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東漢末年,天下動蕩不安,董卓之亂後,玉玺也在紛亂中丢失。一天,孫堅在行軍途中發現一口枯井頗為詭異,散發着奇異光彩,遂命人打探究竟。

士兵在井底撈出來失蹤多時的玉玺。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袁術得知玉玺的下落,以孫堅夫人性命為要挾奪走了玉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孫堅就此錯失玉玺,無形中也躲過命中一劫。

袁紹因為玉玺加身,更加堅信“天命”,迫不及待想要登基稱帝。誰知他皇帝沒做成,反被曹操派來的劉皇叔截殺,誤了卿卿性命。

就此,玉玺歸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并随着朝代的更疊,颠沛流離,淪落到不同的皇室貴族。

為何玉玺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可以讓普通人憑借它平步青雲,一步登天?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江隐龍先生在《法律博物館:文物中的法律故事》中,這樣寫道:“從宏觀角度來看,玉玺之是以被曆代君主所吹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家天下’之外成功開拓了一條通向法統之路,為各朝提供了‘天命’的邏輯起點。”

也就是說,玉玺在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之外,過渡到外姓家族的唯一合理憑證。

江隐龍先生指出:“玉玺是一項‘權利證書’,它意味着皇權可以突破血統與世系,在新的君主身上紮根,進而開創新的時代。”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不論是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是尚方寶劍;是免死金牌;還是玉玺;這些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法統權利證書,都承載着王朝的更疊和曆史的發展,也寓意着“天命不可違”的權威與迷信。

江隐龍先生對中國曆史及法律頗有研究,他在政府部門任職,也是權威法律文化專欄的特約記者。

他潛心編著《法律博物館》,從帝王的權杖、廟堂的符号、律法的線條、獄谳的規矩四個方面,帶我們全方位解讀了中國曆史文物中的法律故事。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在《法律博物館》殿堂的符号一節中,江隐龍先生講述了中國曆史上唯一“正統”女皇武則天的小發明。

這項小發明被稱為“打給女皇的小報告”。它是一件影響了中國司法制度數百年的法律器物:銅匦。

為加強耳目,收集情報,武則天在朝堂東、西、南、北四面分别設定青、丹、白、黑色四個銅匭,以達到“申天下冤滞,達萬人之情狀”的目标。随後江先生講述了匦函的前世今生,中國千年的直訴制度中的經驗教訓。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在第三章節,律法的線條中,江隐龍先生為我們講述曆史中的婚姻。它不是愛情的墳墓也不是兩情相悅,而是綱常名教的宗法要求和門當戶對的現實考量。

在中國傳統的婚姻關系中,婚書不隻是法律的限制和權利的保障,更是等級森嚴的階級壁壘。

就像江隐龍先生所說:“婚書雖與婚姻相關聯,卻終究與感情無關。”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除此之外,他還講述了古代身份證符牌、傳信與戶籍制度,漢朝王杖制度的興衰,清朝尊老制度,夜半宵禁,鄉飲酒禮,盛唐的春江宴,兩宋的瓊林宴等。

在《法律博物館》的第四個章節獄谳的規矩中,江隐龍先生講述了人類古老的法律“萌獸”,中國神仙體系中的異類,明鏡高懸的多重解讀,廟堂與江湖的兩張面孔,法内法外的生死文書等。

在曆史文物與藝術經典的交融中,解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髓

江隐龍先生用詳盡的故事案例,條理清晰、言簡意赅地将幾千年的中國曆史知識與藝術經典向我們攤展開來。在他娓娓道來中,20多件中國法律文物生動活現地書寫着中華法律文化的華章,在文字中煥發着曆史的光輝和文化的璀璨。

曆史是一種銘記,文化是一種傳承。讀完這本書,我們會對中國文物有了一層深刻的了解,對幾千年的文明和法律,由衷地崇拜與敬重。

我是青顔,關注我,陪你讀書看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