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左文襄公全集》曾言:“謀國之忠,知人之明。”清朝末年,重臣曾國藩,平自身才能,得世人仰慕,其輝煌經曆,緻後世贊歎。數百年間,與其相關研究,從未停歇,其豪華墓葬,更得國人矚目。

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程序中,諸多優秀臣子的出現,促使國家發展水準得以不斷提升,正因如此,千百年間,凡能力出衆的大臣,都會得到人們的敬仰與尊重。清朝末年,雖國家整體綜合實力羸弱,可如同曾國藩一般的傳奇人物,卻仍在試圖力挽狂瀾。

數百年來,有關曾國藩的研究工作從未停歇,其墓葬亦成為許多人所好奇的對象。1989年時,一夥盜墓賊将曾國藩墓炸開,當考古隊員走進勘察後,卻下令永久封閉。那麼,在曾國藩墓中,究竟有着何種秘密?為何專家們會下達如此指令呢?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晚清年間,曾國藩憑借成功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功勞,一舉成為朝廷中最受矚目的重要臣子,後期,他跟随李鴻章等臣子發動洋務運動,促使清朝各領域發展水準,實作穩定提升。

基于如此功勞,曾國藩曾為我國群眾所仰慕的對象,可受到天津教案事件的影響,曾國藩曾被指為賣國賊。

對于一位老臣來說,遭到如此指責,使其内心痛苦不已,最終,曾國藩一病不起,并于1872年離開人世。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盡管在曾國藩晚年時,曾遭到外界非議,但作為一品大臣,其社會地位仍不容小觑。正因如此,關于曾國藩的入葬問題,亦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為了能夠為曾國藩挑選合适的下葬之地,其家人曾多次發生争執,這也使得曾國藩的下葬時間被一再拖延。

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曾國藩之子找到一處風水寶地。史籍記載,作為朝廷重臣,曾國藩的墓葬規格常人難以比拟,其墓葬占地總面積大約在三百平方米左右,主墓碑更是高達三米。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相傳,曾國藩之墓曾遭到三次盜挖。首先,第一次盜挖便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因這夥盜墓團隊的技術并不專業,是以,他們所能盜走的不過是曾國藩墓表面的一些石凳、石碑等。

受此次盜挖影響,曾國藩之墓不再如從前那般氣派,可在我國社會中,仍有一些盜墓團夥對曾國藩之墓有着觊觎之心。

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國藩之墓又一次遭到盜挖,與上次盜挖不同,在此次盜竊過程中,盜墓賊們帶來了用于爆破的火藥。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然而,曾國藩之墓的堅固程度遠超盜墓賊想象,正因如此,其墓葬中的核心位置,仍未被成功盜挖。

1989年,曾國藩墓藏附近的村民們,又一次聽到爆破轟炸的聲音,随即,村民們立即将此事上報給警方,在接到報警資訊後,當地民警便帶着考古專家一同來到現場進行勘察。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當專家們來到曾國藩墓後,頓時為眼前的一片狼藉心痛不已。為探尋墓中的真實情況,考古團隊中的一位身材纖細的專家,主動請纓進入墓葬探查。當時,他的身上被綁上麻繩,在其他專家的幫助下,他被一點點送到了墓中。

經過初步勘察,這位考古隊員發現,盜墓之人曾經試圖燒開棺木,但卻并未成功,隻是在棺木上留下了一個小口。此外,因盜墓賊留下的盜洞較小,是以,大多數陪葬品仍留存在墓葬當中。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為了避免曾國藩墓遭到進一步破壞,在這位專家被拉出墓葬後,便提議對其進行封閉保護。

随後,當地文物部門撥出專項款項,用于修補曾國藩之墓,時至今日,此墓仍出于永久封閉的狀态,若是有朝一日,專家們能夠找到更好的修補方式,想必曾國藩墓也将成功恢複從前的狀态。

1989年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入探查後,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結語

在中國社會發展程序中,受厚葬文化影響,曾出現諸多盜墓之人,雖盜墓行為惹人非議,然為追求利益,他們卻甘願放棄道德底線,做出如此荒謬舉動。

千百年間,受盜墓賊的影響,諸多墓葬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若是盜墓群體未曾出現,想必将會有更多珍貴的墓葬重制于世人面前,為我國曆史研究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現如今,随着相關法制規範的不斷健全,諸多盜墓之人都遭到了嚴重的懲罰,我國諸多珍貴文物及墓葬,也得到了很好地保護。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随着盜墓之人的逐漸減少,諸多珍貴古墓的出現,也将令世人見識到古代社會發展的本來面貌。

參考資料:《曾國藩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