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涉及别古莊、後奕鎮、管家務、曹家務鄉等20個村,看看有你們村嗎?

咱們書接上文,上次講到永清380多個村名由來中,與姓氏有關的二十個村子,文章前很多微友紛紛表示,想知道自己村名的由來,各位稍安勿躁,咱們今後會一一道來,今天繼續說一說這些村名由來中,和姓氏有關的村子。

涉及别古莊、後奕鎮、管家務、曹家務鄉等20個村,看看有你們村嗎?

範莊

該村建于明永樂年間。因範氏一家最先來此落戶,立村後,故取名範莊。

東李莊

該村建于明初。因李姓最先來此定居,得名李莊子。1982年4月地名更名命名時,因屬重名村,改為東李莊。

于村

該村建于明。因于姓為本村始祖,故名于村。

韓各莊

該村建于明永樂年間。原名行哥莊,清時韓姓掌管村政,改名為韓各莊。

董相莊

該村建于宋朝。原名雙橋,明永樂年間董卓後裔遷入,主持村政,改為董相莊。

小劉莊

該村建于明,原名劉冠莊,萬曆年間永定河泛濫将該村沖成大河溝,災後重建家園,戶數大為減少,故取名小劉莊。

安育

該村建于北宋年間。由西夏遷來回族安姓在此定居,取名安玉(玉取民族膚色潔白之意)。清光緒年間,文安縣張作弼在此任教時,為倡導教育,改“玉”為“育”字,故名安育。

柳園

該村建于明。最初柳姓所居,因地薄多沙宜植柳,柳姓老人善園工,為王碼大戶所傭,後人則以王碼柳園為村名,1937年舍“王碼”二字即為今名。

北胡其營

該村建于宋代。遼将胡氏兄弟二人在此南北兩處紮營。其後人在此定居,故得名北胡其營。

吳莊子

該村建于宋末。有陝西移民翟吳兩姓在此定居,取名翟吳莊。清光緒年間,翟氏斷宗,于1937年後簡稱為吳莊子。

王居

該村建于宋、金時期。為金兵囤馬之地,原名馬店。清康熙出巡時紮住在該地,東設行宮,南設随營,與馬店鼎立,後人稱三地為王居。故将馬店改為王居,1952年至1956年曾為王居鄉人民政府駐地。

南曹家務

該村建于明。從山西遷來曹姓,開荒種地,以姓氏得名曹家務。明末從河間遷來回族,居住于村北,為差別同名,故名南曹家務。

北曹家務

該村建于明。河間鴿子窩遭大旱,一部分回民遷于此地,居曹家務北,故取名北曹家務。

張莊子

該村建于明。從山東遷來張氏兄弟在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張莊子。

姚馬房

該村建于明洪武年間,原名大馬房,至清初本村姚姓人财兩旺,執掌村政,改名姚馬房。

南胡其營

宋遼征戰時,胡姓兄弟帶兵在此紮營,分南、北兩部,此營居南,故名南胡其營。

譚其營

該村建于宋遼征戰時期,有譚姓将領帶兵在此紮營,故名譚其營, 1782年鬧水災,将村沖平,後有徐姓遷此地,仍叫譚其營。

張家務

該村建清朝中期,最早有張姓自山東逃荒到此定居,後又遷來其他一些姓戶,因張姓戶數居首,故取名張家務。

唐家營

該村建于明朝。建文年間,燕王被讨時,燕軍一唐姓武官在此地戰死,家眷留該地建居,又因是燕軍駐地,故得名唐家營。

馮各莊

該村建于明。馮姓幾戶自外地來此定居,後又有趙、姜姓遷來,因馮姓來得早,戶多,以姓氏定名馮各莊。

文章前的你,覺得今天這20個村,那個村的村名由來更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