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和國家,但這一切并不是平白無故而來,它是無數先輩用熱血甚至生命交換而來。
七十一年前,北韓戰争爆發,美國人順勢踏入北韓戰場,違背國際準則,插足北韓内戰。以艦船、大炮、飛機等裝備優勢,将戰争的火焰蔓延到鴨綠江邊。
這本是一場北韓人民的内部戰争,可是,當美國人率領所謂的“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北韓半島的那一刻起,就變成了一場中國也必須要加入的戰争。

美軍仁川登陸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聲音質疑我們當年要不要加入這場戰争,這實在可笑。四年前的2017年,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在我們的家門口部署針對性戰略武裝設施,足見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一百多年前,日本正是通過侵占北韓,以北韓為跳闆,近而侵占中國大陸。如果我們不出兵援助北北韓,那麼,下一個在我國邊境虎視眈眈,近而威脅我國領土的,就是美國人。
如今,我們在武器裝備上已經不再懼怕任何一個國家。可是在七十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初期,經曆了數十年戰火,一切都還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比起船堅炮利的美國人,是遠遠比不上的。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我們在北韓戰場上,能夠戰勝武器裝備比自己先進許多的美國人時,其背後的艱難與辛酸可謂無以言表。那是無數先烈為了祖國,為了後代的我們,而大無畏的付出。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期間,在長津湖戰場1071.1高地東南的小高嶺陣地,志願軍連長楊根思,帶領一個排戰士,頂住了美軍八次猛攻。
美軍仗着火炮和空中優勢,發起第九次猛攻時,楊根思抱起十幾公斤的炸藥包,沖向了美軍人群之中。“轟隆”一聲巨響過後,楊根思帶着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對新中國的無限向往,與四十餘名敵人同歸于盡。
楊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蘇泰興縣羊貨郎店,是地道地道的貧苦農民出身。八歲時,楊根思父母雙亡,他跟着哥哥來到了上海,在一家地毯廠做童工。
1941年,日本人将戰火燃燒到上海,受到戰争影響,地毯廠倒閉了,楊根思和哥哥不得不回到家鄉。由于之前在地毯廠時工作量巨大,緻使哥哥積勞成疾,最終因沒有錢醫治而病亡。
人活于世,最重要的莫過于親人與親情,失去最後一個親人的楊根思,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無依無靠的人。這個時候的楊根思,也許還不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但此時此刻的他,一定感受着被無限放大的孤獨。
楊根思和戰友
希望的曙光照向了楊根思,他聽說了共産黨,了解到隻有共産黨,才能解救像他這樣窮苦出身的人;隻有共産黨,才會把他這樣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人當做親人看待;也隻有共産黨的軍隊,願意為廣大的窮苦百姓去鬥争。
1944年,22歲的楊根思參加新四軍,加入了共産黨上司下的軍隊。也是在這一年,楊根思像換了個人一樣,不再是那個沒日沒夜被迫給資産階級賣命,還要被無限剝削的窮苦百姓,而是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為全天下所有窮苦百姓去戰鬥的無産階級戰士。
前排右二、楊根思
1946年,頭腦靈活、作戰勇猛的楊根思,被所在部隊派去學習爆破技術。經過勤學苦練和反複鑽研,楊根思很快便熟練掌握了爆破技術,成為一名爆破能手。
這年6月,新四軍在泰安的戰鬥中,敵人占領了城内的一個制高點,是一座教堂。敵人占據着教堂頂部,用機槍向我軍進行瘋狂掃射,使得我軍不能前進。
敵人負隅頑抗之下,我軍久久不能拿下制高點,戰鬥陷入了僵持。就在這時,楊根思一馬當先,沖到了距離教堂不遠處的空地,向教堂房頂連續扔了18顆手榴彈。
