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撰文 | 夏西

1990年6月,征战一生的徐向前元帅因病住院,曾经的老战友、老部下,后来一度职务超过他的李先念前来探望他。徐向前自知时日不多,望着李先念一字一句郑重地嘱咐道:“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上。”

当时,老一辈革命家高风亮节,去世后不希望国家再为他们铺张,所以很多领导人都留下了不搞遗体告别和不开追悼会的遗言。可是,徐向前的第三条遗言,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三山一廊”(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李先念心里再清楚不过,因为“三山一廊”地区基本上见证了徐向前元帅浴血奋战的一生。

1929年6月,28岁的徐向前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前往鄂东北地区,接替刚刚牺牲不久的吴光浩,出任红31师师长(先任副师长)。

这是徐向前第一次来到了大别山地区,在这里,他崭露头角,很快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分,先是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又出任红四军参谋长、军长,最后担任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三次“围剿”。

巍峨的大别山,不仅见证了徐向前卓越的指挥能力,也让他收获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二次婚姻,却又让他留下了永远的痛。

这个女子名叫程训宣。几十年后,徐向前在回忆录中专门记叙了这件事,称程训宣为“我的爱人”,以示对她的悼念。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程训宣是湖北省黄安县(红安县)七里坪人。当时,七里坪是鄂豫皖苏维埃的中心,徐向前初来乍到,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便经常带他一起去了解当地群众拥护红军的情况,也因此结识了程训宣。

程训宣出身贫苦,有兄妹5人,全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排行第四。

1929年冬,戴克敏、曹学楷、倪志亮见徐向前第一任妻子已经去世,而他又为人忠厚,便给他做媒,把18岁的程训宣介绍给他,不久,两人便结成了革命伴侣。

婚后,徐向前长年在外指挥作战,程训宣要求跟他一起上前线,以便于照顾他的生活,可是徐向前却没有同意,反而让她留在后方组织扩大红军宣传队,为红军补充兵源,支持红军作战。两人聚少离多,很少见面。

1931年11月,徐向前在黄安战役中不幸负伤,程训宣得知后,立即赶到了位于前线的红四方面军总部,细心照顾丈夫。十余天后,徐向前伤势好转,继续率军北上,程训宣含泪送别,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第二年3月,鄂豫皖苏区“肃反”机关政治保卫局来到七里坪,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走了程训宣,将她关押了十几天,严刑拷打,要她承认丈夫徐向前是“改组派”。可是,程训宣却咬紧牙关,一言不发,保卫局恼羞成怒,将她秘密杀害在黑洼。程训宣牺牲时,只有21岁,跟徐向前成婚还没有三年。

程训宣牺牲时,徐向前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他只知道妻子被抓,却又没有办法去救她,更不知道她早已被杀。直到1937年到了延安,徐向前才终于知道妻子已经牺牲了5年之久。为此,徐向前曾发誓终生不再娶妻。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32年8月,蒋介石纠集30万人,自任总司令,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大“围剿”。鄂豫皖苏区主要负责人张国焘对形势估计错误,命令红四方面军不断进攻,与优势敌人硬碰硬,最后致使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全线越过了大巴山,来到了四川通江县,创建了川陕根据地。

在大巴山一带的川陕地区,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继续作战,连续击溃了川军的“三路围攻”和“六路进攻”,逐渐站稳了脚跟,红四方面军也扩编至5个军,总兵力达到了8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在大巴山一带的连续进攻,不仅重挫了川军的锐气,也让徐向前出色的指挥才能名扬天下,这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后悔不迭。

原来,蒋介石一向以善于识人用人而沾沾自喜,自诩从来没有看走眼。而当年徐向前在黄埔军校时,曾有一次被蒋介石喊到办公室去问话。

徐向前平日里生性腼腆,不爱说话,又是一口典型的山西口音,让蒋介石听起来非常费劲。而且徐向前长得也不是蒋介石心中喜欢的那种威武军人的模样,于是,没有问上几句,蒋介石便挥挥手让他出去了,随后又对属下说道:“不可用也!”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他眼里一文不值的徐向前,不仅在鄂豫皖苏区把他打得丢盔弃甲,到了大巴山一带的川陕地区,又把川军打得哭爹叫娘。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得知后,为了接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十五军,西渡嘉陵江,牵制了川军的主力部队,最后,撤出了川陕根据地,又派李先念西进小金川,占领懋功,于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两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中革军委为了表彰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的巨大功勋,发出命令,特意补授了徐向前一枚一等红星奖章。

不久,张国焘又生幺蛾子,不肯与中央红军一起北上,宣布另立中央,最后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一致要求下,张国焘又不得不同意北上,于1936年10月到达了陕北。

这时,蒋介石处理完两广事件,腾出手来又制定了新的剿共计划,命令胡宗南、关麟征等人夹击陕北一带的红军。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组织西路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计划。

1936年11月,西路军正式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王树声任副总指挥,下辖第五军、第九军和第三十军,全军有21800余人。

在徐向前心中,红军西征是一个不愿触及的痛点,短短数月时间,西路军全军覆没,只有李先念带领一支只有700余人的部队翻过了祁连山,到达新疆。

而徐向前一路化装,沿途乞讨,辗转来到平凉,遇到了耿彪、刘志坚等人,随后到了云阳,见到了彭德怀和左权,最后从西安返回了延安。而一大批优秀的红军高级将领,如董振堂、孙玉清等人都永远地倒在了河西走廊上。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虽然这些并不是完全是徐向前的责任,可他依然一度耿耿于怀,甚至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奚落,而毛泽东却对他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第三十一军为主力的部队成立了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他又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不久,八路军第129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迅速建立了以太行山、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29师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部队也由出征时的9100余人发展到了近30万人,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劲旅。

可是,早在1939年,徐向前就离开了八路军129师,离开了这支曾经跟随自己征战10年的部队,奉命前去山东工作。随后数年,徐向前辗转各地,直到1946年才重返太行山区。最后在解放战争中,数次以弱胜强,领兵打败了自己的山西老乡、大军阀阎锡山。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里,徐向前一直忘不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的山山水水,也忘不了跟着自己浴血奋战、征战千里的将士。最终,他的骨灰撒在了这片他曾经撒下热血的土地上,跟他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1990年,徐向前对李先念留下三条遗言,要把骨灰撒在“三山一廊”

特别声明:

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

@漂泊者言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