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掂!這部“最燃舞劇”,看過的灣區青年都說好

2021年,嶺南文化與電影進入了“蜜月期”,從粵劇電影《白蛇傳 情》重新整理中國影史戲曲類電影票房紀錄,到“醒獅”題材的動畫電影引發關注,再到歲末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斬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可以說佳作不斷,驚喜連連。

嶺南文化不僅在銀幕上異彩紛呈,在舞台上也是可圈可點。嶺南文化标志性元素“醒獅”近年來大放異彩,其中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文藝作品就是廣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醒·獅》。舞劇《醒·獅》以國家級“非遺”項目“醒獅”為主題,以南獅、南拳、木魚說唱等諸多嶺南非遺項目為創作元素,自2018年首次公演以來,相繼受到媒體、觀衆、專家的廣泛好評,被觀衆譽為“最燃舞劇”。

掂!這部“最燃舞劇”,看過的灣區青年都說好

2021年10月21日晚,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在廣州大劇院拉開帷幕,開幕演出為廣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舞劇《醒·獅》。

有着深厚底蘊的嶺南文化如何找到傳播“新密碼”?大灣區之聲《港清楚》節目邀請廣州歌舞劇院院長史前進、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負責人楊逸共同探讨。

拓展嶺南文化舞台展示新模式

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藝術作品

為進一步拓展藝術交流展演活動,2021年舞劇《醒·獅》在營運拓展中進行了全新嘗試與探索,攜手澳門團隊打造《醒獅美高梅》,這是廣州歌舞劇院首次進行内地以外城市駐場演出。該劇以《醒·獅》為藍本,結合劇院的頂尖科技以及其全球最大的室内LED顯示屏,以實景與虛拟結合的形式,再融入諸多非遺傳統元素,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效果,

掂!這部“最燃舞劇”,看過的灣區青年都說好

2021年12月19日晚,大型科技民族舞劇《醒獅美高梅》在澳門美高梅劇院上演。

《醒獅美高梅》在澳門的首輪駐場公演于2021年12月19日到25日舉辦,史前進表示,由于該劇融入了國術、南拳、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觀衆在觀看完之後感覺非常大氣磅礴,現場效果十分震撼,讓觀衆真正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史前進表示,尤其是很多澳門的青年人,包括學生們,他們本身對嶺南文化、對醒獅也非常熟悉,甚至有很多的小朋友也都正在學習舞獅技藝。很多澳門青年人觀看舞台劇之後表示特别感動,沒想到傳統的舞獅能夠變成舞劇的樣式,有如此藝術的表達形式。

《醒獅美高梅》的創新讓史前進也産生了很多感悟,他認為要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第一要有獨特的藝術品質,也就是具有很明顯的地域風格和區域特點;第二要緊緊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融的出發點,在傳承創新和獨具匠心上一定要走在創作潮流的最前端;第三要有以時代精神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的藝術情懷,讓作品能夠演得動、走得開、觀衆叫好、市場叫座。

在大灣區青少年中普及傳統文化

讓嶺南文化遺産展現青春風貌

近年來大灣區各地均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傳統文化教育,從《白蛇傳 情》到《南越宮詞》,從《醒·獅》到《龍·舟》,年輕觀衆正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審美主流。楊逸表示,2021年我們看到廣東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有比較突出的成績,跟過去一年廣東在推行嶺南文化“雙創工程”的開展是密不可分的。

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負責人楊逸介紹,廣東連續兩年開展“非遺少年說”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過去兩年來,已有超過1000所中國小校,包括少年宮、文化館共同參與,總人數已經突破了5萬人次,全網點贊也超過了4000萬。“傳統文化包括非遺在内的傳承和普及,已經成為大家的一個共識。”

楊逸表示,與此同時,廣東也還在開展“非遺少年行”的計劃,讓孩子們多走出去,在非遺的空間裡跟文旅研學做結合。把“少年說”“少年行”和“少年學”形成一套組合拳,全方位提升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覺力和傳播力,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

掂!這部“最燃舞劇”,看過的灣區青年都說好

監制/任永蔚

主編/張蓓

總台記者/謝喆

值班編輯/郝偉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