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撰文 | 夏西

1990年6月,征戰一生的徐向前元帥因病住院,曾經的老戰友、老部下,後來一度職務超過他的李先念前來探望他。徐向前自知時日不多,望着李先念一字一句鄭重地囑咐道:“我的遺言有三條:一是不搞遺體告别,二是不開追悼會,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上。”

當時,老一輩革命家高風亮節,去世後不希望國家再為他們鋪張,是以很多上司人都留下了不搞遺體告别和不開追悼會的遺言。可是,徐向前的第三條遺言,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國的“三山一廊”(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卻有着非常特殊的意義。

關于這一點,李先念心裡再清楚不過,因為“三山一廊”地區基本上見證了徐向前元帥浴血奮戰的一生。

1929年6月,28歲的徐向前奉中央軍委的指令,前往鄂東北地區,接替剛剛犧牲不久的吳光浩,出任紅31師師長(先任副師長)。

這是徐向前第一次來到了大别山地區,在這裡,他嶄露頭角,很快便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分,先是擔任紅一軍副軍長兼紅一師師長,又出任紅四軍參謀長、軍長,最後擔任了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三次“圍剿”。

巍峨的大别山,不僅見證了徐向前卓越的指揮能力,也讓他收獲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二次婚姻,卻又讓他留下了永遠的痛。

這個女子名叫程訓宣。幾十年後,徐向前在回憶錄中專門記叙了這件事,稱程訓宣為“我的夫妻”,以示對她的悼念。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程訓宣是湖北省黃安縣(紅安縣)七裡坪人。當時,七裡坪是鄂豫皖蘇維埃的中心,徐向前初來乍到,戴克敏、曹學楷等人便經常帶他一起去了解當地群衆擁護紅軍的情況,也是以結識了程訓宣。

程訓宣出身貧苦,有兄妹5人,全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排行第四。

1929年冬,戴克敏、曹學楷、倪志亮見徐向前第一任妻子已經去世,而他又為人忠厚,便給他做媒,把18歲的程訓宣介紹給他,不久,兩人便結成了革命伴侶。

婚後,徐向前長年在外指揮作戰,程訓宣要求跟他一起上前線,以便于照顧他的生活,可是徐向前卻沒有同意,反而讓她留在後方組織擴大紅軍宣傳隊,為紅軍補充兵源,支援紅軍作戰。兩人聚少離多,很少見面。

1931年11月,徐向前在黃安戰役中不幸負傷,程訓宣得知後,立即趕到了位于前線的紅四方面軍總部,細心照顧丈夫。十餘天後,徐向前傷勢好轉,繼續率軍北上,程訓宣含淚送别,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第二年3月,鄂豫皖蘇區“肅反”機關政治保衛局來到七裡坪,以“莫須有”的罪名抓走了程訓宣,将她關押了十幾天,嚴刑拷打,要她承認丈夫徐向前是“改組派”。可是,程訓宣卻咬緊牙關,一言不發,保衛局惱羞成怒,将她秘密殺害在黑窪。程訓宣犧牲時,隻有21歲,跟徐向前成婚還沒有三年。

程訓宣犧牲時,徐向前正在前線指揮作戰,他隻知道妻子被抓,卻又沒有辦法去救她,更不知道她早已被殺。直到1937年到了延安,徐向前才終于知道妻子已經犧牲了5年之久。為此,徐向前曾發誓終生不再娶妻。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32年8月,蔣介石糾集30萬人,自任總司令,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四次大“圍剿”。鄂豫皖蘇區主要負責人張國焘對形勢估計錯誤,指令紅四方面軍不斷進攻,與優勢敵人硬碰硬,最後緻使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失敗,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全線越過了大巴山,來到了四川通江縣,建立了川陝根據地。

在大巴山一帶的川陝地區,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繼續作戰,連續擊潰了川軍的“三路圍攻”和“六路進攻”,逐漸站穩了腳跟,紅四方面軍也擴編至5個軍,總兵力達到了8萬餘人。

