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美術大觀》 2011年06期

一、古都大同與曆史遺迹概覽

大同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地處山西北部,自戰國趙武靈王開辟以來,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北魏都城、遼金西都、明朝軍事重鎮。

北魏公元398年建都平城,在其統治的近一百年(公元398-493)時間裡,廣修營室,大建宮殿,使平城具備了古代大都市的規模。從考古發現的北魏都城和明堂遺址中,我們也可以一窺北魏都城之風範。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公元1044年,契丹興宗将雲州改為西京,設西京大同府。大同府是在北魏舊城址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大同作為遼的西京,城的北半部是政治和軍事的中心。

遼代曆朝皇帝大都崇尚佛教,1062年修建規模宏大的巨刹華嚴寺,還建有湛然觀(今太甯觀)、思政堂∶1049年至1060年連續12年大規模重建雲岡十寺,觀音堂、禅房寺、城北南堂寺、城東湧泉寺、龍翔宮,還有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等都一時興建、擴建、整修起來。

公元1114年,遼的屬部女真族聯盟長完顔阿骨打起兵反遼,1115年稱帝,建國号金。1121年,金大将完顔果、宗翰大舉攻遼,遼天祚帝退守西京。至1125年,金兵兩次攻下西京,并在應州新城東60裡生擒天祚帝。遼亡。金建國初對在戰火中毀壞的大同作一番大整修,仍設西京大同府,成為金朝的佛教聖地和文化中心。

明代大同修長城以阻止敵人侵擾,為北方鎖鑰、九邊重鎮之一。1372年,明朝大将軍徐達率軍民用北魏都城和唐、遼、金、元舊土城的四分之三,築周十三裡的大同城。今日大同城的規模就是在此時奠定的。

大同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多舛的命運,不同民族的征戰、融合和交流創造了多元而開放的大同文化;兩千餘年的古城為我們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文化古迹,成為我們追尋曆史、回望古都的一把把鑰匙。

大同各級文物保護機關如下表∶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大同現存的可作為美術考古研究對象的地上文物主要包括雕塑、建築、壁畫三大類。雕塑以北魏時期雕鑿的雲區石窟和遼金時期佛教寺廟裡的遼金彩塑為代表,建築主要以遼金時期的華嚴寺、善華寺建築群為代表∶明清時期的一些規模較小的建築也頗具古韻。最值得一提的是兼具雕塑、建築、壁畫三種特點的明代代王府影壁一一九龍壁,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雕鑿水準最高的龍壁。除此之外,大同還有五龍壁兩座、三龍壁一座、一龍壁五座,大同被譽為"雕塑之都"和"龍壁之城"是當之無愧的。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二、古都大同美術遺存分類

(一)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的總稱,雕和刻是在較硬的材質上進行減法的造型手段,如石雕、木刻、碳雕等∶塑是在比較軟的材質上進行加法的造型手段,如泥塑、而塑等。也有一些金屬工藝品具備雕塑的審美特點,但不使用上述兩種加、減的造型手段,如青銅器、金銀器等,多采用内模、外範進行液體澆注法。大同境内的雕塑類型主要有∶石雕、木刻、彩色泥塑、陶俑、瓷器、金銀器等。石雕從表現形式上又可分為石窟雕塑、單體雕塑、陵墓雕塑和建築刻件四大類。石窟雕塑以北魏平城時期雕鑿的雲岡石窟為代表,陵墓雕塑以北魏方山永固陵内的石雕為代表。建築刻件包括柱礎、瓦當、石門、門墩、脊獸等。大同的木刻遺存也不少,而且價值斐然,代表作是薄迦教藏殿内的仿木建構築藏經桐,與天鎮慈雲寺毗盧殿仿木建構築藏經桐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華嚴寺大雄寶殿内五方佛其中兩尊明代木制雕像是木刻的另一重要代表作。華嚴寺和善華寺内的遼金彩塑是國寶級的彩色泥塑的代表作。大同圖塑主要是各代菜葬出土的圖制陪葬品,最具代表性的是1965年十家寨出土的北魏司馬金龍墓儀仗陶俑和2000年雁北師院操場出土的北魏宋紹祖墓中的陪葬俑為代表。青銅器、金銀器、瓷器、玉器等雕塑作品多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館或散佚于民間,比較好的多是遼、金、元三代的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同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一進制代镂雕廣寒宮瓷枕。

1.北魏雲岡石窟群

大同的石窟雕塑以北魏平城時期雕鑿的雲岡石窟為代表,與甘肅敦煌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列為中國三大石窟,是中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千米,以西的吳官中石窟、焦山石窟、魯班窯石窟、鹿野苑石窟同屬于雲岡石窟群。

雲岡石窟是古代石雕藝術的集大成者,是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創造了一種不同于印度佛教藝術的北朝風尚的雲岡模式;實作了佛教藝術的中原化,進而深深地影響了洛陽龍門石窟和全國各地的佛教造像。雲岡石窟是研究北朝曆史、政治、宗教、風俗、文化、雕塑、服飾、音樂、建築的百科全書。

