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向前用10天時間收複田頌堯4個月占領的地盤,他是怎麼做到的

1933年1月,四川軍閥田頌堯在成都宣誓,就任川陝邊區“剿匪”督辦,調集38個團近6萬餘人,分左中右三路,向我川陝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

1.兵來将擋,徐向前制定禦敵之策

田頌堯以孫震為前敵總指揮,總部設在阆中。田頌堯的進攻部署是:以左縱隊(包括第1、4、5師)擔任主攻,由第4師師長王銘章負責指揮,集結于旺蒼壩地區,意在攻取南江,控制大巴山南麓,阻止紅軍退往陝南。

中央縱隊由第2師師長曾南夫指揮,集結于恩陽河以西,意在奪取巴中,占領通江。右縱隊由第3師師長羅乃瓊指揮,集結于儀隴,主要是配合中央縱隊行動。三路大軍于2月上旬集結完畢,12日發起總攻。

當時紅四方面軍入川時間不長,立足未穩,軍隊人數隻有敵人的三分之一,要戰勝強大的三路大軍圍攻,困難很大。但四川軍閥内部沖突重重,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等,雖表面上停止了混戰,其實各有各的小算盤。

徐向前用10天時間收複田頌堯4個月占領的地盤,他是怎麼做到的

徐向前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他指出,雖然敵強我弱,但敵人内部不團結,步調很難一緻,敵人人數占優但戰鬥力不強。從地利上看,四川北部山高林密、溝壑縱橫、易守難攻,對我軍有利。

基于這一分析,徐向前制定了“收緊陣地”積極防禦的戰略計劃。即,以少數兵力依托山險要隘,構築防禦陣地,層層阻擊敵人,同時采取夜襲、突襲等方式疲憊敵人,達到大量消耗敵人的目的,然後,主動放棄陣地向内撤退,逐漸收緊陣地,集中兵力,待敵人進攻防線出現破綻,待機進行反攻,擴大戰果,最終粉粹敵人圍攻。

2.收緊陣地,層層阻擊敵軍

2月12日,田頌堯三路大軍發起攻擊。18日,敵軍向巴河左岸全線出擊。

南江方向:敵左縱隊主力分别向三江壩、木門、長池發起進攻。紅第73師、第11師占據有利地形,給敵軍造成重大殺傷。田頌堯見進攻受挫,立即調整戰術,集中左翼兵力,向長池發起猛攻,企圖突破長池,直撲南江。

紅軍利用高壁寨、中魁山的牢固陣地,頑強阻擊,十天時間消滅敵人近5千餘人。徐向前見消耗敵人的目的已經達到,指令紅第11師主動撤出長池,在八廟垭一線阻擊敵人。

3月8日,徐向前集中第11、73師進行小規模反擊,擊斃敵團長何濟民,然後主動撤出八廟垭。随後第73師主動撤離南江城,在甑子垭、梁炮台給敵人以大量殺傷後,與第11師逐漸收緊陣地,在貴民關、管路口、觀光山、大明垭一線阻擊敵人。

巴中方向:紅第12師在恩陽河一線進行阻擊後,主動撤至巴中附近區域,待敵第二師快速推進中,乘其不備進行反擊,殲敵一千餘人。3月8日,紅軍主動撤出巴中,收緊陣地到清江渡一線。敵右縱隊在進攻得勝山受阻後,停止前進。

徐向前用10天時間收複田頌堯4個月占領的地盤,他是怎麼做到的

2月12日至3月18日,是反三路圍攻第一階段作戰。徐向前指令紅軍逐漸收緊陣地,主動放棄南江、巴中,殺傷敵軍近8千人。此時,紅軍防禦陣地收緊為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北線,即北起貴民關、管路口、觀光山、大明垭、殺牛坪,南達得勝山;第二道防線為東南防線,即自竹峪關至龍鳳場、麻石場一線。

由于敵軍遭受重大損失,士氣銳減,進攻受挫,雙方進入對峙狀态。在此期間,徐向前也沒人敵人消停,他指揮部隊積極開展冷槍戰殺敵活動,同時派出小分隊、遊擊隊,采取夜襲、突襲等戰術,不停騷擾敵軍,讓敵人疲于應付。

