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深沉而又莫测的书,每一页都有故事在上演。父母替我们写好了开头,中间的所有部分都是由我们自己研墨书写,每一分每一秒都丝毫不差地在书中显现,不会遗漏也不会欠缺。但是我们也无法去修改已经被翻过去的那一页。

不过我们的人生再怎么跌宕起伏或者古井无波,最终还是会归于尘土,泯灭于时间的长河之中,我们的人生在浩大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粒沙。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曾经风光无限的山西王阎锡山等到晚年时,也不过是餐餐青菜馒头的简朴生活。临终之前的那段时间里,他平静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好回忆的。

无论好坏,快乐或悲伤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再次想起时也不能给予相同的感受。于是,他送给自己最后的礼物便是一副挽联。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初登政治舞台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陕西省五台县。他的家庭是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因为家里并不缺钱,所以阎锡山享受到了充分的教育,从小就开始读书写字。

1902年,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第二年被保送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在留学期间阎锡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与了和孙中山一起制定“南响北应”的战略政策,并且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阎锡山并没有选择在日本多待就直接回国。在国内通过考核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成为了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山西太原的同盟会虽然积极响应,但因为当局害怕新军起义把他们的子弹收走了,所以他们的响应只能在口头上和一些辅助协作上,并不能在武力上给予支持。

事实证明当局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1911年,第八十五标被派去南下平乱。又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怎么能行呢,所以当局不得不把子弹下发。

领到子弹的阎锡山等人立马就决定起义,也不能说是立马决定的吧,这些计划是早已策划好的,只是一直在等这么一个时机。阎锡山也在此次起义后被公推为山西都督。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站错队

在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国内多个地方组成了新的军队计划联合讨伐袁世凯。

在此情况下阎锡山仍然与袁世凯站在一边,明明可以不上贼船却非要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不遗余力地支持袁世凯。阎锡山的这种做法最后为自己谋求到的利益便是兼任山西省长。

之后的时间里,阎锡山并没有多大的动作,让外界误以为他在经历了前面的失败后决定先韬光养晦,实则他在暗地里偷偷扩充军备。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他让自己的亲信去山西省的主要几个地方建造各种兵工厂,满足枪支弹药的生产,并且不停地扩军。从原来的四个旅扩编到17个师,这简直就是鸟枪换大炮啊。

北伐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此时的阎锡山所掌控的实力非同一般,国民党想尽办法拉他到自己的阵营当中。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但也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逃往台湾

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中国大陆基本上都被解放。卢汉眼看蒋介石大势已去,立即与共产党方面联系,开始准备起义的事情。其实早在几年前,卢汉就已经有这种想法,只不过那时候蒋介石并不如现在一般颓势,他觉得还能再观望一会,但也已经开始谋划了。

12月9日下午,卢汉把国民政府的元老张群软禁,并且假借他的名义邀请各军队的领导人来开会。

有心算无心还是太容易了,各军的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计划中的瓮中之鳖。等到他们全部到达会议地点后,卢汉立刻下令将他们全部扣押起来。并于当日宣布起义。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原本卢汉的计划是他在云南这边起义,同时刘文辉也在成都将蒋介石扣留。卢汉在软禁张群以后迅速给刘文辉发送秘密电报,告诉他可以计划扣留蒋介石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秘密电报被蒋介石给截获了。得知消息的蒋介石马不停蹄地就从成都起飞逃往台湾,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平淡的晚年生活

蒋介石失败以后,阎锡山也跟着他逃到了台湾。到台以后,没有了手下部队的阎锡山能够依靠的只有自身的能力,权利与地位都在逐渐离他远去。在之后的台湾党派之争中,他并没有能够让自己增加优势的筹码,其他人也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最初,阎锡山并不能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从前在山西时他都是一呼百应,要什么有什么,不管是谁见到他都会保持尊敬,就连蒋介石也不敢轻视他。可是现在,蒋介石根本用不上他,其他的人虽不会对他冷嘲热讽,可有的时候无视一个人才是最扎心的。

经历过这一系列后,阎锡山总结了他的心路历程,使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的心态变得更加平稳了,发现之前追求的一切不过是随风飘散的云烟而已。一直拥有是不可能的,但是经历过、体会过那种感觉就已经足够了。

与自己和解后的阎锡山决定回归最简朴的生活,不去追求太高太远,专注于眼前的一日三餐。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革命以后几乎也一直在山西。所以他在台湾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仍然是以面食为主食,然后配一些清淡的菜肴作为点缀。饮食清淡是因为阎锡山的年纪大了,吃不得太多油腻的东西。有的时候几个馒头配着青菜就是他的一顿饭。

当阎锡山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时,他并没有多大的恐惧心里,他这一生什么都经历过了,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他利用最后的这段时间为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有大需要到来,终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于台湾,享年77岁。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一餐馒头加青菜,临终给自己写挽联

小结:

我们是否有为自己活过?从诞生在这个世界以后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并不是谁的附属品,包括父母。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被被引导,但是不应该被强制要求去做什么,成为他人意识、愿望的载体。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就一定是对的。我们不该被任何人定义,不该被任何人贴上标签,我们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