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孫衍被張儀排擠離開秦國後上司五國伐齊,大大牽制秦國東擴

公孫衍本是魏國陰晉人,早年曾在魏國當過官,混得不好,便離開魏國,前往秦國。此時秦國廣納賢才,公孫衍如魚得水,很快便聲名鵲起。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公孫衍率秦國兵團攻打魏國在河西的軍事據點雕陰城,大敗魏軍。由于此役的傑出表現,秦惠王提拔為大良造,這是秦國最高官階,相當于宰相。面對秦國的進攻,魏惠王割地求和,把公孫衍的故鄉陰晉割讓給了秦國。此時的公孫衍在秦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春風得意。但是,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地位。

來的這個人正是最著名的縱橫家張儀。既生瑜,何生亮!公孫衍與張儀都都來自魏國,都是縱橫大師,都充滿權力的渴望,明争暗鬥不可避免。一山不容二虎,兩人鬥了好幾年,最終張儀技高一籌,把公孫衍給擠掉了。公孫衍氣急敗壞,一怒之下離開秦國,傳回魏國,被魏惠王任命為将軍。

公孫衍被張儀擠出秦國後,回到魏國,這位縱橫大師着實本領不同一般,很快取得魏惠王的信任。當時張儀在秦國鼓吹“連橫戰略”,就是秦與齊、楚結盟,對付三晉。針對張儀“三國結盟”的企圖,公孫衍則推出“合縱”戰略以抗衡之。他精心策劃“五國合縱”,五國就是魏、韓、趙、燕、中山五個國家,以合縱戰略對抗張儀的連橫戰略。

公孫衍

在公孫衍的主持下,東方針對秦國的合縱運動如火如荼展開了。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在公孫衍的努力下,合縱運動取得了實質的進展。次年,魏、趙、韓、燕、楚五國達成協定,共同出兵,組建一支多國部隊,讨伐秦國。五國聯軍抵達函谷關(河南靈寶北),秦軍出兵迎戰。秦軍同仇敵忾,氣勢逼人,聯軍隻知扯嘴皮子,真到戰場上,誰也不賣力。戰争的結果并不出人意料,多國聯軍被輕而易舉地擊敗了。盡管這次五國伐秦遭到挫折,但公孫衍提出的東方合縱運動,仍然是東方諸國對付秦國的不二法寶。

盡管合縱伐秦失利,公孫衍并非毫無所獲。在公孫衍的策反下,一直歸順秦國的義渠突然叛變,令秦惠王手忙腳亂。義渠是古戎國,周顯王三十八年(前331年),義渠國内爆發動亂,秦國大舉入侵,義渠王被迫臣服。

東方合縱運動興起後,義渠王潛往魏國朝見魏王。公孫衍對義渠王說:“中國無事于秦,則秦且燒焫獲君之國;中國為有事于秦,則秦且輕使重币,而事君之國也。”

公孫衍被張儀排擠離開秦國後上司五國伐齊,大大牽制秦國東擴

秦惠文王

義渠王當即表示,一定會與中原諸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隻要東方有所行動,他将在西方發動起義,脫離秦國統治。

當公孫衍率五國聯軍伐秦時,“陳圳謂秦王曰:‘義渠君者,蠻夷之賢君,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秦王曰:‘善。’”秦惠王果然送上錦繡千匹、美女百人賄賂義渠王。“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然而義渠王不為所動,他牢記公孫衍的警告,不接受秦的賄賂,毅然起兵反秦。此時秦國精兵猛将都調往東線,西線兵力不足,隻得臨時拼湊一支雜牌軍迎戰義渠,被打得大敗而還。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義渠一直是秦國的心腹之患,公孫衍對義渠的策反,大大牽制秦在東方的擴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