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中國和北韓隔着鴨綠江相望,兩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在曆史上,兩國就有很深厚的友誼。在漢朝的時候,北韓曾是中國的郡縣,漢武帝在北韓半島設定了漢四郡,統治了這個地方400多年的時間。

後來北韓主要是作為中國古代王朝的附屬國存在,日本在曆史上曾多次對北韓進行侵略,中國古代王朝都派出了軍隊進行援助。北韓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也很深,在1945年之前,北韓的文字主要是漢字,不論是在官制,還是在文化,經濟,軍隊制度上,全部照抄中國古代王朝。

一、北韓和中國的曆史淵源

1894年甲午戰争,清政府戰敗,緻使北韓半島被日本占領,還把台灣割讓給了日本。對于日本人的侵略,北韓人民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是北韓也知道,憑借自身的實力,很難恢複主權,于是很多北韓人便到中國,希望中國在完成國家獨立後,幫助北韓複國。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1909年10月26日,北韓義士安重根來到哈爾濱火車站,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這裡檢閱俄國軍樂隊、儀仗隊、各國領事團、中國儀仗隊、日本歡迎隊伍。安重根确認了伊藤博文的身份後,掏出手槍向其連開三槍,三槍全面命中。

安重根怕打錯了人,又向跟随伊藤的幾個日本人開了四槍,這幾個日本人是南滿鐵路總裁中村是公,但子彈擦在褲子上,沒傷及皮肉;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川上俊彥、伊藤随行秘書森泰二郎、南滿鐵路理事田中清次郎,這3人分别傷了右臂、腹部和左腿,場上一片打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後來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路軍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捍衛了國家的主權。淞滬停戰期間,日本外相重光葵到上海,決定于“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在虹口公園開“中日淞滬戰争勝利慶祝大會”。這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恥辱,在這種情況下,19路軍将領和斧頭幫幫主王亞樵秘密策劃,準備破壞日軍的此次慶祝活動。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此次活動,日本人的安保很嚴格,是以王亞樵派北韓義士尹奉吉

執行任務,1932年4月29日,

尹奉吉

順利進入會場,将裝有定時炸彈的熱水瓶放在台下,定時炸彈爆發後,

威力頗大,連台帶人轟至半空,尹奉吉恐怕定時炸彈威力不夠,又将手榴彈扔上高台,炸死白川義則、炸傷重光葵,摔死日租界商會會長崗村洋勇,日酋共死傷13人。但是北韓義士尹奉吉卻被逮捕,犧牲時年僅24歲。

當時還有很多北韓人加入了黃埔軍校,1927年國共兩黨分道揚镳後,一部分北韓人跟着國民黨走,還有一部分跟着共産黨走。

後來北韓早期的二号人物武亭是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北韓人,他是解放軍炮兵最早的創始人,曾

紅軍中央軍委炮兵團團長,武亭深受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的信任,很多機密任務都要給他辦理。抗戰後,武亭又擔任八路軍炮兵團團長。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後來的北韓上司人金日成,也曾是東北抗日民主聯軍的一員,他曾是楊靖宇的部下。後來東北民主聯軍殘部退到蘇聯境内,改編為蘇聯紅軍遠東國際第88旅,周保中擔任旅長,金日成是他手下的一名營長。

二、解放戰争期間的援助

很多人都認為在抗戰結束後,蘇聯對東北解放的援助很大,其實不然,當時援助最大的其實是北韓。解放戰争剛開始,金日成就表示,會把中國的解放事業當成自己的革命事業來對待,會傾盡全國之力來援助中國。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當時解放軍最早開赴東北的是八路軍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其中曾克林率領的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是最先向東北開拔的部隊,他們确實在早期東北最混亂的時候獲得了很多武器裝備。但是蘇聯人也不幹賠本的買賣,他們把東北的大部分工廠還有日軍的武器彈藥運回去煉鋼了,後來蘇聯怕美國幹涉太多,是以又收回了一部分武器裝備,導緻後來出關的部隊都沒武器。

