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礦山|大冶鐵礦的紅色印記

在湖北,有一座礦山,是近代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采的大型露天鐵礦;有一座礦山,曾是新中國的“鋼鐵糧倉”,是毛澤東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座鐵礦山,是他“騎着毛驢也要去看看”的地方;有一座礦山,從1958年重建至2012年所采出的鐵礦石,可折合成220條京九鐵路的鋼材用量,所采出的金屬銅,可以制成從地球牽到月球的電線,所采出的黃金,可制成10克重的項鍊150萬條……為國家重振工業、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财富,這就是大冶鐵礦。它經曆了清末、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曆史時期,記錄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工業化、近現代化的程序,引領了中國工業文明的風潮。它隸屬過湖北鐵政局、漢陽鋼鐵總廠、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冶萍公司”)、“日鐵大冶礦業所”、華中鋼鐵有限公司、武漢鋼鐵公司六個經濟實體,創造了很多工業門類,在湖北甚至中國都具有行業的開創性。

有人說大冶鐵礦的曆史就是一部中國礦冶工業的興衰史。

紅色礦山|大冶鐵礦的紅色印記

大冶鐵礦露天礦坑

01

早年曆經風霜

大冶鐵礦坐落在黃石市鐵山區,東鄰三楚第一山——東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雉山煙雨”——白雉山。東距黃石市中心區25公裡,東南距大冶市15公裡,為黃石、大冶、鄂州三市的交彙點。

大冶鐵礦開采可以追溯到公元226年,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三國時期孫權在這裡鑄造刀劍,隋炀帝楊廣在這裡鑄造錢币。據梁人陶弘景所纂《古今刀劍錄》記述:“吳王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方頭,皆是南銅越炭作之。”當時的武昌,包括今日之大冶與鄂城,所指采武昌銅鐵即指大冶,鄂城等地礦山而言。《太平禦覽》古逸本記載,“大冶縣白稚山上有芙蓉峰,前有獅子嶺,後有金雞石,西出金,南出銅,自晉、宋、梁、陳已來置立爐冶烹煉。”《方輿紀要》記載,“大冶縣鐵山,縣北四十裡有鐵礦,唐、宋時于此置爐,燒煉金鐵。”南宋民族英雄嶽飛于曾公元 1124 年奉命屯鄂,在鐵山煉制“大冶之劍”戰勝了金兵。

自明朝以後,這裡沉寂了數百年。

1890年 ,湖廣總督張之洞奉命修蘆漢鐵路,并深刻認識到“鐵為盛舉之根。今日之軌,他日之械,皆本乎此。”并“查明大冶縣鐵山實系産旺質良,取用不竭,距江邊黃石港僅五十餘裡,興國洲産有錳鐵,尤為煉鋼所必需,适與大冶接界。”遂興辦鋼鐵。

初建時期,大冶鐵礦采用德國裝置、技術,引進人才,建成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采的大型露天鐵礦。為了應對開采和建設遭到的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撓,張之洞重用礦紳,參與征地、拆遷、建廠等多項工作,協調與鄉民、官府的關系。并由礦紳出面,聘請并管理非技術勞工。礦石開采也日漸擴大。

民國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出版的《礦業周報》記載,1893年,大冶鐵礦正式投産,當年出礦3000多噸。在随後的 1894 年和 1895 年每年約生産10000噸。

大冶鐵礦開辦之前,當地既無鐵路也無公路,交通工具隻有騎馬和坐轎。

1891 年 4 月,張之洞委派曾二次派擔任過大冶知縣的林佐合同大冶陸暑令佑勤及德國工程師時維禮開工興建鐵路。1892 年(光緒十八年),湖北省第一條鐵路通車。該路西起鐵山鋪,東至石灰窯,全程31公裡.購進的是德國鐵路器件及機車,還配備了當時先進的電報、電話等通訊裝置。運礦火車每天從鐵山到石灰窯跑一個來回,沿途停靠鐵山、盛洪卿、下陸、石堡等車站。礦車後面挂一節客車廂。後來礦山生産規模日益擴大,火車增多,每一火車頭帶大礦車 20多輛,每日開車數列,每列車帶客車2輛,挂花車1輛。

