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作者:風吟槍嘯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在越南戰争初期,在南越的某片叢林裡,曾遊蕩着一個令美軍聞之色變的恐怖“幽靈”。

這個“幽靈”行蹤不定、難以捕捉,要麼不出手,要麼出手則一擊必中,殺人于無形。

她不僅善于殺人,還善于折磨人,殺人誅心,手段陰狠,美國大兵看到那些被她折磨至死的人,無不頭皮發麻。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關于這個“幽靈”的傳說,一度在美軍軍營内部肆虐,達到讓許多士兵夜不能寐、談之色變的地步,最終美軍迫于無奈,隻能緊急向軍方高層求援。

這個“幽靈”,不是亡魂,而是一位越南女狙擊手。

為了對付這名“傳奇”女兵,美軍最終出動了王牌殺手——白羽,最終,女兵因蹲姿如廁不小心暴露性别,被一槍斃命。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恐怖的叢林

二戰結束之後,随着中國共産黨取得全面勝利,共産主義漸漸地開始向東南亞地區滲透,其中表現最典型的便是越南。

上個世紀50年代,越南南北統一之前,由胡志明帶領的北越共政府在越南境内的發展不可遏制。

美國擔心共産主義進一步在東南亞地區蔓延,開始扶持南越政府,于1955年11月開始對北越政府發動戰争。

在越南的南部地區,有一大片山脈居高臨下,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在戰時被稱為55号高地。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55号高地位于廣南省岘港市以南,日元河、艾柯河和拉索河的交界處。

它是周邊一大片延綿山脈的制高點,丢了55号高地,再往後一點的河道平原則會變得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

如此兵家必争之地,美軍自然不會放過。

開戰伊始,他們便利用強大的海空優勢從岘港登陸,然後開始重點肅清55号高地附近的越共軍隊。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然而越南戰争自爆發,就不是以一國之力在戰鬥,他的背後還有中、蘇的支援。

越南山脈遼闊,到處都是深山老林,很适合打遊擊。

而中共恰是遊擊戰、山林戰的鼻祖,是以從1955年底到1966年整整11年時間,美軍雖基本肅清了55号高地内的越共成股軍隊,然而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大股越共軍隊肅清之後,小股遊擊隊又開始此起彼伏地出現,到處襲擾美軍,弄得他們疲于應付。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1966年,美軍開始痛下決心,徹底清洗55号高地附近的殘餘越共勢力。

為此,2月上旬,美軍陸戰隊第9師特意在這裡的制高點布置了一個炮兵連,覆寫附近的所有山脈,同時派出大量兵力開始在外部巡邏,想要敲山震虎,掩護基地力量。

越共遊擊隊當然不能讓美軍稱心如意,他們也派出了自己的王牌殺手。

就在美軍基地建成沒多久,漸漸地,美軍巡邏的大兵便開始接二連三地在叢林裡遭到暗殺。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對方出手,幹淨利落,一擊必中,打了就跑,絕不拖泥帶水,一點痕迹都不留下,弄得美軍是既不知道對手身份,也不知道對手人數,有時候連對手的位置都搞不清楚。

當夜色蔓延,在一片漆黑的叢林裡,一隊美軍正蹑手蹑腳地往前邁進。

每到這樣深邃的叢林,他們便會本能地開始恐懼。

突然,“啪~”一槍,又是一名美國大兵應聲倒下,其他人聞聲,隻能抱頭鼠竄尋找掩體。

這名殺手手段狠辣,她打人絕不打死,而是遠遠地吊着,像拋魚餌一樣等着其他人往她槍口上送。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倘若美國大兵不怕死非要冒頭去救,槍聲卻已在另一個意想不到的位置響起,就會又有一個人倒下。

倘若不救,那這名大兵勢必會成為她的俘虜,留給他的下場更加凄慘。

這名殺手就像一個“幽靈”一樣,在叢林裡遊蕩,一條又一條地掠奪着美軍的生命,而美軍對她卻毫無辦法。

漸漸地,美軍軍營内部,産生了畏戰情緒,大量士兵開始抗拒巡邏,就怕走進那片恐怖的叢林成為幽靈的槍下亡魂。

即使運氣好留在軍營的,連噩夢裡也擺不脫她的追殺,好幾個甚至被折磨得精神崩潰。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女阿帕奇人

在美國的曆史上,曾有一群讓他們談之色變的人,那便是原來歐洲人剛移民到美洲時遭遇的當地的土著印第安居民阿帕奇人。

阿帕奇人不僅殺人,而且折磨人,手段血腥恐怖,令諸多美軍聞風喪膽。

當時美軍花了極大的代價才弄清楚,對方獵殺他們的主要是一個人,平時就是她一個人帶着4人小隊對抗着整個美軍軍營,把美軍一百多人攪得雞犬不甯。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美軍視為大敵的這名對手,殺人有兩個特點:

