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四川省是我國晚期石窟造像開鑿的重要地區,據統計,全省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處,包括新發現115處,數量位居全國之冠。而四川資陽安嶽縣,目前已發現曆代石窟造像368處,造像10萬餘尊,數量占全川總數的20%以上,是我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作為大足石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嶽石窟以其曆史悠久,規模龐大、題材豐富、技藝精湛而聞名,素有“中國佛雕之都”、“我國古代雕刻又一偉大寶庫”等美譽。然而由于分布比較分散,以及交通和宣傳等原因,雖然石窟的地理位置與大足石刻相鄰,卻沒有大足石刻出名。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據考證,安嶽石窟起源于南北朝時期,興盛于唐宋兩代,并一直延續到明清和民國時期。石窟現存最早的造像題記為唐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1400年的積澱,為安嶽石窟留下了衆多千古傑作,除少數遭受自然人為破壞外,大部分儲存完好。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安嶽石窟以佛教造像為主,也有少數儒道及世俗生活等題材,此外還雕刻有珍禽、古建築等圖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代社會的生活風貌。與莫高窟等其它石窟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在紅砂岩石上雕琢而成,制作難度極大,令人無不為古代工匠們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現存的安嶽石窟造像,多為唐代和兩宋中國石刻鼎盛時期雕刻,作品姿态優美,比例均勻,非常貼近生活和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具有“上承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居間地位。特别是宋代石刻,造型嚴謹端莊、精細華美,更是達到中國石窟藝術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目前,安嶽石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後備目錄清單,景區裡的卧佛院、玄妙觀、千佛寨、圓覺洞、華嚴洞、毗盧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門寺等九處景點入選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在這九處“國保”景點中,最不可錯過的,是毗盧洞裡的紫竹觀音造像。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紫竹觀音,又稱水月觀音,是北宋石刻藝術的精品之作。整尊造像高3米,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淨瓶,面東背西側身懸坐于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體态風韻端莊賢淑,長裙裙角褶紋飄逸自然,被英籍華人女作家韓素音女士稱為“東方維納斯”。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尤其令人叫絕的是,這尊紫竹觀音像巧妙運用了力學、光學和視覺原理,從任何角度都能獲得同樣的審美效果,據說從左邊看為馬超(男相),從右邊看是楊貴妃(女相),右前方是老年武則天(老相),姿态萬千,非常奇妙,堪稱全國罕見的藝術珍品。

我國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窟造像10萬餘尊,卻沒大足石刻出名

毗盧洞内除了紫竹觀音造像,還有一處不可忽略的精品,就是《柳本尊十煉修行圖》。柳本尊是晚唐時期四川嘉州人,也是佛教密宗祖師之一。《柳本尊十煉修行圖》像連環畫一樣生動刻畫了柳本尊十種苛苦修行的經過,展示了密宗修行法門,具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