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1月15日消息(記者樊承志)旨在讓格薩爾回歸本真的一項繪制圖像标準系列唐卡文創工程15日上午在成都啟動。
來自全國格薩爾辦公室及川、青、滇、藏等地的負責人及專家學者15日齊聚成都啟雅尚酒店參加該項目啟動儀式。“格薩爾圖像标準文化創意工程”的承辦方為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副縣長洛絨次稱介紹,2019年第三屆全國格薩爾研究西南基地學術論壇的綜述結果是“格薩爾圖像亂象叢生,格薩爾圖像标準化勢在必行。”業内專家學者據此建議“建構格薩爾圖像标準化的基本理念,緊扣史詩文本,注重民族英雄形象,還原曆史性、真實性,展現圖像叙事的嚴謹性和完整性。”

攝影樊承志
根據《格薩爾圖像标準化體系》的繪制計劃,民間藝術家将繪制至少300幅标準系列唐卡,其中人物圖像占75%,其他内容約占25%,内容涉及《格薩爾王傳》的各種人物、坐騎、宮殿、戎裝和相關場景,并據此編纂《格薩爾人物圖典內建》,建設“範圖”使用規範(VIS系統),為格薩爾文化符号開發夯實基礎,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同步形成數字化系列成果。
為了確定高品質完成這一工程,承辦方色達縣為此建立保障機制,全國格薩爾辦公室為牽頭、指導機關,中國社科院等九所高校及涉藏五省區“格薩爾”的藝人和知名專家為學術顧問,對項目建設進行總體論證、指導和監制,選聘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繪畫創作團隊。
在言及這項工程的現實意義時,色達縣委書記何飙說,在全國“格辦”的指導下,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援下,項目組将在充分尊重、正确了解格薩爾史詩“元文本”的基礎上,還原曆史文化名人的本來“面目”。
據悉,2006年《格薩爾》作為民間文學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四川省自2017年3月啟動實施四川曆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以來,格薩爾王被公布為第二批四川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