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默不作聲,多半是這幾種心态

01

納蘭容若曾寫道:“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意思是說,在歲月中偷閑,慢慢淡去了初見時那份灼熱的感情,回首卻說,故人心已易變。

當初,我們興高采烈地加入同學群、親戚群,仿佛失散多年的親人又重逢。喜悅、熱情用一次次聊天盡情揮灑,用一場場紅包雨表白。憂傷、疑問也肆無忌憚地在群裡“求安慰”、“求解決”。

一時間,同學群、親戚群成為情感的宣洩地,成為生活的“小助手”,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溫暖,獲得了支撐,也激發了自己繼續前行的鬥志。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時間在流逝,感情也在變。

有些人,有些事,終究如同花開花謝,燦爛過一回,便隻能歸于塵土了。很多人繼續留在同學群、親戚群,卻鮮有發言,但也不退群,這種默不作聲,其實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多半是以下幾種心态。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默不作聲,多半是這幾種心态

02

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心态。

人們總是對最純粹的感情,有着最深切的眷戀。

一塊長大的發小、親戚,仿佛就是自己一路成長的“見證人”,總有道不盡的友情,有叙不完的舊情。

如果時光能停駐在某一刻,比如逢年過節的同學聚會、家庭聚餐等,“憶往昔”總是溫情脈脈,總是激情澎湃,總是豪情滿懷。

可日子終歸是平凡的,每個人,都必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辛勤勞作,揮灑汗水,才能繼續,也才能不斷累積新的話題。

分水嶺就在于,站在同一個起點的人們,漸漸奔向了不同的賽道。人生有了不同的境遇,生活方式改變之後,認知與思維也就有了天壤之别。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少年閏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無話不說,一起玩耍,閏土還成為魯迅認知農村生活一個視窗。

然而,人到中年的兩個人再次重逢時,閏土的一聲“老爺”,不僅昭告了兩個人巨大的身份地位差别,也意味着彼此的精神世界很難再相融相通。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凡夫不可以語道。”這不是一種諷刺,而是一種無奈。

終究,我們隻能沿着各自的生活軌道,或相向而行,或南轅北轍,卻再也不會有交集。

隻能淪為一名“看客”,默默關注着對方,依然會為對方祝福,依然會被對方的喜樂哀愁牽動心緒,有心相助,卻又是那麼無能為力。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默不作聲,多半是這幾種心态

03

内外有别、親疏有别的心态。

在胡适的《四十自述》裡寫到:“如果我學得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接人待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原因在于,胡适的母親雖然教子甚嚴,卻從不當衆責罰他。每每胡适犯了錯,母親都要等其他人散去,把胡适帶到自己的屋子裡,才一一批評指正。

這種内外有别的做法,讓胡适感受到了母親的嚴厲和慈愛,成為他一生最寶貴的财富。

這也告訴人們,至親至愛的人,都要為對方保留一份“顔面”。那麼,面對同學群、親戚群裡的人,更應當多留一份“體面”。

有些話,隻适合說給某一個人聽的,就沒必要發給所有人看;有些話題,隻适合跟志同道合的人聊,就不必引發群聊;有些觀點,哪怕最有見底,最為中肯,但卻直抵他人的軟肋,或者是讓他人陷入難堪,不如就此打住吧。

越是經曆了世事坎坷,越是懂得了“無聲勝有聲”,越是明白了“沉默是金”。除非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夠助他人一臂之力,就趕緊私聊。

真正的朋友,總會“單線”聯系,常來常往。所有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内就給予對方足夠的支援。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默不作聲,多半是這幾種心态

04

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人越是年紀大,越是會認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學群、親戚群裡經常談論的話題,一類是家長裡短,一類是拉票求點贊,一類是轉發各種心靈雞湯,再有就是商量着下一次的聚會。

不管是哪一類消息,對于成天疲于奔命的打勞工來說,都是一種“負累”,就算是随手點個“贊”,也不得不考慮,下一次另一個人發出同樣的消息,是不是也要“出手”呢?

如果涉及到具體的事情,就更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

越是踴躍發言,越是有想法、有主意,其他人一有什麼事,便會在第一時間内找上門來,尋求幫助。

而實際上,很多人隻不過出于“好面子”,時常吹牛、裝蒜,把自己“包裝”得像個成功人士,沉醉于被人點贊的虛假“繁榮”中。真要遇上點什麼事,隻能“逃之夭夭”。

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對此已經頗有體會了。他們洞察了一切,卻再也不多說一句話,甚至也不會去關注。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無關,自然,他人的喜樂哀愁,自己也無能為力。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默不作聲,多半是這幾種心态

05

結束語:

古人雲:“貧而不驕,富而不谄。”意思是說,貧窮而不巴結奉承,富有而不驕狂自大。人生境界能夠通達如此,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不可能脫離人群而獨自生活,同學、親戚是最自然、最熟悉的人脈關系,不必刻意遠離,也不必刻意親近。

留在同學群、親戚群,啥也不說,更多的是一種身份的認同,時時刻刻提醒着自己:從哪裡來,将要到哪裡去。

偶爾翻看他們的聊天記錄,用以對照自己的言行,也是一種反思,是一種警醒,更是一種修行。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