當時,大冶運道礦務總局(大冶鐵礦前身)設于石灰窯,石灰窯納外省人和專家越來越多,加上有一批德國技師和日本人常駐大冶鐵礦,大冶引起了中外企業界的重視。

大冶鐵礦對當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産生了直接影響。當地群眾贊譽:“遇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取精用宏,……開亘古未有之奇。”

1890 年到 1896年,大冶鐵礦是屬于官辦性質,隸屬湖北開采煤鐵總局。中日甲午戰争之後,盛宣懷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并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大冶鐵礦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鋼鐵煤焦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的配套企業漢陽鐵廠的原料基地。大冶鐵礦進入商辦時期,一直到 193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資本對民族工業的壓制趨緩,國際市場上的鋼鐵價格猛漲,國内國外需求旺盛,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當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礦石需求,漢冶萍公司不斷地增加投資,擴大生産。1915年,大冶鐵礦産礦石能力由30萬噸提高到了60萬噸,創造了曆史紀錄。1920 年出産的鐵礦石達到最高峰。

20世紀20年代,大冶地區形成了以大冶鐵礦為中心的鐵廠、水泥廠、電廠、煤礦等5大廠礦工礦區,最高峰時産業勞工達13000多人,被譽為“東方匹斯堡”。

02

又遭日寇侵占

1938年10月,日本侵占武漢。而後,日本侵略軍波田支隊侵占了大冶。日本政府宣布對漢冶萍公司進行“軍管理 ”,将漢冶萍公司據為己有。

随後,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派出了以香春三樹次為首的 6名工程師,組成調查團,随軍隊到達大冶鐵礦,并宣布日本制鐵株式會社直接經營大冶鐵礦。

1938年12月15日,“日鐵大冶礦業所 ”(以下簡稱“日鐵”)在大冶石灰窯成立。“日鐵”把漢冶萍公司大冶鐵廠改名為“大冶新廠 ”,作為修理運礦裝置的工廠中的房間與礦石轉運廠及生活基地。“日鐵”設總務部 、礦業部兩個部門,還在石灰窯江邊設地方辦事處。舉世聞名的大冶鐵山被日本侵占。

“日鐵 ”成立後,強占原屬湖北省官礦公署的象鼻山鐵礦,強行開采尖山、獅子山、尖林山、龍洞、鐵門坎、大石門、野雞坪、老鼠尾等老礦區,還強行開采鄂城的西山鐵礦和雷山鐵礦。

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新老開采礦區所占的山域、良田和從大冶鐵山到石灰窯鐵路沿線的大片土地,共計377公頃 ,還将大冶鐵礦庫存的 6萬多噸鐵礦石全部運往日本國内,用于軍工生産。

“日鐵 ”成立後,由于戰亂影響和國民黨政府的内遷指令,大批鐵礦勞工逃離,導緻大冶鐵礦無法正常開工。為了滿足鐵礦開采需要,“日鐵”征集鐵礦勞工不擇手段,将礦山附近 27個村莊全部摧毀,征集由于圈定礦區造成失地破産的大冶地區數千農民成為勞工;招募由于日本占領湖北實行殖民統治而造成失業破産的大量手工業者和小工商業者前往大冶鐵礦成為勞工;前往山東、河南、安徽等地誘騙大量農民前往大冶鐵礦充當勞工……1939年 4月,大冶石灰窯至大冶鐵山的運礦鐵道恢複通車,10月大冶廠礦正式恢複生産。

“日鐵”還根據大冶鐵礦制定了開采規劃 ,規劃設計到1948年,并要求 1945年以後大冶鐵礦需每年生産鐵礦石 200萬噸。

為了最大限度地掠奪大冶的礦産資源,“日鐵”根本不顧礦山的安全和中國勞工的生命安危 ,采用極其殘暴的手段逼迫勞工亡命幹活 ,每天幹活長達十二三個小時 ,限定采礦工每天采礦石0.88噸,運礦工每班 (約 400~500人 )每小時運180噸礦石上船,沒有休息日,而且經常加班,連上廁所都不得自由。