抗戰後,解放軍抽調10萬精銳和兩萬幹部到東北,他們得到的指令是在東北擴軍很容易,是以不用帶武器,但是這些部隊到東北後才發現,武器早就被蘇聯人運走了,或者是被之前的部隊搶光了。

比如膠東軍區吳克華、彭嘉慶部,到東北8942人,長槍2250支,輕機槍136挺,短槍55支,大部分人都是徒手來的。隻有黃克誠率領的新四軍第三師三萬多人沒有相信東北遍地是武器的說法,這支部隊把武器裝備都帶上了,甚至還有棉服。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中國把目标投向了北韓。因為北韓半島曾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且北韓北部是日本當時的重工業所在地,很多的兵工廠和軍火庫都在北韓半島北部地區。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1946年8月,黨内理财行家朱理治和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蕭勁光到大連,見了仍處于半地下狀态的中共市委書記韓光,布置了在大連采購軍用物資群組織生産軍火等工作,然後從大連乘船到達北韓。朱理治和蕭勁光到平壤後,即着手建立東北局駐北韓辦事處,對外公開的稱号是“平壤利民公司”。

當時東北野戰軍提出想要武器裝備後,金日成立刻動員力量從全國各地搜集了大量的日本武器彈藥,包括82炮、60炮、山炮、野炮、高射炮、高射機槍、反坦克槍、輕機槍、三八馬槍、三八步槍、手槍、望遠鏡和地雷等。

抗戰勝利初期,當時中共牡丹江地區北韓工作委員會的機關報《人民新報》嚴重缺少紙張及其它印刷材料。金日成得知後,立即贈送給報社20噸紙張,還有朝文鉛字和部分銅鋅闆,保證了報紙的順利出版。

1947年10—11月,國民黨軍隊炸毀了安東和通化兩座城市的供電設施,北韓方面馬上提供了電力支援,直接從北韓供電,前後大約半年多時間,直至兩個發電廠于1948年5月恢複。其實不僅僅是東北野戰軍,北韓還對華東野戰軍,華北野戰軍等其他戰區的野戰軍進行了大力援助。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1946年6月,國民黨對通化發動大舉進攻,通化市縣政府人員和物資轉移到北韓楚山,同時撤到楚山的還有通化醫院,通化廣播電台撤到北韓中江。新中國空軍的搖籃—通化航校借道北韓轉運飛機28架。

另外,北韓,丹東有一萬八千多名傷員、家屬和後勤人員撤到了北韓境内;百分之八十五的戰略物資(二萬餘噸)轉移到鴨綠江以東。這些傷員和後勤人員到北韓後,絕大部分安置在老百姓家裡,中間雖經過多次精簡,但直到安東、通化收複前仍有五千多人,安東、通化收複後還有兩千多人留在北韓境内。

1947年11月,華潤公司(周恩來,陳雲早期在香港創辦)滿載1000噸東北大豆、黃鼠狼皮和中藥材以及一批黃金的輪船從我國北滿進入北韓,經羅津港駛抵香港,在香港售出後購買東北所需的西藥、真空管等無線電器材、卷筒新聞紙、汽車零件、紡織機械等物資,經北韓羅津港裝車陸路運抵北滿解放區。

除了武器援助,人員轉移外,當時金日成還号召很多的北韓青年以志願兵的身份加入東北野戰軍。當時東北野戰軍還有很多的東北軍區上司都喜歡用北韓籍士兵當警衛員,因為北韓籍士兵普遍都很忠誠。通化事件時,方虎山率領的北韓義勇軍是當時通化各個機關中唯一沒有出現變節人員的部隊。

解放戰争北韓對中國的援助,得知東北軍區缺紙,立刻送20噸紙張

1949年,四野曾送給北韓三個北韓族師,很多人都認為這确實是中國的北韓族人,其實并不然。這三個師主要都是北韓人,最起碼中進階指揮官都是北韓人,而且北韓族這個概念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才有的,當時并沒有這一說。

我們總是會聽到中朝兩國關系的宣傳語,但這并不僅僅是宣傳,兩國之間血濃于水的感情是經過曆史檢驗過的。

); }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志願軍

¥5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