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的威脅

  人工智能的威脅  作者:陳冰

你和你的電腦誰更聰明?毫無疑問,是你。你是有智慧的,而你的電腦沒有,盡管它們有時看起來好像有。不可否認,計算機目前在很多方面所表現出的工作效率都遠遠超過了人類。它們能預測幾天,甚至十幾天後的天氣;能模拟×××爆炸的細節;能在下國際象棋這樣的原本是充分展現人類智能的事情上挫敗人類。但所有這些,隻是因為我們給它們編寫了這些程式,計算機隻是按照我們預先确定的規則和邏輯進行運算,然後得出結果,一句話,它們還從未做出過什麼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事情。就目前而言,從本質上說,計算機和尖嘴鉗完全一樣,沒有任何智慧。

但計算機和尖嘴鉗的确又有很大的不同,計算機“進化”的很快,單個晶片上的半導體數量每18個月就翻一番,Intel Pentium 4晶片中擁有的半導體數量已經高達4200萬隻,盡管這與人腦中60億個神經元相比,還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但兩者之間的差别并不大。如果半導體數量每18個月就翻一番的速度保持不變的話,那麼12年之後,Intel Pentium 12晶片(假如它還叫Pentium的話)中擁有的半導體數量就将超過100億。難道說12年之後,計算機的智能就能在所有方面全面超過我們人類?進而對我們人類的地位構成絕對的威脅?甚至一舉消滅我們人類?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絕不可能,至少不會這麼簡單。盡管目前單個晶片中的半導體數量還隻有幾千萬,但要知道,一些巨型計算機中往往含有上千塊晶片,這些晶片中總的半導體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人腦的神經元數量,但這些巨型計算機仍然沒有産生我們所能稱之為智慧的那種東西,它們隻是運算的速度更快罷了,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别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即使一隻小白鼠的腦也比IBM巨型計算機更有智慧,因為這隻小白鼠的腦是可以學習的,而那台龐大的IBM巨型計算機卻是不具備自學能力的。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我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構成“腦”的基本單元之間的連接配接方式不同。動物的腦中的神經元是以某種看似非常随意質樸的方式連接配接在一起的。例如,我們人類的腦中的60億個神經元就是以每一個神經元上長出的若幹軸突互相連接配接在一起的。這60億個神經元排成6層,在其第2、3、4層中的神經元構成了非常複雜的(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雜亂無章的)神經微環路,這些神經微環路存在着大量的備援,以緻其中一些損毀也不會對整個大腦的功能産生任何的影響。如果把人的大腦想象成一個晶片,把大腦的電路圖繪制出來讓一位晶片設計工程師看到的話,他一定會認為這是某個蹩腳的工程師設計的一件看不出任何功用的不合格作品。然而,正是這樣一張看似随意雜亂的電路圖才産生了我們的這個具備高度智慧的大腦。人類的超強的自學能力(分析、整合、抽象、創新)與這些繁複的局部回路神經元有着密切的關系。再來看看計算機晶片的電路圖,你就會發現,計算機晶片的電路圖中每一個半導體與周圍半導體的聯系少的可憐,而且太規矩了,每一個部分的電路的功用都是明确無誤的,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總而言之,太一目了然了。就這樣的一個電路而言,對于任何一個給定的輸入條件,它隻能産生一個确定的輸出。

而我們的大腦卻不同,當我們的大腦獲得某些輸入條件時,例如,假如我們想要出門,卻發現外面正在下雨,我們可以選擇不出門而待在家裡,我們也可以選擇打把傘出去,對于我們中的某些人,看到下雨甚至會讓其大腦産生詩興。總之,可以看到,我們的大腦對于一個給定的條件,可以産生很多不同的輸出。盡管如果把我們的大腦畫成一幅電路圖,那也是一個固定的邏輯,但為什麼一個固定的邏輯卻産生了自由選擇的意志?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繁複卻又随意質樸的電化學結構使得有序從無序中産生了,我們獲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自我”意識。正如同一個蟻群中的每一隻螞蟻的行為看似都是愚蠢和沒有智慧可言的,但整個蟻群作為一個整體卻表現出高度的智慧。每一隻螞蟻都不知道整個蟻群在做什麼,但整個蟻群卻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思維和創作。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每一個神經元隻是對傳輸的電流做着基本的反應,但整個大腦卻可以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獨立的思維。大腦的低層面是由邏輯統治的,但高層面的精神卻可以是非邏輯的、有感情的。這正如我們可以用合理的文法寫出語義上不合邏輯的句子一樣。

