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公孙衍被张仪排挤离开秦国后领导五国伐齐,大大牵制秦国东扩

公孙衍本是魏国阴晋人,早年曾在魏国当过官,混得不好,便离开魏国,前往秦国。此时秦国广纳贤才,公孙衍如鱼得水,很快便声名鹊起。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公孙衍率秦国兵团攻打魏国在河西的军事据点雕阴城,大败魏军。由于此役的杰出表现,秦惠王提拔为大良造,这是秦国最高官阶,相当于宰相。面对秦国的进攻,魏惠王割地求和,把公孙衍的故乡阴晋割让给了秦国。此时的公孙衍在秦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春风得意。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地位。

来的这个人正是最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既生瑜,何生亮!公孙衍与张仪都都来自魏国,都是纵横大师,都充满权力的渴望,明争暗斗不可避免。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斗了好几年,最终张仪技高一筹,把公孙衍给挤掉了。公孙衍气急败坏,一怒之下离开秦国,返回魏国,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

公孙衍被张仪挤出秦国后,回到魏国,这位纵横大师着实本领不同一般,很快取得魏惠王的信任。当时张仪在秦国鼓吹“连横战略”,就是秦与齐、楚结盟,对付三晋。针对张仪“三国结盟”的企图,公孙衍则推出“合纵”战略以抗衡之。他精心策划“五国合纵”,五国就是魏、韩、赵、燕、中山五个国家,以合纵战略对抗张仪的连横战略。

公孙衍

在公孙衍的主持下,东方针对秦国的合纵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了。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在公孙衍的努力下,合纵运动取得了实质的进展。次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达成协议,共同出兵,组建一支多国部队,讨伐秦国。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河南灵宝北),秦军出兵迎战。秦军同仇敌忾,气势逼人,联军只知扯嘴皮子,真到战场上,谁也不卖力。战争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多国联军被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尽管这次五国伐秦遭到挫折,但公孙衍提出的东方合纵运动,仍然是东方诸国对付秦国的不二法宝。

尽管合纵伐秦失利,公孙衍并非毫无所获。在公孙衍的策反下,一直归顺秦国的义渠突然叛变,令秦惠王手忙脚乱。义渠是古戎国,周显王三十八年(前331年),义渠国内爆发动乱,秦国大举入侵,义渠王被迫臣服。

东方合纵运动兴起后,义渠王潜往魏国朝见魏王。公孙衍对义渠王说:“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

公孙衍被张仪排挤离开秦国后领导五国伐齐,大大牵制秦国东扩

秦惠文王

义渠王当即表示,一定会与中原诸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只要东方有所行动,他将在西方发动起义,脱离秦国统治。

当公孙衍率五国联军伐秦时,“陈圳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秦惠王果然送上锦绣千匹、美女百人贿赂义渠王。“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然而义渠王不为所动,他牢记公孙衍的警告,不接受秦的贿赂,毅然起兵反秦。此时秦国精兵猛将都调往东线,西线兵力不足,只得临时拼凑一支杂牌军迎战义渠,被打得大败而还。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义渠一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公孙衍对义渠的策反,大大牵制秦在东方的扩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