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前言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发动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上海为目标的上海战役,并成功打败国民党守城部队,解放上海。

在上海解放之前,黄炎培等人与大上海知名人物杜月笙取得联系,向他讲解中共的政策,希望他留在上海这块他奋斗过的地方,但在一番权衡之后,杜月笙还是拒绝了大家的邀请,选择离开家乡上海。

曾与共产党有过深厚渊源的杜月笙,为何一定要如此坚决地离开?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杜月笙

骗杀汪寿华

杜月笙深知自己对共产党人欠下的账,他并非不想留,而是不得不走。

他被谴责最多的一件事,是骗杀汪寿华。

汪寿华,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26年5月开始,汪寿华作为上海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成员,数次发动上海各行业工人进行罢工运动,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在起义期间,由汪寿华、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等人指挥战斗,身边的革命同志看到日夜工作的汪寿华,曾劝说他休息,而汪寿华则对其反驳,武装起义正处在十分紧张的时刻,无数兄弟正身处战场,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搏杀,他又怎么能休息。

汪寿华身在指挥部里操心不已,时刻关注着工人纠察队的战况。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汪寿华

而在这段时期,蒋介石与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人进行合作,要求青帮弟子们冒充工人纠察队,在各个地方招摇撞骗,同时散布对工人纠察队不利的谣言,而上海总工会则在汪寿华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进行反击。

有坚定革命决心的驱使,汪寿华带领上海总工会实力持续壮大,自然也让国民党方蒋介石不满,遂唆使杜月笙等人除掉革命领导人汪寿华。

杜月笙何以会倒向蒋介石方面?其一,当时孙传芳的统治已经趋于崩溃,再无维持与青帮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其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那必然会影响到杜月笙等人的切身利益,杜月笙与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自然是相互需要,也便越走越近。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杜月笙与众人合影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下帖邀请汪寿华,去他新建的杜公馆吃茶,同时有要事相商,当汪寿华收到邀约之后,身边同为共产党领导人的罗亦农劝说他不要赴约,顾顺章则建议带上一个排的武装去。

对于此事,汪寿华显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杜月笙是个很讲情面的人,他正式下帖邀请,且二人为同门中人,又怎么会动手?汪寿华也曾加入青帮,为“通”字辈,比杜月笙的“悟”字辈还要高,按照辈分来讲,汪寿华也算是杜月笙的师叔了,杜月笙此人十分讲究规矩,两人之前也颇有交情,如此想来,此行应该是安全的。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为更好地摸清敌人底细,探听敌人的实力,从而开展工人运动,汪寿华还是决定为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就算有危险在前,也要去赴约。

出于对安全的考量,组织上安排汪寿华、

李泊之二人共同前往。在两人抵达杜公馆时,汪寿华叫李泊之在附近等他,两小时后若是没有任何消息,就立刻上报组织。

这时的汪寿华完全没有想到,杜月笙早已接到蒋介石的暗杀密令,就要对他动手了。

待汪寿华一进入杜公馆的大门,立刻就被一棍子打在后脑勺,瞬间就晕倒在地,杜月笙说道:“不能做在我家里,否则以后就没有客人敢上门了。”

杜月笙门下有“四大金刚”:叶焯山、顾嘉荣、芮庆荣、高鑫宝,这几人亲自动手,将汪寿华塞进麻袋中,运到城西枫林桥残忍活埋。

这位年轻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为革命付出了生命,牺牲时年仅26岁。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李泊之在外面等了两个多小时,见没有任何动静,猜想到可能是汪寿华出了事儿,便迅速赶回,向罗亦农以及党组织做了情况汇报。

4月12日凌晨,停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信号开始升起,一瞬间数百个全副武装的青帮、特务分散开来,在上海各个地区袭击工人纠察队,毫无准备的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但八十万人的总工会群龙无首,战况十分惨烈,仅仅一个上午,上海总工会会所、各地区工人纠察队住所都被占领,1000多共产党、工人被捕入狱。

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革命群众被杀害300多人,被搜捕500多人,更有上千人失踪,除了汪寿华之外,陈延年、赵世炎等优秀共产党同志皆英勇就义。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陈延年