1938~1945年的 7年間,“日鐵”累計在大冶礦山掠奪性井采鐵礦石500餘萬噸,運出礦石427餘萬噸,占日本侵華期間從中國掠奪的鐵礦石總量4630萬噸的 9.66%。而且大冶鐵礦的鐵礦石不僅含鐵量高達60%,且礦石之中富含有銅 、钴等軍工制造所需的重要金屬元素,這些鐵礦石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争的重要保障,加重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艱巨性。“日鐵”對大冶鐵礦礦産資源所采取的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野蠻開發與破壞,大大縮短了中國礦産地的開采年限。且據不完全統計,1938~1945年,“日鐵 ”統治的7年間,大冶礦山共有1000多名勞工死于非命。

03

播下革命火種

大冶鐵礦勞工維護自身權益的活動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局部到整體,從自發到有組織地開展起來,并逐漸突破了僅僅局限于自身的利益,帶有反剝削,反壓迫的革命意識。

《大冶鐵礦志》中記載:“民國八年(1919年),固定工181人,職工總數約3000人,在冊勞工隻占職工總數的 6%左右,分布在機廠、鐵路、碼頭、采場各修理間。其采礦、運輸均為臨時工,且人數不穩定,農閑人多,農忙人少。

盛宣懷接辦漢冶萍公司之後,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多次向日本商人借款,并逐漸被日本控制。為了償還日本商人債務,1914年7月漢冶萍公司要求大冶鐵礦提高礦砂産額。

大冶鐵礦在原有礦石包價的基礎上,實行了所謂“溢額提獎”制度,規定每個月開采礦砂定額以大冶鐵礦開采以來,同一月份最高開采額作為本年同月份最低定額。勞工想多掙工資,每天得拼命幹活,但生産定額一達到新的水準,鐵礦局就提高定額,勞工要想保住工資,就得付出更大的勞動代價,資本家卻借此得到更多的利潤。

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黃石地區傳播,黃石無産階級由自發轉向自覺,鬥争也更加堅決。

1921 年7月,由恽代英、林育南等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發起,在黃岡建立了革命組織——共存社。

1922 年2月,李福生(原名林育英,又名張浩)肩負中共武漢區執行委員會的委托來到大冶,并在大冶鋼廠和大冶鐵礦成立了兩個勞工學習小組,宣傳馬列主義,啟發勞工覺悟。

1922年 3 月,當地建立了第一個中共組織大冶鐵廠黨小組。5 月,包括附近的煤礦及水泥廠的黨小組在此基礎上成立大冶工礦區特支。

1922年10月底,在安源路礦勞工俱樂部派來代表的指導下,大冶鐵礦勞工俱樂部下陸灣正式成立,共有 505 人參加俱樂部。接着大冶鐵礦和大冶鐵廠的勞工組織向安源路礦勞工俱樂部提議組織漢冶萍總工會,由漢冶萍的漢陽鐵廠工會、漢冶萍輪駁工會、安源路礦勞工俱樂部、大冶鐵廠工會、大冶鐵礦勞工俱樂部五大工團,于1922年12 月 10 日在漢陽召開成立大會,正式成立了漢冶萍總工會。李立三緻開會詞。當時漢陽三碼頭老街紅旗招展,人聲鼎沸,數千勞工歡騰雀躍,慶祝總工會成立,劉少奇任委員長,共有會員3萬多人,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産業工會。

1923年1月 ,剛剛成立才 3 個月的大冶鐵礦勞工俱樂部着手上司勞工罷工。鐵路上的運輸車輛全部停止開動,得道灣的采礦勞工也停止工作。大冶特支上報漢冶萍總工會尋求全國支援。1月16日,漢冶萍總工會發表宣言主持罷工,積極與公司高層交涉,并輔以全國輿論宣傳施加壓力。

此次罷工以礦方妥協告終。此次罷工的勝利,改變了以往勞資沖突中勞工的孤立、弱勢地位,中共基層黨組織将企業内部勞工團結成一個利益整體,互相支援,統一行動,并且短時間在全國範圍内獲得支援。

1923年5月 ,大冶鐵廠黨支部、華記水泥廠黨支部成立。到 1926年 1 1月,大冶特支已有20多名黨員。北伐戰争前夕 ,大冶特支黨員人數約150名,已擁有了一支 200人的武裝勞工糾察隊。

