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與前蘇聯關系交惡之前,蘇聯可謂是我們的老大哥,為我們建立了完整的基礎工業設施,蘇聯又是當時少有的社會主義大國,與我們的意識形态相同,而我們國家也是借鑒了蘇聯紅軍的革命經驗。可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系便開始不斷惡化,甚至蘇聯曾在兩國邊境的地區集結了百萬大軍,但結果是最終不敢揮師南下,他們究竟是在害怕什麼?

1968年,蘇聯在遠東地區集結了40個師,又在外蒙古駐紮了12個師,總人數達到了70多萬人,并全部裝備齊全。當時除了陸軍以外,蘇聯還部署了20多個師的空軍和防空軍,這龐大的軍隊集結在邊境完全就像是即将發動戰争前兆,可最終卻無功而返。其實在當時,蘇聯如果真的要進攻我國首先就需要考慮的是後勤保障等問題。當時的遠東地區是遠遠不足以承擔百萬大軍的後勤補給的,蘇聯在當時也就隻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可以運輸作戰物資和作戰人員到達遠東地區。
并且當時的蘇聯和美國也都處于冷戰時期,而當時如果蘇聯向我國發兵,那麼美國很有可能會趁虛而入,到時說不定蘇聯将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而這無疑是蘇聯無法承受的。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取得了原子彈和氫彈相繼試爆成功,并且還擁有着600多萬的軍隊,具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
而且當時蘇聯的最大敵人還是美國,如果蘇聯進攻我國,必然不會全身而退,自身也将付出非常大的損失,并且中國解放軍的作戰實力在抗美援朝就已經展現出來了,蘇聯也是清楚我軍的作戰能力的,可以說是在當時的多方面因素下,蘇聯不敢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