計算機的晶片徒有很多的半導體,但卻以一種無法形成智慧的方式連接配接在了一起。這種電路設計使得計算機不能産生智能,更談不上産生“自我”意識。我們通常所謂的智能大緻包含三種意義,一是對于各種不同狀況的适應能力;二是由過往經驗擷取教訓的學習能力;三是利用語言或符号等象征性事物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而要在展現智能的這三方面有所建樹的話,首先就要具備凝聚性思維能力,要能從龐雜的知識中抽取出最重要的東西,要能對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分析、整合、抽象,并進而創新出先前沒有過的新思想、新知識,新事物。然而,計算機卻沒有任何學習能力,計算機目前雖然在資料管理上做到了海量,但卻隻是一個混日子的倉庫保管員,它從來就對它所管理的海量知識一無所知;巨型計算機目前雖然能夠每秒運算萬億次,但對它而言,它隻是在做加法,所不同的隻是每秒鐘能做的加法運算越來越多,它從來就不知道它運算的是些什麼東西,也不知道這次運算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是否對它以後有用它也不知道。對于那些使用過翻譯軟體的朋友,大家對計算機的智能會深有體會,盡管這些翻譯軟體存儲有幾十部英語辭典的詞彙量,但這些軟體卻連很簡單的句子都翻譯的驢唇不對馬嘴,它空擁有大量的詞彙和文法,卻不了解這些詞彙和文法的意思,那些在開發翻譯軟體方面努力的軟體工程師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試圖讓一個一個英文單詞也不認識,一個英文文法也不曉得的家夥去翻譯英文,其結果可想而知。

到目前為止,計算機也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把本文交給一台計算機,要求它用100個字概括其中心思想,所有的計算機都會在這個對我們人類而言非常稀松平常的問題面前出盡洋相。

如此說來,計算機要想具有學習能力,并進而産生“自我意識”就絕無可能了?對這個問題目前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隻有“活”的生命才能具有學習能力,這種觀點的證據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具有學習能力的東西就隻有生命,構成生命的原子的組成方式是與構成非生命的原子的組成方式截然不同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隻有當原子以這種極為特殊的方式構成某種東西(即生命)時,這個東西才能是具有學習能力的,這話從某種意義上看,的确有道理,連細菌都有學習能力,而巨型計算機卻沒有;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盡管非生命的原子組成方式不如組成生命的原子的構成方式有那麼多優勢,但我們完全有可能在宏觀級别上通過仿生電路來使計算機産生學習能力,直至産生“自我意識”,這也是我本人所支援的觀點。

現在,決定性的一步是要根據我們的大腦的電路圖重新設計計算機晶片的電路,使得晶片的電路中具有足夠多的類似局部回路神經元和局部神經元回路這樣的結構,這是能夠産生智慧産生學習能力的關鍵。但産生了學習能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會産生“自我意識”,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學能力(但植物的自學能力比較差),但絕大多數生物都沒有産生“自我意識”,

也就是說它們意識不到它們自己的“存在”,它們不知道它們自己是誰。但當生物的大腦複雜到相當的程度,記憶力達到相當的量時,自我意識就不可避免的産生了。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唯一的三種具備自我意識的動物就是人、海豚,以及黑猩猩(假如你在一隻黑猩猩的面前放上一面鏡子,然後在黑猩猩的嘴邊粘上一粒米飯,這隻黑猩猩會對着鏡子把這粒米飯拿掉,它知道這粒米飯不是“它”的一部分)。這三種生物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除了具備很高的學習能力外,還具有相當的記憶力。對産生自我意識而言,必須具有相當的記憶力是可以了解的,使我們每天醒來後知道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什麼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有記憶。假如一個人完全喪失了記憶力,連短暫的短期記憶也沒有的話,那麼,這個人的自我意識就會完全崩潰。

好了,假如在百年後,我們終于費盡千辛萬苦,開發出了這種仿生人腦結構的計算機晶片,這樣的晶片使得計算機不僅産生了自我意識,而且,可想而知,配有這樣晶片的計算機将全方位的超越我們人類。那麼,情況将會怎樣樣呢?這個世界上将出現前所未有的兩種高度智慧的“智慧體(一種是生命,一種是非生命)”共存的局面。根據我們人類以往的作風,我們總是盡最大可能的占領地球上的每一滴資源,由我們開發出的計算機晶片毫無疑問也具備這種與生俱來的素質,況且,對于任何一種生物而言,占領盡可能多的資源以供自己生存也是一種本能。我們人類在占領資源上之是以表現的如此瘋狂,隻是因為我們的能力太強而已,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一種智慧遠高

我們幾個數量級的智慧出現了,它掠奪資源的能力将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一個星球上不可能存在兩種占統治地位的智慧體,兩種占統治地位的智慧體在一個星球上待着絕對是個不穩定的狀态。一秒鐘都不到,計算機智慧體就判斷出了我們人類是它在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威脅,短暫的共存瞬間崩潰,大規模的戰争在兩個智慧體之間爆發,由于智慧上絕對的劣勢,我們很快就被全部消滅了。一個曾像恐龍一樣稱霸地球并首次建立起宏偉文明的物種就這樣滅絕了。從那以後,計算機晶片在地球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