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前言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發動以消滅湯恩伯主力、解放上海為目标的上海戰役,并成功打敗國民黨守城部隊,解放上海。

在上海解放之前,黃炎培等人與大上海知名人物杜月笙取得聯系,向他講解中共的政策,希望他留在上海這塊他奮鬥過的地方,但在一番權衡之後,杜月笙還是拒絕了大家的邀請,選擇離開家鄉上海。

曾與共産黨有過深厚淵源的杜月笙,為何一定要如此堅決地離開?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杜月笙

騙殺汪壽華

杜月笙深知自己對共産黨人欠下的賬,他并非不想留,而是不得不走。

他被譴責最多的一件事,是騙殺汪壽華。

汪壽華,22歲時加入中國共産黨,自1926年5月開始,汪壽華作為上海區委軍事特别委員會成員,數次發動上海各行業勞工進行罷工運動,參與上司上海勞工的兩次武裝起義。

1927年3月,上海勞工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在起義期間,由汪壽華、周恩來、趙世炎、羅亦農等人指揮戰鬥,身邊的革命同志看到日夜工作的汪壽華,曾勸說他休息,而汪壽華則對其反駁,武裝起義正處在十分緊張的時刻,無數兄弟正身處戰場,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搏殺,他又怎麼能休息。

汪壽華身在指揮部裡操心不已,時刻關注着勞工糾察隊的戰況。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汪壽華

而在這段時期,蔣介石與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等人進行合作,要求青幫弟子們冒充勞工糾察隊,在各個地方招搖撞騙,同時散布對勞工糾察隊不利的謠言,而上海總工會則在汪壽華的上司下,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進行反擊。

有堅定革命決心的驅使,汪壽華帶領上海總工會實力持續壯大,自然也讓國民黨方蔣介石不滿,遂唆使杜月笙等人除掉革命上司人汪壽華。

杜月笙何以會倒向蔣介石方面?其一,當時孫傳芳的統治已經趨于崩潰,再無維持與青幫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其二,共産黨上司的勞工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那必然會影響到杜月笙等人的切身利益,杜月笙與蔣介石上司下的國民政府自然是互相需要,也便越走越近。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杜月笙與衆人合影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下帖邀請汪壽華,去他建立的杜公館吃茶,同時有要事相商,當汪壽華收到邀約之後,身邊同為共産黨上司人的羅亦農勸說他不要赴約,顧順章則建議帶上一個排的武裝去。

對于此事,汪壽華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杜月笙是個很講情面的人,他正式下帖邀請,且二人為同門中人,又怎麼會動手?汪壽華也曾加入青幫,為“通”字輩,比杜月笙的“悟”字輩還要高,按照輩分來講,汪壽華也算是杜月笙的師叔了,杜月笙此人十分講究規矩,兩人之前也頗有交情,如此想來,此行應該是安全的。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為更好地摸清敵人底細,探聽敵人的實力,進而開展勞工運動,汪壽華還是決定為黨和勞工階級的利益,就算有危險在前,也要去赴約。

出于對安全的考量,組織上安排汪壽華、

李泊之二人共同前往。在兩人抵達杜公館時,汪壽華叫李泊之在附近等他,兩小時後若是沒有任何消息,就立刻上報組織。

這時的汪壽華完全沒有想到,杜月笙早已接到蔣介石的暗殺密令,就要對他動手了。

待汪壽華一進入杜公館的大門,立刻就被一棍子打在後腦勺,瞬間就暈倒在地,杜月笙說道:“不能做在我家裡,否則以後就沒有客人敢上門了。”

杜月笙門下有“四大金剛”:葉焯山、顧嘉榮、芮慶榮、高鑫寶,這幾人親自動手,将汪壽華塞進麻袋中,運到城西楓林橋殘忍活埋。

這位年輕的勞工運動上司人,為革命付出了生命,犧牲時年僅26歲。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李泊之在外面等了兩個多小時,見沒有任何動靜,猜想到可能是汪壽華出了事兒,便迅速趕回,向羅亦農以及黨組織做了情況彙報。

4月12日淩晨,停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信号開始升起,一瞬間數百個全副武裝的青幫、特務分散開來,在上海各個地區襲擊勞工糾察隊,毫無準備的勞工糾察隊奮起抵抗,但八十萬人的總工會群龍無首,戰況十分慘烈,僅僅一個上午,上海總工會會所、各地區勞工糾察隊住所都被占領,1000多共産黨、勞工被捕入獄。

四一二政變後,共産黨、革命群衆被殺害300多人,被搜捕500多人,更有上千人失蹤,除了汪壽華之外,陳延年、趙世炎等優秀共産黨同志皆英勇就義。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陳延年