一、她喜歡抛餌殺人,圍點打援。

二、她喜歡虐殺人。

該人虐殺俘虜似乎無規律可循,有時候就把美軍抓了,一根一根切去手指,再把他放回去。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有時候她切了手指又不放,還要把他閹割掉,然後在美軍眼皮底下釋放他,最後躲在暗處當着美軍的面将他一槍打死。

至于那些不幸在交戰中當場被打死的,隻要美軍找到屍體,眼皮都被割掉,整個眼珠子瞪着,美軍認為,這是她恐吓的一種殘忍手段。

美軍綜合分析她的殺人手法,認為與阿帕奇人極為相似,于是給她取了個讓人不寒而栗的稱号——阿帕奇人。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除此之外,阿帕奇人還極其善于制造恐慌,不斷放大美軍對她的恐懼。

有時候美軍會看到自己被俘虜的戰友血淋淋地向大家跑來,後面深邃的叢林裡還會傳出“Run GI,Run!”的嚎叫聲。

等到俘虜快到美軍跟前時,她又會陰險地在背後打上一槍,随後便是整片漆黑的山崗,響徹着她鬼魅般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

由于軍營内部因為對阿帕奇人的恐懼,已經快到嘩變的邊緣,美軍隻能決定戰略性防守,退回軍營暫不派人外出巡邏。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可是這樣一來,并不意味着阿帕奇人會善罷甘休。

打遊擊戰的精髓,就是要“敵進我退,敵退我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盡管美軍龜縮軍營不出,可是對手幹脆壓到山門前來了,出其不意,哪怕在營内站崗巡邏的士兵也會接二連三地被打黑槍。

有時候,就連睡覺的帳篷都會被手榴彈掀翻,弄得他們是白天不敢睡覺,晚上不敢閉眼。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美軍對這名對手恨得牙癢癢,一直想要抓住她千刀萬剮,可是興師動衆好幾次圍剿,每次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莫說抓到她,就連對手的影子也沒可看到,更不會知道自己視為大敵的對手,竟然是一個女的。

最終55号高地的美軍終于憋不住了,隻能放下臉皮承認自己無能,向軍方高層請求調派能夠絕對碾壓對手的高手來一舉擊殺之。

美軍高層接到求援,鑒于55号高地的重要性,派出了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殺神。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殺神“白羽”

美軍派來的這名“殺神”,便是世界上十大狙擊手之一的卡洛斯·諾曼·哈斯考克,綽号“白羽”。

白羽在美軍之中威望極高,美軍曾流行着這樣一個狙擊神話,白羽習慣在頭頂别一支白色羽毛,手段陰鸷而狠辣,常常利用手中的狙擊步槍,殺人于無形,從未失手。

在衆多死在白羽槍下的亡魂中,有一名敵人甚至是被白羽射出的子彈直接洞穿了瞄準鏡,擊穿了太陽穴。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白羽出身美國獵戶世家,據說七歲便開始與槍結下不解之緣,跟着爺爺父親到山裡獵殺兇猛的野獸,極其善于僞裝和狙殺。

17歲那年,白羽被軍隊相中,培養成為了一名狙擊手。

白羽首次執行任務便一戰成名,被他鎖定的目标無一逃脫,幾乎都是一槍斃命。

很快,他就成為了美軍威懾敵人的戰略性武器,令敵人聞風喪膽。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白羽耐力驚人,心性非凡,有時為了獵殺目标,甚至能不吃不喝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好幾天。

他常用兩把狙擊步槍,一把是M21,一把是M700,前者可用于短距離補槍,後者可用于遠距離精準射殺,讓目标逃無可逃。

白羽平時一般輕易不出手,任務都是軍方高層調派,他的出現,也代表了“阿帕奇人”的性命将岌岌可危。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高手較量

可是另一邊這名“女阿帕奇人”,同樣不同凡響。

她擁有極其優秀的環境适應能力和極其敏銳的危機意識,常常巧妙地利用掩體在狙擊敵人時,一擊必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絕不讓對手有迹可循。

同時,她的遊擊戰術和單兵作戰能力也是出類拔萃,翻越十幾公裡的山川河谷都能做到毫不停,直把對手牽着在山林裡跑死。

最讓美軍頭疼的,是她的危機意識,她似乎從來沒有固定駐紮的地方,打到哪裡就住到哪裡。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随身的4個隊員都是她的外圍警衛,時刻警惕着周圍的風吹草動,一旦有變,早已呼嘯入林,遠遁而去。

剛開始,“女阿帕奇人”的行動規律和危機意識,也讓白羽頭疼不已。

由于此前美軍甚至連對手身份都搞不清楚,是高是矮、是男是女,到底是哪一個,全憑白羽自己去觀察推測。

“女阿帕奇人”的小隊有5個人,為了躲避對手的刻意暗殺,她又讓大家和她穿一模一樣的衣服,作一模一樣地打扮,連身高體形遠遠望去也是一模一樣。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初次見到對手出沒的白羽僅一眼便斷定,這個對手不簡單。

