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5年紅軍飛奪泸定橋,為何敵人沒炸橋索?劉文輝:真不敢炸

1935年5月25日,成功強渡大渡河的紅軍部隊繼續北上。戰士們在傾盆的大雨中,一天的時間竟然奔襲了240裡,最終在29日清晨抵達泸定橋。但是眼前的景象讓戰士們心頭一緊,現在的水面上隻有13根搖晃的鐵索,所有的橋闆全都被敵人抽掉了。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戰士們已經沒有退路,最後在22位勇士的帶領下,部隊成功完成了飛奪泸定橋的壯舉。但這時你是否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敵人不連鎖鍊一起炸斷,徹底切斷紅軍的前進路線,反而要給戰士們這個“難得”的機會呢?接下來讓我們回到長征時期,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1935年紅軍飛奪泸定橋,為何敵人沒炸橋索?劉文輝:真不敢炸

當時被蔣介石派去駐守泸定橋的,是劉文輝這個川軍軍閥的部隊。當時他和當地其他軍閥沖突頗深,在大混戰輸了之後便被壓在了西康一代。那時的大渡河上就隻有這麼一座橋,是連接配接四川和西藏的重要通道,除了部隊要頻繁使用之外,貿易商人也隻能從這裡通過。泸定橋在建造的時候就耗費了大量财力,在劉文輝掌控的地方十分貧苦,如果炸掉的話,事後重建又要花掉大量的錢财,就當是的情況來看,他是很難負擔的起修橋的開支的。為了自己可以在西康站穩腳跟,他實在是舍不得把泸定橋炸毀。

當時的紅軍對于劉文輝來說,也隻是從自己的地盤路過,他不可能打過紅軍,全殲紅軍更是無稽之談。在這種情況下,劉文輝恨不得紅軍戰士趕緊走,打不過還硬拼實在不是他的風格。紅軍就像劉文輝手中燒紅的碳,馬上丢掉都來不及,還敢往自己的懷裡揣嗎?是以他也隻敢跟在紅軍的後面打打槍,正面沖突想都不敢想。如果劉文輝把泸定橋炸了,紅軍可能就真的沒法繼續北上了。萬一把這些英勇的戰士逼急了,幹脆就地休整在深山老林打遊擊,不敢說對國軍有百分百勝率,打你個劉文輝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并且在他的手下都是一群烏合之衆,武器裝備也是一些劣質産品,要真出現了這種局面,他不可能遭得住的。

1935年紅軍飛奪泸定橋,為何敵人沒炸橋索?劉文輝:真不敢炸

單是這支紅軍隊伍,劉文輝就已經是毫無辦法了。如果把紅軍堵在了大山裡,這不就給了蔣介石出兵駐紮的借口嗎。國軍一旦進入了西康地區,紅軍有沒有危險他不知道,他自己的地盤恐怕就要全交出去了。紅軍走了之後頂多就是損失一些部隊,但是國軍來了怕不是要掀了家底。不管雙方最後誰能獲勝,最後劉文輝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這誰能遭得住啊。是以劉文輝隻抽走了橋上的木闆,因為憑借他多年的軍閥經驗,就憑借這13根鐵鍊,紅軍不可能順利過來的,除非他們長了翅膀從天上飛過來。但劉文輝怎麼也不會想到,紅軍戰士還就是從這13根鐵鍊上,一點一點就這麼打過來了。并且還有一支部隊直接繞後,給他的守橋部隊來了個前後包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是想守也守不住了。

在紅軍成功過橋之後,為了阻攔國軍的大部追兵,也是為了以後友善修繕,斷後的部隊隻是鋸斷了4根橋索,但就這四根就讓劉文輝花了幾萬大洋才修好。如果當時全炸了,這修起來怕不是把他的家底都掏空了。

1935年紅軍飛奪泸定橋,為何敵人沒炸橋索?劉文輝:真不敢炸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劉文輝是不可能做到炸毀泸定橋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給了紅軍北上的機會,為之後的戰鬥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們還要銘記飛奪泸定橋的22名勇士,若不是他們英勇突擊在敵人的槍口前,哪來今日我們和平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