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說到西漢時期最有名的皇帝,大家一定能聯想到漢武帝劉徹,尤其是他對匈奴的抗擊也成了曆史佳話,但是頻繁戰争的背後卻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援,雖然漢武帝開疆破土,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損耗也給他留下了很多的隐患,那麼他是如何解決的呢?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首先他拿商人試手,按照當時地位的排列,士農工商,商人排在了最後,社會地位自然也是最為低下,但是商人必定是腰纏萬貫的,既然那麼有錢,那就應該支援下國家。漢武帝下發了政令,允許商人主動改變自身的地位,買賣爵位,商人買爵位的同時還可以免除服兵役,小罪可免,就這樣的誘惑,商人們怎能不心動,國庫着實充實了一把。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其次提高稅率,對于商人們的利潤開始加大稅收,從1.5%提高到6%。對于那些商人瞞報收入的,嚴懲不貸,漢武帝下發诏令,但凡主動告發他人瞞報财産的,官府首先是查抄被告者的全部财産,然後給予舉報者50%,這就是曆史上出名的算缗令和告缗令(所謂算缗,就是向工商業者和高利貸者征收财産稅。所謂告缗,就是向朝廷揭發工商業者和高利貸者隐産漏稅的違法行為。)也就是這兩個政令,不斷的充實了大漢王朝的國庫,地方首富和巨富們紛紛敗下陣來,傾家蕩産,最後這條政令又開始逐漸推向了中産階級,數以億計的财富統統被收入官府。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最後漢武帝又開始微調自己的政令,買賣官爵的,但凡職務在千夫以下的,還是要服兵役,這樣一來隻要不想去當兵的人就不得不再去買賣官爵,而那些實在買不起的,也正好去當兵來充實漢武帝對陣匈奴的前線。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經過以上幾輪的收割韭菜,國庫充實了,前線也是捷報頻傳,但後方卻起火了,很多商人開始不願經商,老百姓買不起爵位又隻能上陣殺敵,年齡從16歲到50歲之間都得上,連婦女也要去把守邊關,連年征戰使得人口大量銳減。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漢武帝眼見形勢嚴峻,及時地采取了很多的休民政策,使漢朝出現了“昭宣中興”,才及時的扭轉了劣勢。

漢武帝用了三招,便讓空虛的國庫充裕起來,到底是哪三招呢?

漢武帝乃一國之君,為了抵抗匈奴,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但急功近利也差點導緻了國家分崩離析,可見萬事不能太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