古都大同文化遺存綜述

2.彩塑

遼金西都是大同曆史上第二個輝煌時期,當時的西都是全國的佛教聖地和文化中心,華嚴寺和善華寺是迄今為止儲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遼金建築群。華嚴寺薄迦教藏段内的29尊彩塑、善華寺大雄寶殿東、西、北三壁前的二十四天堪稱遼金彩塑的典範,著名的"合掌露齒菩薩"就豎立在薄迦教藏殿内。大同明代彩塑也價值斐然,觀音掌的八大明王、華嚴寺大雄寶殿五方佛和東西壁二十諸天護法是明代彩塑的精品。

3.龍壁

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存有九座龍壁。其中∶一龍壁四座,三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九龍壁一座,最著名的是明代代王府門前的琉璃照壁——九龍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上9條高浮雕飛龍,在壁前水池的映射下騰雲駕霧、栩栩如生。龍壁是雕塑、建築、壁畫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兼具三者的工藝技巧和審美特點。

(二)建築

大同古代建築遺存頗豐,儲存完好的有華嚴寺、善華寺、禅房寺磚塔遼金建築群;元代法華寺白塔∶明代雁塔、文廟、觀音堂、關帝廟、皇城戲台、興國寺、東關華嚴寺、帝君廟、龍王廟、白衣庵、府衙門、總鎮署、三聖寺、甯靜寺、慧泉寺、城牆;清代的玄真廟、東嶽廟、清真大寺、黃簏觀、城牆、天主教堂、鼓樓等。這些古建築遺存能非常直覺地反映出大同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格局、政治地位、宗教信仰和文化特點。

遼金時期全部是佛教建築,建築特點兼具漢文化和契丹、女真遊牧民族的特點。元代建築遺存不多,但喇嘛教風格的塔式建築法華寺白塔為我們展示了元代多種宗教并存的時代風貌。明代建築分布廣泛,建築種類頗多,有王公貴族的府邸、地方官署府衙、軍事指揮場所總鎮署,祭拜誇官的文廟、雁塔,小型佛教建築華嚴寺、觀音堂和白衣庵,道教世俗化建築帝君廟、龍王廟,有娛樂公共建築皇城戲台,三教合一的三聖寺,軍事建築古城牆,反映風俗民情和群眾信仰、百姓願望的甯靜寺、慧泉寺等。充分證明了明代大同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文武并重、官民共建的軍事重鎮。清代的建築也有少量遺存,以清真寺為代表。但從遺存建築的規模、種類、數量都可以看出經過清兵入關屠城的大同完全失寵了,如同打入冷宮的皇妃,無人問津。直到晚清,遠道而來的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眷顧這座千年古城,在這塊天下為公的土地上傳播着福音。

(三)繪畫

相對于雕塑和建築的成就大同遺存的古代繪畫,其聲名遠不及前兩者,但是迄今出土的北魏司馬金龍摹漆畫屏風、宋紹祖菜石控壁畫、元淑菜室壁畫、南郊北魏墓群∶遼代四座壁畫墓∶金代閣德源壁畫墓∶元代馮道真、王青、崔瑩李氏壁畫墓和清代的諸多水陸卷軸畫,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大同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風情演變的長卷。寺觀壁畫的規模也值得一提,遼金華嚴寺、善華寺裡的壁畫雖不是遼金舊貌,但仍不失為值得研究的明清佳作。尤其是華嚴寺大雄寶殿内四壁滿繪壁畫,面積達876平方米,規模僅次于芮城永樂宮元代壁畫,東壁兩經櫥後還留有部分未被清代重繪遮蓋的舊壁畫,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一煌煌巨制留下諸多線索和懸念。

綜觀大同古代繪畫,從形式上來劃分有漆畫、石窟壁畫、寺觀壁畫、幕室壁畫、卷軸畫5種;從内容上來說以佛教内容為主。北魏、遼金時期佛教興盛,寺廟壁畫因時代久遠,多毀于兵燹而蕩然無存;但仰視千年雲岡石窟,遙想當年的雲岡十寺裡必是雕梁畫棟。華嚴寺遼金舊建,規模宏大,鬥拱、橡械間藻井彩畫異彩紛呈,雖然不是遼金遺作,也算得上是明清時代佳品,其色彩、構圖、花卉種類、紋樣組織形式等堪稱圖案設計的博物館。

大同現存的繪畫遺迹所表現的内容主要有五類∶一、反映北朝貴族生活場景的宴飲、起居的風俗畫,如北魏司馬金龍墓漆畫屏風。二、反映佛教信仰、傳播佛學思想的寺廟壁畫,如華嚴寺、善華寺、雲岡石窟寺第5、6窟前室的壁畫。三、反映遊牧民族狩獵生活的墓室壁畫。四、反映自然山水、草木鳥獸的墓室壁畫和建築彩畫。五、反映明清民間佛教信仰或三教合一的水陸卷軸畫。

(四)其他

大同還有許多古代遺址和墓葬也是美術考古的研究對象,主要有北魏都城遺址、明堂遺址、方山永固陵古墓葬∶遼代西村遺址、明清古城牆等。近年來随着"古城保護與修複"工程的實施,依據"修舊如舊"的指導思想,大同許多古建築得以保護和重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雲岡石窟建築群、北魏明堂、華嚴寺、善華寺遼金建築群、法華寺、明代城牆、清真寺等。大部分是在遺存古建築的基礎上根據史書記載進行修葺或增建,或者根據考古發現的建築遺址複原重建(如北魏明堂))。

大同境内不斷出土的瓦當、柱礎等建築構件和單體雕塑上的花紋和文字也是美術與考古的重要資料和研究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