1929 年6 月,冶礦江岸碼頭挑礦勞工自發組織罷工,拒絕為日本人裝礦。後由于日本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登陸鎮壓,礦方開除了 60 多名碼頭勞工,罷工失敗。

黃石黨史記載,1930年6月,彭德懷率紅軍主力進攻黃石港、石灰窯并順利進駐該地區後,在石灰窯召開群衆大會,号召工農群衆團結起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紅色政權,奪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大冶廠礦勞工為紅軍軍械所籌集軍械工具一箱,鋼材200公斤,解決了軍械所的燃眉之急。此外,一批技術勞工加入了紅軍隊伍,充實了兵工廠的技術力量。

04

礦山浴火重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恢複鞍鋼生産的同時,在華中地區建立我國第二個鋼鐵中心。建設新的鋼鐵中心,首先要查清鐵礦資源。

1950年初,中央重工業部派地質專家王文彬等人到大冶鐵礦了解礦床地質。同年12月份,中央重工業部及其鋼鐵局的負責人請蘇聯專家考察大冶鐵礦,調查鋼鐵資源擁有量。不久後,中央重工業部召開大冶資源會議,提出組建大冶資源勘探隊,開展大冶鐵山及周邊地區的地質調查工作。

1952年5月1日,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地質部前身)在大冶資源勘探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大型地質勘探隊——429地質隊,并投入70餘台鑽機,以大冶鐵山為中心,對鐵山礦區及大冶境内的靈鄉、金山店、銅錄山和鄂城的西山、雷山及程潮等鐵礦進行全面勘探。1954年3月,該勘探隊完成勘查任務,送出勘探報告:探明大冶鐵礦鐵礦石儲量約為1.03億噸、金屬銅儲量為60.2萬噸,仍然是一座大型露天鐵礦,可作為華中鋼鐵中心的主要原料基地。在此基礎上,重建大冶鐵礦作為建立華中鋼鐵中心——武漢鋼鐵公司的主要礦石供給地開始啟動,并決定要把荒廢多年的礦山建成大型機械作業、采選聯合生産的現代化礦山。同年7月1日,大冶鐵礦開工重建。全國13個省份的72家工廠為礦山基建提供各種裝置,18個省份把大量物資運抵礦山;當地農民拆遷房屋總面積達50309平方米,讓出水田1199畝、旱地2522畝。國家從蘇聯和東歐各國進口大批采礦、選礦、運輸裝置。從此,礦山炮聲隆隆,機聲軋軋。8月15日,獅子山開工剝離;8月25日,尖山開工剝離岩石。大冶鐵礦的職工剛開始用小型機械打眼放炮,人力裝車,通過輕便鐵路把土石運到指定地點。随後,大冶鐵礦從國外引進的采礦運輸裝置先後運抵,職工開始用電鏟、穿孔機作業,實作了機械化大生産。

1958年7月1日,大冶鐵礦采場正式投入生産,提前半年與武鋼高爐同步投産。

1958年9月15日,毛澤東主席視察大冶鐵礦,訓示礦山要綜合利用好礦産資源。

重建後的大冶鐵礦,迅速形成年生産原礦440萬噸、年選礦430萬噸的綜合生産能力,可生産鐵精礦、銅精礦、钴硫精礦、塊礦、粉礦等礦石産品,可直接和間接回收鐵、銅、硫、钴、黃金、白銀等金屬和非金屬元素,成為全國十大鐵礦生産基地之一。

此後,大冶鐵礦不斷引進新裝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對采場、選廠進行改造。截止到2004年,累計采出原礦1.14億噸,生産鐵精礦7321萬噸,礦山銅34萬噸,钴硫精礦206萬噸,球團礦308萬噸。

如今的大冶鐵礦已成為中國寶武旗下的子公司。其基礎設施成龍配套,管理方式先進,生産工藝精良,科技實力雄厚,先後獲得安全标準化一級企業、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優秀礦山企業、綠色礦山試點機關、綠化先進集體等稱号。

2020年5月,該礦山深部開采工程進入試生産階段,标志着這座千年古礦由淺部開采過渡到了深部開采。

(本文刊登于2022年1月11日《中國礦業報》第1版)

歡迎訂閱《中國礦業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