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作者:電影理論研究者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一生中擔心的一件事是,他可能被指控犯有莫名其妙的罪行。這種恐懼是他許多最佳電影的主題。這包括TrainWreck。在影片中,一個男人的妻子被勒死了,他成了一個明顯的嫌疑人。他被懷疑是因為真正的兇手有一個天才的原始計劃:兩個陌生人會"交換謀殺"并殺死另一個想要殺死的人。在犯罪期間,他們有無可挑剔的不在場證明,兇手和受害者之間沒有可能的聯系。

這是一個獨特的、道德上不道德的情節,基于帕特裡夏·海史密斯的第一部小說(1921-1995)。在她的裡普利系列和其他小說中,她被高智商的罪犯所吸引,這些罪犯的行為不是出于激情,而是精确的計算,他們通常能夠逃脫制裁并逃脫懲罰。《Trainwreck》中的這種"跨界"犯罪實際上應該被完美地執行 - 但隻有一個陌生人同意這樣做。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法利·格蘭傑和羅伯特·沃克

著名網球運動員蓋伊·海恩斯(Guy Haines)在火車上被布魯諾·安東尼(羅伯特·沃克飾)認出,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後者對自己的私生活了如指掌。為了娶安妮·莫頓(Anne Morton),一位美國參議員的女兒露絲·羅曼(Ruth Roman),蓋伊想與他的紅杏妻子米裡亞姆(Miriam)和凱茜·羅傑斯(Cathy Rogers)離婚。午餐時,布魯諾在他的私人卧鋪車廂裡透露他想殺死他的父親。他提出了一個"完美的罪行" - 謀殺蓋伊的妻子和蓋伊謀殺布魯諾的父親 - 這樣兩個人都不會被懷疑。

從生活方式來看,布魯諾是善良的,一心一意的,同志傾向。蓋伊被他提到自己的私生活所冒犯,但莫名其妙地他不願意打斷談話,談話以模糊的氣氛結束:布魯諾試圖讓蓋伊同意這個計劃,蓋伊試圖鼓勵他迅速采取行動并擺脫他。布魯諾确實謀殺了蓋伊的妻子,然後要求蓋伊完成交易的剩餘一半。就劇情而言,希區柯克發現了一種他無法抗拒的可操作性——尤其是當蓋伊有謀殺妻子的動機時:他在妻子去世前一天公開争吵,甚至告訴他的未婚妻他要"扼殺"米裡亞姆。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希區柯克說,選擇合适的演員可以節省他在故事上的時間,因為觀衆可以感受到演員的角色,而不必花時間去闡述。是以飾演蓋伊的格蘭傑和飾演布魯諾的沃克當然是極其重要的。據說希區柯克希望威廉·霍爾登扮演男人("他更強壯。他告訴弗朗索瓦·特呂弗,"但如果由霍爾特登扮演,那就糟糕了——他太強壯了,太容易擺脫布魯諾(盡管霍特登曾經讓一位年邁的女演員在日落大道上操縱他)。格蘭傑更柔和,更難以捉摸,是以當他試圖逃離布魯諾編織的對話網而不是直接拒絕他時,他更有說服力。沃克飾演的布魯諾更輕率、更具挑釁性,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他坐在彼此身邊,然後平躺在蓋伊對面的一個私人隔間裡。火車上的會面可能是布魯諾設計的,更像是一場狩獵,而不是打鼾。

正是在兩個有缺陷的角色的意義上 - 一個邪惡,一個軟弱,以及一種不言而喻的性張力 - 使這部電影變得合理,并有助于了解為什麼布魯諾接近成功實施他的計劃。海史密斯是一名女同志者,她的小說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心理深度。在他2003年的自傳中,安德魯·威爾遜說,她經常愛上她的直女,她的故事經常使用一個不明的潛台詞來暗示同性吸引 - 就像1999年的"天才裡普利先生"一樣,其犯罪主角湯姆·裡普利掠奪了他的獵物迪基·裡普利。Dickie Greenleaf的個性和生活方式産生了良好的感覺。雖然同志在1951年仍然害怕為自己揚名,但希區柯克清楚地意識到布魯諾的性取向,并且确實區分了美國版和英國版的電影 - 他削減了美國版中"誘惑"的緊張氣氛。值得注意的是,希區柯克還在《利奧波德-勒布》的重制版中飾演格蘭傑。這是另一個關于具有潛在同志恐懼症的殺人犯的故事。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法利·格蘭傑、露絲·羅曼、羅伯特·沃克