此事之后,杜月笙受到蒋介石的褒奖,并被封为少将参议。

而黄金荣看到杜月笙的心狠手辣,从此退隐出青帮,杜月笙也由此成为青帮第一人。

杜月笙的爱国抗战行动

国共内战时期,杜月笙成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的重要助力,而到了抗战时期,杜月笙确实也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上海出现了很多的救亡团体,掀起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好友黄炎培的建议下,上海青帮首领杜月笙利用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门徒、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吴开先密等人进行商议后,发起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7月22日,在上海各行业公会、各国货团体以及各机关学校的等500多个团体的协作下,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正式成立,在杜月笙、钱新之、潘公展等主席团成员的领导下,持续开展抗日后援活动。

杜月笙多次公开发表谈话,呼吁人民援助政府,共同抗日,在讲话中他说道:

“从九一八到现在,匆匆地已经七年了,这七年中间,备受了敌人的压迫,我们常常卧薪尝胆地刻苦自励,同时还期待着世界的公论。然而侵略者的野心,并没有为了世界公论而削弱,只有变本加厉地格外侵略得厉害,因此我们绝不能存着依赖心来希望人家帮忙,救国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

8月19日,杜月笙发布征募救国捐和金银物品的告示,很快便筹集到150多万资金。除此之外,还亲力亲为,全力奔走,为抗战筹集了大量资金。

9月,杜月笙参加上海救济会,将救济会的办公地点迁到浦东同乡会,设立了12个收容所,收容了4000多战争难民,所有人将整个大厅挤得是满满当当。

10月3日,杜月笙通过电台播音,募捐前线所需物资棉背心,担任浦东棉花运输会常委,负责支援前线。20日,杜月笙带头捐献3万件棉背心。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潘汉年

同时,杜月笙还通过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向八路军捐赠1000套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表示自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态度。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不惜重金购买很多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书籍,并在书本烫上“杜月笙赠”的金字,送往各个图书馆,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进行抗日宣传。

11月,杜月笙与俞鸿钧、宋子文等人乘船赴往香港,继续进行抗日工作。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八一三事变

尤其是八一三事变以来,杜月笙以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筹措资金、输送支援、安置难民等实际行动支持对日抗战活动。

在日军入侵的紧要关头,杜月笙以民族为重,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确实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抗战做出积极贡献,杜月笙的爱国救亡行动确实无可厚非,在抗战期间也结识了不少共产党人,善待共产党,与共产党结下深厚渊源。

向往有心,追随乏力

1945年,抗战结束,杜月笙的势力也开始逐渐衰落,面对国民党、共产党两方,杜月笙陷入了一个“很难”的境地。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蒋介石与杜月笙

1946年,蒋介石下令民主选举上海市参议会会员,事实上这不过是蒋介石做的面子工程罢了,而杜月笙却信以为真,准备竞选议长,但蒋介石却传来口信,打算任命潘公展为议长,那潘公展正是蒋介石的亲信,这下杜月笙也看清了局面,在第一轮选举公布他当选议长后,立刻提出辞职,接下来的第二轮选举,潘公展被选为议长。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曾邀请他一起去台湾,杜月笙怕一旦开口拒绝,会招致来杀身之祸,只好声称气候潮湿,不适合自己的气喘病,打算先行去香港治疗,再应允蒋介石。他深知自己的价值不大了,跟着蒋介石,必然不会得到重用,只不过是寄人篱下而已。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黄炎培

而共产党方面,他的好友黄炎培、章士钊等人来邀请他留在上海,协助维持上海的社会秩序,过往的事情可以不再计较,乔冠华、潘汉年等人也数次联系杜月笙,劝说他留下,并表示人民政府将会妥善安排他的工作与生活,可杜月笙心里明白他曾经做过的事情,那并不是一件小事,他欠下的“债”,足以叫他难安。

一番思量之后,杜月笙表示:“向往有心,追随乏力。”

他不去台湾,也不去上海,决心要去香港,他还专门带口信回上海,要求上海的门生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令,铭记安分守己,报效国家。

