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引言

關于道地戰,相信大家肯定是聽說過的,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報刊文摘,對于道地戰的記錄表述都很詳細。道地戰緊張刺激的情節,也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這樣充滿智慧的戰術是誰發明的呢?道地戰戰術在真實曆史上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曠伏兆将軍和道地戰的故事。

急中生智

1940年,八路軍總部下令,對華北地區的日軍實施全面進攻。著名的百團大戰一炮打響,日軍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百團大戰總結戰績》記載“在百團大戰中,先後參加與我作戰的敵人,計有第一百十師團及二十五師團全部,二十六師團等,還外加僞軍警備隊、治安軍等。我方消滅其有生力量,擊斃俘虜日軍共計20840人、擊斃僞軍5112人,拔掉據點2993個。”

損失慘重的日軍,意識到八路軍這股武裝部隊的實力很強大。便轉換政策,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消滅八路軍上面。1940年末開始,日軍在華北地區加強了囚籠政策的實施,數次派出重兵包圍八路軍的部隊。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八路軍的形勢危急,總部下令根據地的八路軍化整為零,準備應對敵軍的掃蕩。此時的曠伏兆是第十軍分區的政治委員,接到總部的指令,曠伏兆開始有計劃的拆散軍分區部隊。

危險總是來得很快,據曠伏兆将軍回憶:“1942年秋,在率領一個班的戰士,去楊莊做群衆工作時,就被掃蕩的日軍圍困在村子裡。”曠伏兆見日軍快要進村口,就指令戰士們準備戰鬥。這時有一個老鄉站了出來,把曠伏兆他們領到了自己家中。把戰士們分别藏到了火炕下的地洞,柴火堆下的地洞和家中各處的暗洞中。

依靠着暗道地洞,曠伏兆他們成功躲過了日軍的搜查。事後,曠伏兆對這些老百姓家的地洞産生了興趣。

會隐身的八路軍

在楊莊的危險過後,曠伏兆又率領一隊人馬,來到米南村,做道地戰的試點工作。

在挖道地時,曠伏兆将軍根據群衆回報和實際情況,對道地做出了調整。據《道地戰戰法》一文中記載“道地是由無數個暗洞、地溝組成,土地的堅實度決定了道地的規模大小。每個坑洞的大小最多可以容納2~3人,通風,排水道不能站人。道地的中心點應選擇在戶外。”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道地的修建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修建道地時,八路軍還創造出新的戰術和工事。他們利用房檐和房門給敵人布置下手榴彈陷阱,利用水井給敵人設下假道地入口,就連雞窩和豬圈都被利用起來,成了暗堡的射擊通道。八路軍著名的“門簾戰術”也是在此時發明的。

整個村子,都布下了天羅地網,就等着日軍前來試驗了。1943年7月,日軍的一個大隊和僞軍來米南村掃蕩。據曠伏兆将軍回憶:“當時日軍進村後,就開始開槍放火,挨家挨戶的搜尋。”八路軍就利用隐蔽的射擊孔,從馬棚裡射殺敵人,日軍四處尋找,就是找不見八路在哪,于是縱火燒房子,費了半天勁,一個八路都沒找見,還死傷了不少人。據《曠伏兆征程集》記錄“民兵利用道地擊斃日僞軍50名。米西莊的民兵通過陷阱和暗洞,擊斃日僞軍30人。且這兩村道地的民兵無一人傷亡。”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道地戰的影響

道地戰的成果,在抗戰史上是非常顯著的。冀中軍分區,自1943年軍分區推行道地戰戰法以來,2年時間,冀中各地各縣的道地長度達1.2萬公裡,道地設施建設非常完善,各地區如遇敵軍突襲,可短時間做好應戰工作。道地戰的推廣,沉重打擊了日軍的掃蕩攻勢。通過道地手法擊殺日軍的數量雖然沒有明确的史料記載。但據《保定地方志》記載“冉莊在道地戰時期,對敵作戰65次,殲滅日軍1968人,民兵無傷亡。”

道地戰的戰法不僅在記錄在我軍的曆史上,日軍的軍史上同樣有記載。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爆發,此時日軍已成強弩之末。在面積隻有21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日軍挖起了道地和暗堡。美軍是以在這次戰役中陣亡6821人,超過20000多人受傷。

開國中将曠伏兆,發明挖道地戰法,讓日軍在冀中平原吃盡苦頭

我軍道地戰的戰法,在越戰時期又被越南遊擊隊所使用。越軍為了阻止美軍進攻,修建了著名的古芝道地,并成功阻止了美軍2萬人的進攻。

曠伏兆将軍對道地戰也有自己的回憶,據将軍回憶“道地戰在根據地推行得很快,3個月時間就發動了整個軍分區的敵後根據地同志挖道地,日本人到了抗戰後期,甚至都不肯出城下鄉掃蕩。”

道地戰是我國軍民一體,共同抗日的曆史見證。如今道地戰遺址還在河北地區有所保留,這些遺址就是我們的警鐘,時刻提醒今天和平時期的我們,要銘記曆史,勿讓悲劇再重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