不過,Trainspotting并不是一個心理案例,而是一部一流的驚悚片,時不時有點異想天開。正如希區柯克電影經常做的那樣,這部電影總是給人一種印象,即随着故事的發展,有些東西偷偷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毫無疑問,他對誤判的熱愛與他小時候遭受的創傷經曆有關:他的父親把頑皮的小希區柯克帶到警察局,給警察局長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他會把他關起來,然後再過來接他。有趣的是,在電影的背景下,希區柯克讓他的女兒帕特裡夏·希區柯克扮演芭芭拉·莫頓,她是蓋伊未婚妻安妮直言不諱的妹妹。帕特裡夏·希區柯克(Patricia Hitchcock)看起來有點像凱茜·羅傑斯(Cathy Rogers),戴着非常相似的眼鏡。布魯諾在一次派對上開玩笑說勒殺人技術,然後遇到了芭芭拉,電影閃回了謀殺現場,他完全失控了。《小妹妹》中有《火車殘骸》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台詞,尤其是在影片開場,蓋伊遇見了醫院的家人。她不停地脫口而出别人不敢說的話。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與法利·格蘭傑一起擔任"火車殘骸"的幕後黑手。1951

希區柯克首先是視覺藝術大師,在《火車殘骸》中有許多著名的橋梁部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蓋伊在網球比賽中看着人群,他注意到當球員擊球時,人群的頭向左和向右轉動 - 除了布魯諾的。他直視着蓋伊(希區柯克在《外國記者,1940》中也使用了同樣的技術,其中所有的風車都朝同一個方向旋轉——除了一個)。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狂歡節之夜,布魯諾的船漂浮在一對夫婦的隧道中。米裡亞姆和她的兩個男朋友在船的前面,牆上的陰影清楚地表明布魯諾已經追上了他們。還有一個場景,蓋伊在黑暗中走上布魯諾家的樓梯。希區柯克告訴特雷弗,他突然想到了用巨型狗來轉移觀衆的注意力,讓他們從樓上可能發現的東西上轉移開注意力。還有一段著名的通道,拍打失控的旋轉木馬,蓋伊和布魯諾在上面扭打,勞工們在旋轉木馬的底盤下擠壓,試圖關閉開關。(這個鏡頭是出了名的水,特技演員很可能會死去。希區柯克後來表示,他再也不會冒這個險了。另一個偉大的鏡頭是布魯諾赤裸的眼睛,出現在他帽子的屋檐上。

希區柯克是一位古典工匠,他具有駕馭圖像的機智,以觀衆并不總是意識到的方式使用螢幕空間,強化了場景的張力。他的構圖習慣是,螢幕的左側是壞人和/或弱者,螢幕的右側要麼是好人,要麼是暫時占主導地位的人。想想那些走進喬治城家的人,布魯諾在街上吹口哨并打電話給他。布魯諾站在一扇鐵門後面,金屬栅欄的陰影投射在他的臉上,蓋伊站在門外的右邊。然後一輛警車停在蓋伊家門前,他迅速走到門後,和布魯諾站在一起。他們現在都站在籬笆後面,他說,"你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罪犯。"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羅伯特·沃克的表演得益于布魯諾微妙的緊急情況,這可能也反映了他私生活中的事件。影片拍完後,他精神崩潰了一小段時間,被送往醫院系統治療,最終死于過量鎮靜劑的意外。(電影中未使用的特寫鏡頭被用來完成他的最後一部電影《我的兒子約翰》(My Son John,1952年)。盡管希區柯克在接受弗朗索瓦·特呂弗采訪時表示,兩位演員都不太喜歡他,但沃克飾演的布魯諾被描述為希區柯克最好的反角色之一。希區柯克同意特雷弗的觀點,即觀衆更同情格蘭傑,而不是格蘭傑小時候的角色。

兩個陌生人"交換謀殺"殺死另一個想殺人的人:火車殘骸

這部電影通常被列為希區柯克的最佳電影選擇(我隻排在"狂喜","美麗"(Haunt,1946),"捉鬼敢死隊"以及"手的影子"(懷疑的陰影,1943)之後。它的吸引力可能在于将天才的情節與令人毛骨悚然的暗示聯系起來。這種組合首先來自海史密斯,她的小說被不公平地歸入犯罪小說類别,盡管她寫了關于犯罪的主流小說。網際網路電影圖書館網站上的一位使用者聲稱,他發現奧特·史密斯是這部電影的客串演員。在早期的錄音棚場景中,她站在Miriam身後,在筆記本上錄制一些東西。在電影的所有材料中,都沒有提到海史密斯作為嘉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希區柯克的标志性客串角色上),但你可以自己找到它,在電影DVD的第六部分,從12分16秒開始。想象一下,這些年來她可能一直在那個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