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看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書中描繪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大家族的由盛轉衰令人歎息。一個家族想要繁榮昌盛,要靠一代代的财富累積和善于經營,與運氣機遇也密不可分。在河南就有這樣一個抓住了機遇一步步積累下來的大家族,綿延了400餘年仍然屹立不倒,它就是河南省鞏義市的康百萬家族。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康百萬家族從六世祖康邵敬創業發家,乾隆時期進入鼎盛,傳至康應魁時開始名聲大噪,康百萬家族便為世人所熟知。一直到民國康家才漸漸衰敗,期間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共四百餘年,跨越明、清、民國三個曆史時期,是中原河南的三大巨富之一。

那麼康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昌盛的呢?這就要從明朝康家六世祖康邵敬說起了,起初他任洧州驿丞,後晉升為山東東昌府大使,這兩個官不算大,卻有非常便利的與商人交往的途徑。由此他開始經營鹽、糧、棉等商品,為康氏曆代經營山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後來康氏一族的傳人們也謹遵父輩的教誨,力求将康氏發揚光大,以至于每一次都能牢牢地抓住機遇。比如在李自成破洛陽殺福王之後,康家毫不猶豫收留了落難的李妃,并與李妃的女兒結親,留下了“康朱聯姻”的佳話;清初康大勇毅然棄官從商,開辟了康百萬更廣闊的經濟範圍;康道平在清軍鎮壓撚軍之際積極組織團練,使得撚軍未能進犯康店一步,大大增添了康家的名氣等等。康氏傳人每一位幾乎都是随機應變、頭腦靈活的人物,但康家後人之中,最值得一提的還屬第十四代傳人康應魁。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康應魁生于1773年,當時正是康家的鼎盛時期,康應魁在前人的基礎上将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适逢白蓮教起義,清廷調動全國軍隊鎮壓,當時康應魁拿到了朝廷長達十餘年的軍需品訂單,同時壟斷了陝西的布市,由此康氏富甲三省,船行六河,擁有的土地更是達到18萬畝。康應魁本人更是因為樂善好施、盡職盡忠得到各地官員和皇帝的賞識,多次得到賞賜,最高位時官至三品。明清時期的康氏,和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财神”。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而康氏真正被冠以“康百萬”而名揚天下,是在康鴻猷作為家主的時期。當時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回銮北京,途徑鞏縣時康鴻猷為其迎駕,他力求盡善盡美,花費了大量人力财力,由此得到慈禧太後賞識,金口玉言:“沒想到如今還有這樣的百萬之家。”“康百萬”的名聲便由此在天下傳揚開來。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在河洛康家的康氏莊園中,至今存有這樣一塊“留餘匾”,上面刻着康氏家訓:“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财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也就是說不可以一切利益都為己所有,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凡事都要留有餘地,切記過猶不及。

中國一家族,400年從未衰敗,12代子孫皆為富豪,隻因遵守4句家訓

康氏後人也确實時刻謹記老祖宗的教誨,對百姓、對朝廷都留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比如康應魁在75歲生日那天将族人鄉親欠債的賬目付之一炬的做法,就是康氏家訓完美的展現,而這種“忠厚留有餘”的做法,大概也就是康百萬家族能綿延400餘年而不衰的原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