保護的原因,但是更多是因為技術原因。
有這麼一個宏大的陵墓,人們在關注這座陵墓的同時自然也對秦始皇的先祖陵墓也充滿了重視。不過,“閑潭雲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便縱有再多好奇之心,千古事都付與一一抔黃土。在被土地填平的曆史中,要想找到找到一處墓穴是何其艱難。是以考古隊雖然已經做好了打算用十年多的時間專心探尋,不過卻一無所獲。
二、無意中的驚人發現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1986年的這天是讓考古界激動的一天,陝西省臨潼的一個村民向有關部門講述了村裡勞作是的所見。這便是秦東陵發現的開端。由此一座先秦的陵墓便展現在世人眼前。 而喜訊不斷,緊接着秦東陵的發現,一批先秦時期秦國的貴族墓地也被發現。一時間,這些先秦墓穴所承載的曆史文化積澱與輝煌一齊綻放。
不過,讓人非常驚訝的是。其中最早被考古考察隊發現居然是被盜墓賊破壞過的墓穴。這座鳳霞縣的墓葬中不僅有上百的陪葬女屍,在盜墓賊洗劫過後還有大量價值很高的曆史文物。毋庸置疑,這是一座超大型的墓穴。可惜由于盜墓暴力破壞的原因,雖然考古人員極力搶救,但很多東西還是沒有機會将它最美的風采展現于世,黯然氧化消失。
鳳霞縣這座墓穴有如此龐大的活人陪葬人數已經讓人駭然了。不過還有一處墓穴中有比鳳霞縣陵墓中還多的陪葬人數,那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成語秦晉之好的典故中便是與這位秦穆公有關。若不是那186具屍骨就擺在眼前,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想到《史記》中的記載居然是真的,秦穆公墓的陪葬人數也創了曆史新高。
有一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是疑惑的,既然盜墓賊洗劫過後的墓穴也還能有一部分文物留下,那說明原來的墓穴中價值高的文物一定就更多了,是以那些被洗劫過墓穴旁邊幸免于難的陵墓中是不是更是奇珍異寶滿地了。這裡就涉及到考古隊工作範圍與任務的問題了。盜墓賊與考古隊最大的差別就是目的不同。盜墓賊往往是一心求财,而考古人員則是以研究為主。這就決定了考古隊在意的是墓穴的發現,而不是是否挖掘。更多時候考古人員都是在修複和保護文物。而其中絕大部分需要修複和保護的文物都是盜墓賊破壞損壞的東西。
三、“高手”在人間,熱愛民族的重要性
不過就算是考古隊先一步盜墓賊發現陵墓,但有時候還是防不勝防,慘遭盜墓毒手。在考古人員嚴密的保護中,還是有盜洞打進來。2011年便是有一個即将在考古人員眼皮子底下差點打通的20多米盜洞。這個盜洞還是被不小心發現的,之前完全不被人察覺。雖然這次的盜墓行為被及時阻斷,不過很多考古人員及愛國人士都是心情沉重的。
這個盜洞足以引起學界重視,國家相關機關也進入調查。通過警察一步一步的深入調查,這個盜墓團夥終于浮出現在人們視野。而值得重視的是,這個三人團夥,其中有一個是個盜墓高手。他經驗豐富,盜墓技巧與知識完備。不需要精密的儀器裝置,一雙肉眼就能看透深埋于底下的寶藏。這是很多考古學家都望塵莫及的能力。也同樣是讓人害怕的能力。對于很多墓葬和考古人員來說,盜墓賊擁有這些本領是如此可怕的一件事。
而這次的失敗,也不是因為考古人員防備工作嚴密,而是在作案過程中,三人中的一個人身體無法适應墓室中的環境,直接暈了。由此三人的行動也就停了,停止了盜洞的挖鑿。
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相反,考古機關更加警惕,開始針對性的開始保護工作,也不斷完善自身。這是一場與盜墓賊的博弈。
我們希望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遺産能完好的留給這片華夏大地,這是每個人該有的覺悟。
參考文獻
杜牧《阿房宮賦》
王勃《滕王閣序》
周希陶《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