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深沉而又莫測的書,每一頁都有故事在上演。父母替我們寫好了開頭,中間的所有部分都是由我們自己研墨書寫,每一分每一秒都絲毫不差地在書中顯現,不會遺漏也不會欠缺。但是我們也無法去修改已經被翻過去的那一頁。

不過我們的人生再怎麼跌宕起伏或者古井無波,最終還是會歸于塵土,泯滅于時間的長河之中,我們的人生在浩大的宇宙中不過是一粒沙。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曾經風光無限的山西王閻錫山等到晚年時,也不過是餐餐青菜饅頭的簡樸生活。臨終之前的那段時間裡,他平靜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好回憶的。

無論好壞,快樂或悲傷都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再次想起時也不能給予相同的感受。于是,他送給自己最後的禮物便是一副挽聯。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初登政治舞台

1883年10月8日,閻錫山出生在陝西省五台縣。他的家庭是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因為家裡并不缺錢,是以閻錫山享受到了充分的教育,從小就開始讀書寫字。

1902年,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學軍,第二年被保送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在留學期間閻錫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參與了和孫中山一起制定“南響北應”的戰略政策,并且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閻錫山并沒有選擇在日本多待就直接回國。在國内通過考核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就成為了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标教練官。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山西太原的同盟會雖然積極響應,但因為當局害怕新軍起義把他們的子彈收走了,是以他們的響應隻能在口頭上和一些輔助協作上,并不能在武力上給予支援。

事實證明當局的決定是非常正确的。1911年,第八十五标被派去南下平亂。又想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怎麼能行呢,是以當局不得不把子彈下發。

領到子彈的閻錫山等人立馬就決定起義,也不能說是立馬決定的吧,這些計劃是早已策劃好的,隻是一直在等這麼一個時機。閻錫山也在此次起義後被公推為山西都督。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站錯隊

在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國内多個地方組成了新的軍隊計劃聯合讨伐袁世凱。

在此情況下閻錫山仍然與袁世凱站在一邊,明明可以不上賊船卻非要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不遺餘力地支援袁世凱。閻錫山的這種做法最後為自己謀求到的利益便是兼任山西省長。

之後的時間裡,閻錫山并沒有多大的動作,讓外界誤以為他在經曆了前面的失敗後決定先韬光養晦,實則他在暗地裡偷偷擴充軍備。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他讓自己的親信去山西省的主要幾個地方建造各種兵工廠,滿足槍支彈藥的生産,并且不停地擴軍。從原來的四個旅擴編到17個師,這簡直就是鳥槍換大炮啊。

北伐期間國共兩黨合作,此時的閻錫山所掌控的實力非同一般,國民黨想盡辦法拉他到自己的陣營當中。雖然那個時候并沒有成功,但也讓雙方之間的關系有了極大的改善。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逃往台灣

1949年,蔣介石兵敗如山倒,中國大陸基本上都被解放。盧漢眼看蔣介石大勢已去,立即與共産黨方面聯系,開始準備起義的事情。其實早在幾年前,盧漢就已經有這種想法,隻不過那時候蔣介石并不如現在一般頹勢,他覺得還能再觀望一會,但也已經開始謀劃了。

12月9日下午,盧漢把國民政府的元老張群軟禁,并且假借他的名義邀請各軍隊的上司人來開會。

有心算無心還是太容易了,各軍的上司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計劃中的甕中之鼈。等到他們全部到達會議地點後,盧漢立刻下令将他們全部扣押起來。并于當日宣布起義。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原本盧漢的計劃是他在雲南這邊起義,同時劉文輝也在成都将蔣介石扣留。盧漢在軟禁張群以後迅速給劉文輝發送秘密電報,告訴他可以計劃扣留蔣介石了。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份秘密電報被蔣介石給截獲了。得知消息的蔣介石馬不停蹄地就從成都起飛逃往台灣,此後再也沒有回過大陸。

平淡的晚年生活

蔣介石失敗以後,閻錫山也跟着他逃到了台灣。到台以後,沒有了手下部隊的閻錫山能夠依靠的隻有自身的能力,權利與地位都在逐漸離他遠去。在之後的台灣黨派之争中,他并沒有能夠讓自己增加優勢的籌碼,其他人也隻是把他當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陪襯。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最初,閻錫山并不能接受這種巨大的落差。從前在山西時他都是一呼百應,要什麼有什麼,不管是誰見到他都會保持尊敬,就連蔣介石也不敢輕視他。可是現在,蔣介石根本用不上他,其他的人雖不會對他冷嘲熱諷,可有的時候無視一個人才是最紮心的。

經曆過這一系列後,閻錫山總結了他的心路曆程,使他的心态發生了變化。他的心态變得更加平穩了,發現之前追求的一切不過是随風飄散的雲煙而已。一直擁有是不可能的,但是經曆過、體會過那種感覺就已經足夠了。

與自己和解後的閻錫山決定回歸最簡樸的生活,不去追求太高太遠,專注于眼前的一日三餐。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革命以後幾乎也一直在山西。是以他在台灣也沒有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仍然是以面食為主食,然後配一些清淡的菜肴作為點綴。飲食清淡是因為閻錫山的年紀大了,吃不得太多油膩的東西。有的時候幾個饅頭配着青菜就是他的一頓飯。

當閻錫山意識到自己大限将至時,他并沒有多大的恐懼心裡,他這一生什麼都經曆過了,内心早已波瀾不驚。他利用最後的這段時間為自己寫了一副挽聯:

有大需要到來,終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病逝于台灣,享年77歲。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後歲月:一餐饅頭加青菜,臨終給自己寫挽聯

小結:

我們是否有為自己活過?從誕生在這個世界以後我們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并不是誰的附屬品,包括父母。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被被引導,但是不應該被強制要求去做什麼,成為他人意識、願望的載體。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沒有任何人可以證明自己就一定是對的。我們不該被任何人定義,不該被任何人貼上标簽,我們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