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新世界之星際旅行
地星人idq愛地球
未來新世界,地球首先迎來第一個地球環。地球環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能進行加速的不僅是粒子,還包括人類的新式飛行器,通過電磁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上再進行加速到預定的速度和位置時經過軌道變軌技術直接被抛出地球引力場,飛向更大品質的行星和恒星。預定速度等于或接近于目标星星球或星系時被目标星球引力場的第一宇宙速度俘獲成為它的一顆衛星或空間站,可持續對目标星球進行觀測研究。
由于對粒子的加速和對飛行器的加速需要不同的結構和環境,因而地球環的建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迎來了第一個地球環之後的幾年中,我們又迎來了第二個第三個地球環。地球環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改善地球環境和減少地球生态圈對地面系統的依賴,同時也能大機率降低地面已知自然災害風險。因而在設計地球環時所評估的材料計算相當複雜,總之是又要達到材料強度和功能性,又要讓材料在損壞和更換時可以通過在大氣中墜落燃燒而自毀,不能成為對地面的次生災害。因而每次發射的地球環材料和結構都比前一次更結實,也更容易被降解,其中也有部分保護性措施被加以運用,如防燃防熱設計和水下生存設計等。是以發射周期不斷延長,直到距離第一層地球環軌道建成後約二代人的時間裡,我們總共建成了九個地球環。有的互相交叉支撐,有的互相平行相隔,分别執行科學觀測試驗、軌道交通、星際旅行、超速時空實驗、生态試驗、自然災害救助和科研人員居住等功能。就像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九重天。地面及空間的地球人口也是以顯著增加,而居住在地球環軌道上的居民則都自稱為地星人。
這一項目進行之初的資金是由中央大國利用國家信用進行全球債券融資籌集的。之是以要這樣做,并不僅是中央财政預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全球參與和向全球宣誓主權。也是為了在全球迅速集結合作力量,為友善利用外交手段和全球話語權作出鋪墊,同時為進一步的空天交通管控标準出台設立了全球多個宣傳站。項目初步設定一期工程可首先為全球約一億人口提供自然災害避難所,包括已知的各類天災和地震等。是以許多因氣候變暖而國土資源變小的小國首先申請加入,繼而不少中小型國家和大國也紛紛發現了商機,帶動聯合各國的保險資金和風投資金認購大量債券。初期項目得以迅速開展立項設計。而伴着近二代人的辛勤建設,已完工的九層天環已足夠滿足全球數十億人口的自然災害緊急避難。而後續的建設工程則更多覆寫了基礎科學研究,特種保護和更高更持久的安全性考慮。項目基礎也越發紮實,資金也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中,研發成果在多條領域均有突破性進展。人類終于在未進入星際旅行之前找到了一條延續地球生态的便捷通道,同時也為進一步的空間探索打下充分的時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