然而高手過招,各有千秋。

面對如此難纏的對手,白羽也并非全無應對之策,最起碼眼下他在暗,敵在明,這于他而言是主動。

而且對手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到來,這就為他擊殺目标提高了很大的成功率。

白羽的必殺技是陰鸷、忍耐,善于僞裝和觀察,于是他決定蟄伏起來觀察對手,等徹底弄清楚對手是哪一個再出手。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剛開始的時候,女阿帕奇人的小組一直神出鬼沒,他們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似乎是全憑喜好,根本就無規律可言。

這讓白羽白白在山上吹了好幾天西北風,也一無所獲。

但白羽以陰鸷、堅毅著稱,是以他發現白天對手不出現,那就晚上來,晚上不出現,那就白天晚上一起等,一個地方沒蹤迹,那就換一個地方。

白羽還善于尋找制高點,55号高地附近能夠供敵人狙擊的制高點攏共就那麼幾個,他隻要在附近守株待兔就可以,總有碰上的時候。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沒過幾天,女阿帕奇人的小組,就出現在了白羽的視野内。

可是即使目标出現了,白羽也久久沒有扣下扳機。

因為一來對手高度警惕,極其善于利用掩體與叢林行進,稍不注意便已蹤影全無;

二來,對手一共有5個人,連外形都一模一樣,并無特征差別。

更加頭疼的是,無論在行進還是休息,她們分工都十分明确,從巡邏、警惕到守夜,都是輪流執行的。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如此模糊的目标,總不能随便挑一個打一槍碰運氣,那樣剩下的勢必會打草驚蛇,等他們有了警惕和防備,想要再一擊必中就難了。

是以白羽決定再等等,等徹底弄清楚對手是哪個為止。

接下來的好幾天,白羽就蟄伏在對手最常出沒的區域附近,一趴就是幾天幾夜。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慢慢讓他發現了對手露出的馬腳。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通過長期以來的細心觀察,白羽發現,盡管對手極意做到外形一緻,在站崗、警惕也無特殊差別,可是總會偶爾出現怪異的場面。

白羽發現,行進中的目标有好幾次突然停下來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人蹲下,其他人都轉過身去,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

而其他四個人有時候也會偶爾有人停下來,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十幾二十秒。

由于隔得遠,僅能憑借瞄準鏡觀察,看不真切,是以剛開始白羽還有點懵。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久而久之觀察得多了,白羽忽然恍然大悟,目标停下來的時候,絕對是在友善。

盡管她們高度警惕,一個人友善、其他人故意作出漫不經心的樣子,可還是露出了端倪。

可是,其中一名目标為什麼要蹲下呢?突然之間,白羽意識到這名總是蹲下的目标絕對是一名女兵,隻有女兵在友善的時候,才會差別于男人需要蹲下,而其他男兵則需要避嫌背過身去。

如此一來,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接下來的時間,他隻需要等目标再次下蹲的時候,再一槍幹掉即可。

即使目标就在眼前,身份也已經确定,但是此時白羽仍舊能夠做到心如止水。

他打算再觀察一下,每次等目标下蹲的時候他都會默默地讀一下秒數。

他很清楚,隻有女人小解需要下蹲,也隻有小解用時最短。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當最終确定事實如自己所料之後,白羽終于決定出手。

當目标再次出現時,他就靜靜地趴在距離目标700碼的山崗上,然後便再次看到目标下蹲。

白羽屏氣凝神,開始在心裡讀秒,等到和往常差不多的20秒時,就在目标剛要伸膝将站未站之際開槍。

“啪!”地一聲,遠處漆黑的叢林裡終于射出一顆子彈,目标應聲而倒。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白羽頭也不回,悄無聲息地全身而退。

此次白羽出手,再次建功。

接下來的時間裡,55号高地附近再也沒有出現過和之前的女阿帕奇人那樣難纏的對手了,美國軍方确定,目标死在了白羽槍下。

這名曾殺人于無形,令美軍談之色變的越共女兵,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最終竟死于蹲廁。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據權威統計,白羽光在越戰期間就狙殺了93名目标。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93名,并不算多,和第一殺手芬蘭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的705名擊殺的記錄還遠遠不及。

可這僅僅隻是他在越戰的擊殺,而且真正的狙擊任務,能有幾次帶觀察手,更不要說有第三見證人了。是以保守估計,白羽真正的擊殺人數,最少也在确認擊殺的三倍以上。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盡管對于士兵來說,戰争爆發後他們在戰場殺敵沒有對與錯之分,唯有立場和侵略與被侵略之分。

白羽也好,那名被他射殺的越共女兵也罷,他們都是為國家抛頭顱灑熱血之人。

但就國來說,戰争終究是不值得推崇的。

越南女狙擊手令美軍聞風喪膽,如廁時因一個動作露餡,被當場狙擊

參考資料:

《越戰時狙擊手 Carlos Hathcock 如何幹掉‘阿帕奇女人’》——勞倫.揚

《陸戰隊狙擊:已确認擊斃 93 人》——查爾斯·亨德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