此事之後,杜月笙受到蔣介石的褒獎,并被封為少将參議。

而黃金榮看到杜月笙的心狠手辣,從此退隐出青幫,杜月笙也由此成為青幫第一人。

杜月笙的愛國抗戰行動

國共内戰時期,杜月笙成為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的重要助力,而到了抗戰時期,杜月笙确實也為抗日救亡運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正式進入全面抗戰時期,上海出現了很多的救亡團體,掀起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好友黃炎培的建議下,上海青幫首領杜月笙利用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門徒、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委兼組織部長吳開先密等人進行商議後,發起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7月22日,在上海各行業公會、各國貨團體以及各機關學校的等500多個團體的協作下,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正式成立,在杜月笙、錢新之、潘公展等主席團成員的上司下,持續開展抗日後援活動。

杜月笙多次公開發表談話,呼籲人民援助政府,共同抗日,在講話中他說道:

“從九一八到現在,匆匆地已經七年了,這七年中間,備受了敵人的壓迫,我們常常卧薪嘗膽地刻苦自勵,同時還期待着世界的公論。然而侵略者的野心,并沒有為了世界公論而削弱,隻有變本加厲地格外侵略得厲害,是以我們絕不能存着依賴心來希望人家幫忙,救國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

8月19日,杜月笙釋出征募救國捐和金銀物品的告示,很快便籌集到150多萬資金。除此之外,還親力親為,全力奔走,為抗戰籌集了大量資金。

9月,杜月笙參加上海救濟會,将救濟會的辦公地點遷到浦東同鄉會,設立了12個收容所,收容了4000多戰争難民,所有人将整個大廳擠得是滿滿當當。

10月3日,杜月笙通過電台播音,募捐前線所需物資棉背心,擔任浦東棉花運輸會常委,負責支援前線。20日,杜月笙帶頭捐獻3萬件棉背心。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潘漢年

同時,杜月笙還通過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向八路軍捐贈1000套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表示自己願意與共産黨合作抗日的态度。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不惜重金購買很多共産黨組織出版的《魯迅全集》、《西行漫記》等書籍,并在書本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往各個圖書館,在廣大人民群衆之中進行抗日宣傳。

11月,杜月笙與俞鴻鈞、宋子文等人乘船赴往香港,繼續進行抗日工作。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八一三事變

尤其是八一三事變以來,杜月笙以強烈的愛國熱情,通過籌措資金、輸送支援、安置難民等實際行動支援對日抗戰活動。

在日軍入侵的緊要關頭,杜月笙以民族為重,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之中,确實對于上海乃至全國的抗戰做出積極貢獻,杜月笙的愛國救亡行動确實無可厚非,在抗戰期間也結識了不少共産黨人,善待共産黨,與共産黨結下深厚淵源。

向往有心,追随乏力

1945年,抗戰結束,杜月笙的勢力也開始逐漸衰落,面對國民黨、共産黨兩方,杜月笙陷入了一個“很難”的境地。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蔣介石與杜月笙

1946年,蔣介石下令民主選舉上海市參議會會員,事實上這不過是蔣介石做的面子工程罷了,而杜月笙卻信以為真,準備競選議長,但蔣介石卻傳來口信,打算任命潘公展為議長,那潘公展正是蔣介石的親信,這下杜月笙也看清了局面,在第一輪選舉公布他當選議長後,立刻提出辭職,接下來的第二輪選舉,潘公展被選為議長。

解放戰争期間,國民黨上司人蔣介石曾邀請他一起去台灣,杜月笙怕一旦開口拒絕,會招緻來殺身之禍,隻好聲稱氣候潮濕,不适合自己的氣喘病,打算先行去香港治療,再應允蔣介石。他深知自己的價值不大了,跟着蔣介石,必然不會得到重用,隻不過是寄人籬下而已。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黃炎培

而共産黨方面,他的好友黃炎培、章士钊等人來邀請他留在上海,協助維持上海的社會秩序,過往的事情可以不再計較,喬冠華、潘漢年等人也數次聯系杜月笙,勸說他留下,并表示人民政府将會妥善安排他的工作與生活,可杜月笙心裡明白他曾經做過的事情,那并不是一件小事,他欠下的“債”,足以叫他難安。

一番思量之後,杜月笙表示:“向往有心,追随乏力。”

他不去台灣,也不去上海,決心要去香港,他還專門帶口信回上海,要求上海的門生們服從人民政府的法令,銘記安分守己,報效國家。

1949年,上海的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行色匆匆,離開了這座城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解放上海,上海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當整個上海沉浸在作戰勝利的喜悅中時,曾經名噪一時的上海大亨杜月笙則帶着自己的妻妾、兒女、随從等人,乘船離開家鄉上海,前往香港。

