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北魏馮太後的傳奇人生堪稱精彩,不是名門望族出身,卻年僅十五歲便當了北魏的皇後,後來二十四歲便成了馮太後,膝下尚無一子,值得一提的是,馮太後垂簾聽政二十年有餘,在旁輔佐兩代帝王處理朝政,為北魏政權的長遠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後世無一不稱贊馮太後是“千古一後”,那麼馮太後從一介平民到北魏聲名顯赫的馮太後做了多少努力?為何馮太後無子嗣還能垂簾聽政兩代君王?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馮氏原先是死囚犯的女兒,年幼時為了過上安穩的日子,便投奔在宮中封為昭儀的姑姑,在其姑姑的安排下,馮氏在宮中當起了,後宮裡好的是足以養活自己,但若是做事不仔細輕則被逐出宮外,重則小命不保,因而在後宮裡做事當真要小心謹慎一些,好在馮氏為人機靈,并未出過什麼差錯,古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後宮的女子,不管是嫔妃還是宮女都是皇帝的女人,是以不單是後宮的嫔妃們争寵,宮女們也會費盡心力來吸引皇帝的注意。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比較巧合的是,馮氏與太子拓跋濬自小便相識,當時拓跋濬隻與馮氏玩耍,大概這就是偏愛了吧,但年少的歡喜與長大後又不相同了,拓跋濬貴為太子,将來可是一國之君,馮氏要想在衆多嫔妃中脫穎而出也是相當不易的,馮氏深知宮中好看的女子比比皆是,拿什麼來吸引太子拓跋濬的注意呢?既然外在條件都大抵差不多,那就提升内在修養,馮氏十分勤勉,隻要是自己不會的都學個一二,雖說比不上大家閨秀的才女,但也是見多識廣學得通透了,後來拓跋濬即位後,馮氏被封為貴人,這個等級在後宮中算是中上等了,作為一個宮女到貴人,這恐怕是很多宮女遙不可及的夢想了,但馮氏的眼界不僅于此,眼見後宮中皇後的位置空缺,後宮的嫔妃們誰不眼紅?而馮氏用了四年的時間,超越後宮的嫔妃們坐上了皇後的位置,那一年馮氏才15歲,這足以見得馮氏确有過人之處。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拓跋濬登基後,迎來的可不是北魏的繁盛時期,反而是一堆爛攤子,當時太武帝被内侍宗愛所殺害,拓跋濬年僅十二歲便登上帝位,皇帝年幼一般會由朝中元老級别的大臣們代為掌權,隻是這權一旦放到大臣的手中,想要再收回來可是不容易的,再加上之前太武帝為平定天下耗費國力,當務之急是要先穩住民心,拓跋濬第一步就是廣納谏言,廢除之前祖父拓拔焘頒布的打壓佛教政策,一方面讓佛教在民間得以發展和延續,另一方面也讓北魏的思想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除此之外,拓跋濬還尤為重視北魏的法制方面,意在改變北魏之前君臣之間的被動關系。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拓跋濬自小習武,他也想像祖父拓跋焘一樣征戰四方,但這位年輕的君王卻英年早逝,馮氏在28歲就為其守寡,暫且不說馮氏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膝下無一子就足以讓她抱憾終生了,拓跋濬駕崩後,馮氏久久不能釋懷,甚至欲随先帝西去,在衆人成功阻攔下,馮氏徹底清醒過來,人雖死了,但活着的人卻要好好地活着,在先帝拓跋濬的葬禮舉行完畢後,太子拓跋弘登基時與拓跋濬一般大,難道北魏又要重演權臣執掌大權的一幕嗎?并不會。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在獻文帝登基後,朝中侍中、車騎大将軍乙渾便借着新帝年齡尚小這一時機,趁機獨攬大權,并拿着雞毛當令牌肆意殺戮朝中大臣,一時之間朝中上下人心惶惶,獻文帝隻能問馮太後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乙渾之是以能如此膽大妄為地玩弄人心,可以看出來他對獻文帝是沒有所謂的君臣之禮的,唯有安撫乙渾讓其忠心為朝廷效力,在封乙渾為宰相後,乙渾非但沒有收斂心性,反而愈加猖狂,竟然想着謀權篡位這般大逆不道的行徑,于是獻文帝再度找到馮太後問其對策,作為後宮之人本不該管朝廷之事,但無奈獻文帝年幼,倘若坐視不理,任由乙渾發展自己的勢力,那就會危害北魏的江山社稷。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馮太後想着既然軟得不行,那便來硬的,當即指令自己的心腹去刺殺乙渾,乙渾一死,即便是餘黨也翻不起來什麼波浪來,乙渾并不知道馮太後已經采取最強硬的措施對待自己,是以在毫無防備之下乙渾被馮太後派去的心腹給殺掉了,通過此事,朝中大臣對馮太後的殺伐果斷感到十分敬佩,為了北魏将來着想,有大臣懇請馮太後垂簾聽政,協助獻文帝一同處理朝政,其實馮太後并不想整日忙于公務,從第一次獻文帝詢問馮太後如何對待乙渾時就可以看出來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為了北魏,馮太後隻得臨朝聽政。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獻文帝在執政一年後便與李貴人生下一位皇長子,按照北魏的慣例,妃子在生下皇子,并且是皇長子時,妃子必須賜死,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外戚幹政,但李貴人模樣生的好看,獻文帝是極其舍不得這位妃子的,但馮太後堅持要處死她,并表示自己親自撫養皇孫拓跋宏長大成人,李貴人便犧牲在北魏的傳統中。後來馮太後将政權交給獻文帝掌管,但獻文帝每每拿不準主意還是會詢問馮太後的意見,長此以往朝中大臣對馮太後贊不絕口,作為一國之君卻沒有得到認可,漸漸獻文帝與馮太後生了嫌隙,馮太後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獻文帝執政的這些年裡,馮太後多多少少了解獻文帝的小心思,最後馮太後認為獻文帝不成大器便将其毒害,而後馮太後輔佐皇孫拓跋宏登基。

從婢女逆襲成太皇太後,廢皇帝卻亂權不亂政,被稱為千古一後

拓跋宏(孝文帝)和先帝拓跋弘有所不同,他十分依賴馮太後,不僅事事都聽從馮太後的旨意,朝中大小事務皆由馮太後拍案決定,馮太後當真與尋常女子不同,在處理朝政上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為何馮太後垂簾聽政能被世人所贊賞?那是因為馮太後執政的目的不是為了權,而是真正為了北魏的發展執掌大權,并且在馮太後執政的二十年間,北魏的确實如同脫胎換骨一般,根基打得很紮實,在她臨終前,她囑咐孝文帝自己的喪事一切從簡,一生隻為國家、百姓着想,死後也不想鋪張浪費,如此心性開闊的太後怎能不被稱為“千古一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