4月26日,經過休整後的敵軍再次發起進攻。敵左縱隊主力由南江向東猛插,左縱隊一部由經大明垭、中央縱隊經清江渡、右縱隊經得勝山,一齊向通江推進。敵人的目的很明顯,将紅軍主力壓迫至通江城以北地區,三路大軍合圍殲滅。

徐向前對敵軍的企圖非常清楚,他指令紅軍按照原定政策,層層阻擊、遲滞敵人,再次殲敵1500餘人。待大量消耗敵軍的戰略目的達到後,徐向前指令紅軍主動撤出通江城,再次收緊陣地,在平溪壩、鷹龍山、雞子頂、九子坡一線阻擊敵人。

紅軍的撤退讓田頌堯備受鼓舞,他以為紅軍已經抵擋不住了,下令部隊全線出擊。敵人各部認為搶奪勝利果實的時機已到,紛紛向前猛進。

徐向前用10天時間收複田頌堯4個月占領的地盤,他是怎麼做到的

但敵人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傷亡萬餘人。此時,敵左縱隊由于推進過快,到達空山壩地區後已經明顯處于突出位置,與通江附近的中央縱隊和右縱隊距離拉大,形成孤軍深入态勢。

此時,紅軍陣地已收緊到不足方圓百裡的狹窄地區,主力已全部集中。徐向前感覺到,紅軍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敵左縱隊明顯暴露給我軍,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大好時機。

3.空山壩大捷,粉粹國民黨三路圍攻

5月17日,紅四方面軍召開了空山壩軍事會議,決定集中兵力殲滅冒進到空山壩以南的敵左縱隊9個團。徐向前安排部署了反攻任務。第73師堅守原陣地,牽制敵人,伺機轉為正面進攻;第10、12師由空山壩以東攻擊敵右翼;第11師由空山壩以北向敵左側迂回,斷敵後路。

戰鬥打響後,敵人向第73師發起多次沖鋒,均未奏效,有時敵人沖到73師陣地前面了,紅軍戰士就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頑強的阻擊了敵人,戰鬥進入膠着狀态。

同時,擔任攻擊左側的第11師,冒雨通過空山壩西北的原始森林,秘密插入到敵人後方。21日淩晨,第11師向敵人發動突然襲擊,第10、12師從右側也發起了攻擊,敵人一下子就被打蒙了。

很快,敵左縱隊9個團被紅軍分隔包圍,經過三天三夜激戰,5月24日戰鬥基本結束,全殲敵軍5000餘人,俘虜敵旅參謀長李漢成,繳獲短槍3000餘支、機槍20餘挺、迫擊炮50餘門。

敵中央縱隊、右縱隊見左縱隊慘敗,紛紛潰退。徐向前見擴大戰果的時機已經到來,指揮紅軍乘勝追擊,紅軍各部占據各谷口、垭口,一路窮追猛打,先後收複南江、通江、巴中等地,整個追擊作戰,俘虜敵軍6千餘人。

徐向前用10天時間收複田頌堯4個月占領的地盤,他是怎麼做到的

川陝革命根據地陵園

本來就不團結的田頌堯部兵敗如山倒,各路敵軍一觸即潰。紅軍僅用10餘日時間,收複了田頌堯花費4個月占領的土地。至此,曆時四個月的反三路圍攻作戰勝利結束。此戰共擊斃敵軍1.4萬餘人,俘虜敵軍1萬餘人,繳獲長短槍8千餘支、機槍200餘挺、迫擊炮50餘門。

“收緊陣地”戰法是徐向前根據川陝根據地的地勢、敵情和紅軍的實際,創造性提出來的新戰法,與大家所說的“誘敵深入”有相似性,但又有獨到之處。

收緊陣地戰法是利用地利優勢,以部分兵力層層阻擊,起到最大限度消耗遲滞敵人的目的。當消耗敵人的目的達到後,紅軍主動撤離,進一步收緊陣地,再次消耗敵人。

因為四川地勢是北高南低,北部崇山峻嶺,很多關隘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為“收緊陣地”戰法提供了地利條件。

就這樣層層消耗,讓敵人精疲力盡,當陣地收緊到一定時候,捕捉有利戰機,集中優勢兵力,迅速實施反攻作戰,一鼓作氣擴大戰果,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

徐向前元帥以其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運用“收緊陣地”戰法,先後取得了反田頌堯“三路圍攻”、反劉湘“六路圍攻”的勝利,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成為紅軍戰史上的經典戰例。

原創作品,搬運必究

部分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立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