比起在上海時富麗堂皇的杜公館,來到香港的杜月笙隻能住進門生幫忙租住的三房一廳,到香港後不久,杜月笙的哮喘病就再次複發,他整日蝸居在家,足不出戶,窘迫的樣子與當日在上海灘的叱咤風雲,簡直是天差地别。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身在香港的杜月笙更擔心往日舊事再被提起,但越是害怕,越是來得快。

1949年,在騙殺汪壽華的22年後,四大金剛中的芮慶榮、高鑫寶已經相繼離世,顧嘉棠逃至香港,而葉焯山則因為難舍家中财産,一直留在上海,5月後被捕。

1950年,革命烈士汪壽華的遺骨被發現,他的血衣在上海勞工文化館進行展覽。

馬祥生、葉焯山被萬人公審,在汪壽華遇害的楓葉橋被執行槍決。革命烈士汪壽華的“大仇終于得報”。

遠在香港的杜月笙知道此事之後,憂恐非常,一病不起。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周恩來總理

據女兒杜美如回憶,在杜月笙病重時,周恩來總理也曾托人來傳話,請他回大陸,但出于各種原因,杜月笙一直也沒有回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黃金榮的一張照片。

1951年,曾與杜月笙、張嘯林并稱為“上海三大亨”的黃金榮在上海的《新聞報》、《文彙報》等刊物上發表悔過書,悔過書中黃金榮簡述自己的過往、曆數以前犯下的錯誤,并自稱要立功贖罪。

“解放後,我看到共産黨樣樣都好,人民政府是真正為人民的政府。我今年八十四歲,已經二十多年不問世了,但經過了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了偉大的人民力量,再檢讨自己六十歲以前的一切行為,感到非常痛苦。一方面我對于人民政府對我的寬大,表示深切的慚愧和感謝,一方面我願向人民坦白悔過,懇切檢讨我的曆史錯誤,請求允許我立功贖罪。”

——節選自《黃金榮自白書》

除此之外,黃金榮還被押解到大街,80歲高齡,去做清掃大街的事情。

無奈之下,黃金榮的兒媳李志清帶來他的求助信,尋求杜月笙的幫助,還沒等杜月笙想到辦法,他就得到消息,黃金榮此前并沒有對共産黨人下過手,性命無虞。

黃金榮的一紙悔過書,讓杜月笙心驚膽戰,再沒有了回上海的想法,而昔日舊相識已到高齡,還要被迫清掃大街,也讓杜月笙有些暗自慶幸,當初沒有留在上海。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黃金榮的悔過書

但即使已經病入膏肓,杜月笙也一直保持頭腦清醒,做理智的決定。

某日,他叫女兒杜美如特意去銀行,取出一個保險櫃,打開之後,櫃子中是滿滿的借條,這些借條上的借款人無疑都是大人物,有商界大亨,也有政界的大人物,借款從金條,到美元,金額不等,輕易便能猜到這是一筆巨額錢财。

當時的杜月笙與家人居住在香港的小房子中,生活沒有了往日的光鮮,僅剩不多的财産,來供給一家人生活,若是能讨來這些巨額債務,經濟狀況自然能夠得到緩解。

但杜月笙并沒有這麼做,而是拿出借條來一張又一張地看,再一張又一張地撕掉。

對于孩子們的不解與詫異,杜月笙解釋道:

“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錢,實際上是交情。感恩的,會永遠記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們去要,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我不希望,我死後,家裡還碰刀斧。”

當下形勢,已再非往日在上海灘時的輝煌,沒有了以前在青幫時的力量,身在病榻,杜月笙盡力護住家人的生命安全。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杜月笙放棄一切資産,逃去香港過起了清貧日子

圖|杜月笙與家人合影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這位在上海灘名動一時的大人物,不凡一生終是落下了帷幕,最後也沒有回到家鄉上海,終成他的遺憾。

對于杜月笙,中國社科院民國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曾說:“杜月笙是個複雜的曆史人物,他起家于幫會,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又支援過抗日,也就有了白或正的一面。而曆史評價應該實事求是,該否定就否定,該肯定就肯定。”

而後世人對于他的功與過,各是評判不一,有人認為他對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不該被原諒,也有人以為抗戰時期,他确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功過相抵。他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黑道老大,也是抗戰時挺身而出的愛國志士,不論如何,這位充滿着傳奇色彩的人物留給我們無數精彩的故事,且讓我們客觀理性看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