1949年,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行色匆匆,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上海,上海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当整个上海沉浸在作战胜利的喜悦中时,曾经名噪一时的上海大亨杜月笙则带着自己的妻妾、儿女、随从等人,乘船离开家乡上海,前往香港。

比起在上海时富丽堂皇的杜公馆,来到香港的杜月笙只能住进门生帮忙租住的三房一厅,到香港后不久,杜月笙的哮喘病就再次复发,他整日蜗居在家,足不出户,窘迫的样子与当日在上海滩的叱咤风云,简直是天差地别。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身在香港的杜月笙更担心往日旧事再被提起,但越是害怕,越是来得快。

1949年,在骗杀汪寿华的22年后,四大金刚中的芮庆荣、高鑫宝已经相继离世,顾嘉棠逃至香港,而叶焯山则因为难舍家中财产,一直留在上海,5月后被捕。

1950年,革命烈士汪寿华的遗骨被发现,他的血衣在上海工人文化馆进行展览。

马祥生、叶焯山被万人公审,在汪寿华遇害的枫叶桥被执行枪决。革命烈士汪寿华的“大仇终于得报”。

远在香港的杜月笙知道此事之后,忧恐非常,一病不起。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周恩来总理

据女儿杜美如回忆,在杜月笙病重时,周恩来总理也曾托人来传话,请他回大陆,但出于各种原因,杜月笙一直也没有回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黄金荣的一张照片。

1951年,曾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为“上海三大亨”的黄金荣在上海的《新闻报》、《文汇报》等刊物上发表悔过书,悔过书中黄金荣简述自己的过往、历数以前犯下的错误,并自称要立功赎罪。

“解放后,我看到共产党样样都好,人民政府是真正为人民的政府。我今年八十四岁,已经二十多年不问世了,但经过了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了伟大的人民力量,再检讨自己六十岁以前的一切行为,感到非常痛苦。一方面我对于人民政府对我的宽大,表示深切的惭愧和感谢,一方面我愿向人民坦白悔过,恳切检讨我的历史错误,请求允许我立功赎罪。”

——节选自《黄金荣自白书》

除此之外,黄金荣还被押解到大街,80岁高龄,去做清扫大街的事情。

无奈之下,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带来他的求助信,寻求杜月笙的帮助,还没等杜月笙想到办法,他就得到消息,黄金荣此前并没有对共产党人下过手,性命无虞。

黄金荣的一纸悔过书,让杜月笙心惊胆战,再没有了回上海的想法,而昔日旧相识已到高龄,还要被迫清扫大街,也让杜月笙有些暗自庆幸,当初没有留在上海。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黄金荣的悔过书

但即使已经病入膏肓,杜月笙也一直保持头脑清醒,做理智的决定。

某日,他叫女儿杜美如特意去银行,取出一个保险柜,打开之后,柜子中是满满的借条,这些借条上的借款人无疑都是大人物,有商界大亨,也有政界的大人物,借款从金条,到美元,金额不等,轻易便能猜到这是一笔巨额钱财。

当时的杜月笙与家人居住在香港的小房子中,生活没有了往日的光鲜,仅剩不多的财产,来供给一家人生活,若是能讨来这些巨额债务,经济状况自然能够得到缓解。

但杜月笙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拿出借条来一张又一张地看,再一张又一张地撕掉。

对于孩子们的不解与诧异,杜月笙解释道:

“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当下形势,已再非往日在上海滩时的辉煌,没有了以前在青帮时的力量,身在病榻,杜月笙尽力护住家人的生命安全。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放弃一切资产,逃去香港过起了清贫日子

图|杜月笙与家人合影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这位在上海滩名动一时的大人物,不凡一生终是落下了帷幕,最后也没有回到家乡上海,终成他的遗憾。

对于杜月笙,中国社科院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曾说:“杜月笙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起家于帮会,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又支持过抗日,也就有了白或正的一面。而历史评价应该实事求是,该否定就否定,该肯定就肯定。”

而后世人对于他的功与过,各是评判不一,有人认为他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不该被原谅,也有人以为抗战时期,他确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功过相抵。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黑道老大,也是抗战时挺身而出的爱国志士,不论如何,这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留给我们无数精彩的故事,且让我们客观理性看待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