紅四方面軍在大巴山一帶的連續進攻,不僅重挫了川軍的銳氣,也讓徐向前出色的指揮才能名揚天下,這讓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後悔不疊。

原來,蔣介石一向以善于識人用人而沾沾自喜,自诩從來沒有看走眼。而當年徐向前在黃埔軍校時,曾有一次被蔣介石喊到辦公室去問話。

徐向前平日裡生性腼腆,不愛說話,又是一口典型的山西口音,讓蔣介石聽起來非常費勁。而且徐向前長得也不是蔣介石心中喜歡的那種威武軍人的模樣,于是,沒有問上幾句,蔣介石便揮揮手讓他出去了,随後又對屬下說道:“不可用也!”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在他眼裡一文不值的徐向前,不僅在鄂豫皖蘇區把他打得丢盔棄甲,到了大巴山一帶的川陝地區,又把川軍打得哭爹叫娘。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四方面軍得知後,為了接應中央紅軍和紅二十五軍,西渡嘉陵江,牽制了川軍的主力部隊,最後,撤出了川陝根據地,又派李先念西進小金川,占領懋功,于1935年6月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

兩大紅軍主力會師後,中革軍委為了表彰徐向前在紅四方面軍的巨大功勳,發出指令,特意補授了徐向前一枚一等紅星獎章。

不久,張國焘又生幺蛾子,不肯與中央紅軍一起北上,宣布另立中央,最後在朱德、劉伯承、徐向前、陳昌浩等人的一緻要求下,張國焘又不得不同意北上,于1936年10月到達了陝北。

這時,蔣介石處理完兩廣事件,騰出手來又制定了新的剿共計劃,指令胡宗南、關麟征等人夾擊陝北一帶的紅軍。為了打破這一局面,中革軍委指令紅四方面軍組織西路軍,渡過黃河,執行甯夏計劃。

1936年11月,西路軍正式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王樹聲任副總指揮,下轄第五軍、第九軍和第三十軍,全軍有21800餘人。

在徐向前心中,紅軍西征是一個不願觸及的痛點,短短數月時間,西路軍全軍覆沒,隻有李先念帶領一支隻有700餘人的部隊翻過了祁連山,到達新疆。

而徐向前一路化裝,沿途乞讨,輾轉來到平涼,遇到了耿彪、劉志堅等人,随後到了雲陽,見到了彭德懷和左權,最後從西安傳回了延安。而一大批優秀的紅軍進階将領,如董振堂、孫玉清等人都永遠地倒在了河西走廊上。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雖然這些并不是完全是徐向前的責任,可他依然一度耿耿于懷,甚至還要受到一些人的奚落,而毛澤東卻對他說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

1937年7月,抗日戰争全面爆發。8月,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以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和第三十一軍為主力的部隊成立了八路軍第129師,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他又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隊伍裡。

不久,八路軍第129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迅速建立了以太行山、太嶽山脈為依托的抗日根據地。在八年的抗日戰争中,八路軍129師殲滅日僞軍42萬餘人,部隊也由出征時的9100餘人發展到了近30萬人,成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一支勁旅。

可是,早在1939年,徐向前就離開了八路軍129師,離開了這支曾經跟随自己征戰10年的部隊,奉命前去山東工作。随後數年,徐向前輾轉各地,直到1946年才重返太行山區。最後在解放戰争中,數次以弱勝強,領兵打敗了自己的山西老鄉、大軍閥閻錫山。

幾十年的革命生涯裡,徐向前一直忘不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的山山水水,也忘不了跟着自己浴血奮戰、征戰千裡的将士。最終,他的骨灰撒在了這片他曾經撒下熱血的土地上,跟他的戰友們永遠在一起。

1990年,徐向前對李先念留下三條遺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特别聲明:

文章中包含個人觀點;圖檔來自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文由

@漂泊者言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