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正可謂時勢造英雄,在秦漢交際的亂世之中,西楚霸王項羽、漢高帝劉邦以及軍事奇才韓信等諸多英雄應運而生。而享有“兵仙”美名且被譽為“漢初三傑”“兵家四聖”之一的韓信最後竟是落得被宮女用竹子捅死的窩囊下場。韓信用他的經曆向我們诠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兩個不太美好的成語。

(一)“成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原是指韓信一生的成功與失敗都跟劉邦的丞相
蕭何
有關,韓信的成功與他有關,失敗也與他有關。現在意為某件事之是以能成功是因為一個人,這件事的失敗也是因為這個人。
韓信在最初的時候原本是投靠于項羽麾下,但他的獻計獻策項羽都沒有接受,項羽不鹹不淡的态度讓韓信自覺一身才華無用武之地,轉投了劉邦。
在劉邦的軍隊中,韓信也一直隻是一名人微言輕的小軍官。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事業并不順利的他與劉邦身邊一位關系親近的能臣蕭何遇上了。二人相談甚歡,蕭何非常欣賞韓信的才能,韓信就借此機會與蕭何打好了關系。
有了蕭何的大力舉薦,心高氣傲的劉邦也對韓信以禮相待,多次對韓信委以重任。大将軍韓信一次又一次充分施展自身的軍事才能,屢屢得勝歸來,揚名天下。可以說,蕭何是韓信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是韓信的
伯樂
,擔得起“成也蕭何”的說法。
(二)“敗也蕭何”
韓信在征服了齊國之後,有些居功自傲。他以穩定齊國局勢為由,派人送信給劉邦,希望劉邦等讓自己封号
“齊王”
。而此時的劉邦正處于被圍困的窘境,原本盼着韓信早日派兵救他于危難之中,可韓信卻語帶威脅想要自立為王。
雖然内心憤憤不平,但劉邦正處于用人之際,無奈答應了韓信的要求。劉邦本就因為此事對韓信産生了
敵意
,韓信又是遲遲不來援助,直至危機時刻才緩緩到來,更是讓劉邦心生殺意。
政治眼光與軍事才能成反比的韓信遲遲意識不到自身所處的境況,在謀士提議讓他三分天下之時舉棋不定,
錯失良機
。 此時韓信雖手握重兵又不能自成氣候,本身還失去了上司信任,政治立場可謂是十分尴尬。
韓信也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若是他及時上交兵權尚且可能功成身退,保全自身。 在楚漢戰争剛結束之際劉邦就采取各種措施對韓信進行
降封
,并且逐漸收回了韓信的兵權。
但對于劉邦而言,才華橫溢的韓信始終是他的心頭刺。但他曾對韓信承諾過“三齊王”“五不死”的免死金牌,最後讓呂後在蕭何的獻策下逮捕韓信,将韓信鎖在轎子裡,讓宮女用一根根竹劍捅死了他。韓信的死也與蕭何緊密相關,可謂是“敗也蕭何”。
(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韓信在彌留之際留下過“鳥盡良弓藏,兔死走狗烹”這樣一句話。“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字面意思是把鳥打完之後弓箭就可以收起來了,獵狗捕殺到兔子之後就可以被煮着吃掉。現在多指一旦事情成功就把利用過的人抛棄。韓信為劉邦打江山
功不可沒
,卻落得個如此
凄慘下場
,他的一生經曆正是這個成語活生生的例子。
結語
:職場如戰場,我們不僅要有足夠的實力,更要在生活中練就敏銳的眼光,鍛煉自身果斷的決策能力,及時抓住每一次機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