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作者:Linvo說宇宙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原文 | Evan Gough

翻譯 | Linvo

太陽并不是附近星系唯一的恒星,其他恒星也把這片區域稱為家園。但是這片區域的曆史呢?是什麼觸發了這些恒星的誕生?

一組天文學家表示,他們已經将曆史碎片拼接了起來,并确定了觸發因素:大約1400萬年前開始的一系列超新星爆發。

大約1400萬年前,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恒星爆發為超新星。它們制造了一個直徑約為1000光年的巨大氣體泡,被稱為“本地泡”。太陽目前就在該氣泡的中央。太陽附近的恒星就在這個氣泡的邊緣形成的,而之前的超新星爆炸則是它們形成的催化劑。

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這些發現。題目是“太陽附近的恒星形成是由本地泡的擴張驅動的。”主要作者凱瑟琳·朱克,她是一名天文學家和資料可視化專家。

“我們計算出,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大約有15顆超新星消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本地泡。”

恒星是由被稱為巨型分子雲(GMC)的氫氣雲形成的。要形成一顆恒星,必須要有足夠的氣體聚集在一個點上。當氣體的密度變化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由于引力的作用,密度變得越來越大,如果時間足夠長,條件合适,足夠多的氣體聚集在一起引發聚變,一顆恒星就誕生了。

但超新星爆炸也能形成恒星。超新星爆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以沖擊波的形式向外傳播。沖擊波将氣體擠到一起形成雲團,并制造出更大的密度。這可以帶來新的恒星。

這就是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它在本地泡的邊緣形成了恒星,這也是超新星沖擊波的邊緣。在本地泡的内部,星際媒體(ISM)的密度遠低于整個銀河系中ISM的密度。這一系列的超新星爆炸将氣體推到一邊,形成了緻密的邊緣,并推動了那裡的恒星形成。

随着時間的推移,氣泡的邊緣已經破碎并坍塌成恒星形成的雲。它曾經光滑的邊緣消失了。研究小組報告說,在氣泡表面有七個以分子雲形式形成的恒星形成區。其中包括獵戶座A和獵戶座B,它們都是獵戶座分子雲複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距離太陽200秒差距以内的每個著名的分子雲都位于本地泡的表面,”論文說。英仙座分子雲可能是個例外。

恒星的形成并不是一下子發生的。在他們的論文中,作者指出它發生在四個不同的時代:1000萬年前、600萬年前、400萬年前和現在。他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顆超新星爆炸形成了這個氣泡,但他們将其限制在8到26個之間,确定最可能的數字是15。“我們已經計算出大約15顆超新星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本地泡,”朱克說,他現在是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NASA哈勃研究員。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這張圖顯示了本地泡的演化過程,以及在它不斷膨脹的殼層表面上連續的恒星形成過程。

“這真的是一個關于起源的故事:我們第一次可以解釋所有附近恒星的形成是如何開始的,”紮克說,他在CfA做研究員期間完成了這項工作。

紮克是一名資料可視化專家,而可視化在這項研究中尤為突出。朱克和她的同僚們創造了一個互動工具來探索本地泡及其周圍環境。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這是紮克和她的同僚建立的互動工具的靜态截圖。

大家可能會認出一些位于本地泡邊緣的恒星。例如,紅色超巨星心宿二是天蠍座-半人馬座組合中最亮、品質最大的恒星。心宿二是天空中第15亮的恒星,也是肉眼可見的最大的恒星之一。

本地泡并不是一個靜态的物體:它仍然在緩慢增長,就像你松開油門後的汽車一樣。“它正在以每秒4英裡的速度滑行,”朱克說。“不過,它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動力,速度上幾乎停滞不前。”

就像其他許多關于我們在銀河系附近的發現一樣,這項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航天器的資料。蓋亞根據大約10億顆恒星的位置和速度測量,建立了一個宏偉的銀河系3D模型。

研究小組通過追蹤恒星的運動來描繪出氣泡的形成過程。根據觀測到的幾何學運動意味着,太陽200秒差距範圍内所有著名的恒星形成區域,都是由氣體被本地泡的膨脹所吞沒而形成的”他們在論文中解釋道。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偵探故事,由資料和理論驅動,”哈佛大學教授、天體實體中心天文學家阿麗莎·古德曼說,她是這項研究的合作者,也是使這一發現成為可能的資料可視化軟體glue的創始人。“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獨立線索拼湊出我們周圍恒星的形成曆史:超新星模型、恒星運動和精緻的本地泡周圍物質的新3D地圖。”

太陽處于局部泡沫的中心,但并不總是如此。當太陽在太空中穿梭時,它進入了氣泡。現在我們發現自己身處其中,甚至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就在裡面。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這是一張藝術家畫的本地泡圖,氣泡表面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當第一個産生本地泡的超新星爆炸時,我們的太陽離這個活動還很遠,”合著者João Alves說,他是維也納大學的教授。“但大約500萬年前,太陽穿過銀河系的路徑把它帶進了泡泡,現在太陽(運氣好)幾乎正好位于泡泡的中心。”

我們發現自己正處于一個氣泡的中心,這意味着什麼?這在統計學上是不可能的,是以這意味着這樣的泡泡并不罕見。事實上,天文學家50年來一直認為這些氣泡是存在的。“現在,我們有證據了——我們正好處在這些東西中間的可能性有多大?”古德曼問道。

超新星爆炸後發生了什麼?當超新星爆炸時,恒星并沒有被完全摧毀,他們留下了殘餘。在他們的論文中,作者說所有這些超新星的幸存者可能包含在UCL和Crux (LCC)星團中。“我們發現15-16年前,UCL和Crux (LCC)星團在兩者之間的誕生間隔約為15秒差距,而氣泡本身很可能是由這些星團幸存的超新星成員創造的。”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正處于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泡泡裡

如果我們放大學地泡表面的著名恒星形成區域,我們會看到什麼?

這一發現表明:銀河系具有一種瑞士奶酪的形态,在那裡,稀薄的ISM氣泡無處不在。現在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個氣泡,他們還想發現更多。我們的本地泡在某種程度上會與衆不同還是會很普通?

還有其他問題有待解決。“這些氣泡接觸到哪裡?”紮克在一份新聞稿中問道。“它們之間如何互動?”超級氣泡是如何推動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恒星在銀河系中的誕生的?”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團隊将不得不等待蓋亞的第三階段資料釋出(Gaia DR3)。歐洲航天局已經公布了一些資料,但不是全部。

該團隊在論文的最後展望了未來:“蓋亞DR3中大量的新恒星徑向速度資料,不僅可以對本地泡的演化進行了更精确的估計,還可以在更遠的地方進行類似的研究,為銀河系附近超新星驅動的恒星形成提供進一步的觀測限制。”

原文: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54047/nearby-supernovae-exploded-just-a-few-million-years-ago-leading-to-a-wave-of-star-formation-around-the-su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