敵人瘋狂的機槍火力依舊在不停射擊,戰士們在楊根思的勇猛鼓舞之下,砸開了教堂的大門。這一過程中,楊根思臉部中彈受傷,但他并沒有是以而退縮,簡單包紮傷口後,更加勇猛的撲向了敵人。
1947年1月,楊根思所在部隊在棗莊齊村與敵人作戰,敵人躲在一座堅固的大碉堡内,進行着最後的困獸猶鬥。
戰鬥中,楊根思抱起一個炸藥包,沖進了敵人的碉堡之内。在楊根思懷中這顆炸藥包的威懾之下,碉堡内一個排的敵人通通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全部走出碉堡向我軍投降。就這樣,楊根思創造了單人俘獲敵人數量的最高記錄。
楊根思雕像
從此以後,楊根思勇猛無敵的戰鬥事迹,開始在我黨我軍内傳播開來。他無所畏懼又勇敢頑強戰鬥精神,以及精湛的爆破技術,使楊根思被譽為爆破大王。
楊根思跟随部隊,相繼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由于楊根思在戰場上作戰勇猛、勇中帶謀,總能立下戰功,他由一名士兵晉升成為連長。
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當北北韓人民軍勢如破竹,即将統一北韓全境的時候,美國人悍然違背國際準則,插足北韓内戰,組建所謂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将北北韓人民軍攔腰切斷。
美軍登陸仁川
在飛機和火炮的優勢下,美國人迅速将戰火燃燒至鴨綠江邊,虎視眈眈着我國東北地區。中國人民自古便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任由美國人肆意妄為,讓他們像幾十年前的日本人那樣,以北韓為跳闆,繼而觊觎我國東北,甚至全國。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意欲将美國侵略者趕出這片不屬于他們的領土。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東線作戰區域長津湖戰場,志願軍對美軍陸戰一師進行了切割、包圍的戰術,準備将美國軍隊裝進瓦罐一樣的包圍圈,來個甕中捉鼈。
在敵人絲毫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我軍悄無聲息的完成了穿插和迂回,對美軍陸戰一師進行了全面包圍。
當美軍陸戰一師有所發覺時,已經為時已晚。他們就像十幾斤鮮活的河蟹,被我軍一下子裝進竹筐之中。美軍見勢不妙,準備逃離被我軍合圍而成的包圍圈。
楊根思接受的任務是,駐防1071.1高地東南的小高嶺,這裡是美軍陸戰一師撤離的必經之路。換句話說,這裡是扣住竹筐的蓋子,一旦被敵軍搶奪,竹筐裡的十幾斤河蟹,就會全部從竹筐裡逃出。
戰友們常常聽楊根思講這樣一句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在楊根思的意識裡,為了新中國,為了普天之下的所有窮苦老百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打倒一名共産主義戰士。
面對數倍于自己的美軍,楊根思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就像一根擎天鐵柱般巋然不動,矗立在小高嶺陣地之上。美軍仗着自己火炮、坦克及空中優勢,不斷對小高嶺陣地發起猛攻。楊根思率領全排戰士,死死地守衛着高地,一次又一次将美軍擊退。
整整一天一夜的時間,敵人一共發起了八次進攻,但他們的每一次進攻,都被楊根思率領的志願軍戰士們給擊退。
這時候,楊根思身邊的志願軍戰士大多都在美軍的密集炮火下陣亡,陣地上隻剩下自己和一名排長。
志願軍中的武器裝備都是極為珍貴,特别是機關槍。陣地中還有一把機關槍,為了不讓這把機關槍落入敵人手中,且能留在志願軍中發揮威力,楊根思指令排長,讓他帶着機關槍先行撤退,自己留在小高嶺陣地繼續與敵人戰鬥。
敵人終于發起了第九次攻擊,四十幾名美軍小心翼翼的向小高領陣地發起進攻。就在他們即将攻占小高領陣地的時候,躲在戰壕中的楊根思,抱起一包十幾公斤的炸藥包突然沖出了陣地,跳向美軍士兵。
“轟隆”一聲巨響,爆炸聲震耳欲聾,楊根思和四十幾名美軍同歸于盡。楊根思英雄壯烈犧牲後,美軍再也不敢向這座空無一人的陣地發起進攻。
十家戶裡九家窮,苦寒亦可出英雄。
心懷窮苦天下事,赤蛇搖身變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