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1~1942年,東線戰場——血腥殘忍的戰争掠奪

二戰期間,随着德國人向莫斯科進攻的步伐在1941年12月初因為零下40多度的天氣而被迫停止之後,在東部戰線上進行了殘酷無情的戰争掠奪,納粹将他們的敵人都視為毫無價值的“劣等民族”,數以百萬的平民與戰俘在這條戰線上極其殘忍地死去(一是在戰鬥中死亡,二則是納粹進行的大屠殺所緻)。

1941~1942年,東線戰場——血腥殘忍的戰争掠奪

在“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實施之前,希特勒早已下令,任何被擒獲的共産黨員必須立即處決。正如其在侵略波蘭期間所做過的那樣,納粹黨衛軍組建了“特别行動隊”來跟随在推進部隊的後面。這些大約有3000多人左右的屠殺小分隊,還受命去鏟除所有的猶太人和共産黨人。根據他們自己的記錄證明,截至1941年末,這些小分隊在進攻蘇聯期間,屠殺了超過60萬名猶太人,手段非常殘忍。

1941~1942年,東線戰場——血腥殘忍的戰争掠奪

超過500萬的蘇聯紅軍士兵被德國人在戰鬥期間俘虜,僅僅在1941年就有380萬人左右;其中僅有35%左右的人能夠僥幸活下來。他們對待戰俘,從不給太多的食物,甚至不給他們最基本的治療,從蘇軍那邊擒獲的醫護人員及醫療物資全都收為己用。據可靠記載,這種虐待情況産生的原因,不僅僅來自于資源的稀缺和不足,納粹核心理念之中的極端民族主義對人類生命的漠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1941~1942年,東線戰場——血腥殘忍的戰争掠奪

是以,很多試圖投降的人,經常直接被立即槍決,武裝黨衛隊或武裝黨衛軍(在戰争後期是一支正規的德國部隊)在東部戰線幾乎是從來不接納戰犯的。但是,蘇聯方面對待戰俘和潛在敵人的态度也如納粹一樣非常極端,這表現在蘇軍在卡廷大屠殺事件中以及在1939年的波蘭屠殺了1.5萬名波蘭陸軍軍官事件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

1941~1942年,東線戰場——血腥殘忍的戰争掠奪

在德軍占領的領土之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要麼淪為逃犯,要麼由蘇聯機構疏散出來。其中很多被送往新工廠進行勞動,而這些工廠都是在烏拉爾河東面建立起來的。在那裡,生存和工作的條件都是極端艱苦的。那些留在後方的一大部分人,可能會受到德國人的優待,但他們的命财産也一直處于危險之中。因為整個村莊在遊擊隊的報複活動中被一把火燒個精光。

莫斯科的反攻

其中最為殘酷無情的一些戰鬥,都發生在1941至1942年的冬天。12月6日,蘇聯軍隊對莫斯科前線發動了一場成功的反擊戰,并動用了來自于遠東地區毫無戰鬥經驗的預備隊兵力。與德國人不一樣的是,蘇聯軍隊擁有良好的冬季服裝和武器配備,進而可以經受得住蘇聯境内極端嚴寒的氣候條件。希特勒的反應,竟是下令進行“瘋狂抵抗”,不得撤退。他下達不撤退的指令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是正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部隊的團結,但是他最親信的很多将軍都不同意這樣的做法,并是以被解職。

希特勒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并親自制定在東部戰線上的所有主要軍事部署。雖然在很多地方,德軍被擊退到160千米以外的地區,但至1942年初,他們又再度向前推進,并一直持續到東部戰線解凍期的來臨,而原來所有的計劃隻得被迫暫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