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 AI 安防年度關鍵詞:難

2021 AI 安防年度關鍵詞:難

哭笑皆有,難字當頭。

作者 | 高秀松

編輯 | 餘快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2021年的AI安防圈,「内外交困」稍顯貼切。

從大趨勢看,疫情已經發生兩年,且短期内看不到終止的迹象:國外主要經濟體幾乎全部淪陷,國内不時出現局部疫情,兩個大市場都面臨着嚴峻的經濟形勢。

外部,企業向外走遇到更多阻力,一方面海外市場客戶購買力下降,企業不得已将産品進行優惠出售,其例證便是毛利率的同比下滑;另一方面,美國先後将一衆頭部公司拉入投資黑名單,外部形勢不容樂觀。

内部,AI投資熱潮漸退,增速放緩,融資馬太效應加劇,已經成長起來的AI公司拿走了融資大頭;加上AI本身進入落地階段,碎片化場景增加落地難度,目前還沒跑出一條合适的商業化路徑,不少AI公司都捂緊荷包過日子。

難,是幾乎所有從業人員最真切的感受。從前幾年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的“活下去”,到年底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宇視總裁張鵬國的“必須與其他行業交合”,都佐證了這個行業面臨增長拐點的事實。

但,時代是壓力也是動力。在難的邊界之外,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比如新的增長極出現,以城市AIoT為核心的場景勢能逐漸發力;比如市場進一步優化,對技術本身的要求走向精細化;又比如資本浪潮退卻下,裸泳者顯形而探索者勇立潮頭......

時代脈搏下,AI掘金志陪着行業走過了又一年,見證了安防與AI的交融與互相促進,以客觀中立的角度為行業人士提供最前沿的市場變化資訊、技術趨勢以及新機遇、新視角。

如今,回望過去這一年,AI掘金志總結出這一年的重要「熱搜」,從這些熱搜關鍵詞中找到“安防+AI”的變化和機會,以飨讀者。

1

關鍵詞一:出局

市場競争是殘酷的,有企業進入,也有企業退出。

對于出局者而言,告别總是難免,但卻無聲無息。

360視覺科技的敗退,是諸多AI視覺公司掘金安防市場失敗的一個縮影。在這條賽道上,前有海大宇,後有四小龍,入局者要麼跟着大哥吃菜喝湯,要麼獨辟蹊徑挖掘新市場。

360視覺科技無疑是想做獨行者:以視覺安全為核心,依托360集團在安全方面的優勢,來切入AI安防市場。

“安全,這是一切的基礎。”時任360 城市智能集團執行總裁、360 視覺總經理的邱召強在接受AI掘金志采訪時表示,360要“做業界最安全的人臉識别,2-3 年内做到人臉識别通行市場第一。”

遺憾的是,這個宏偉的目标才剛剛起航,輪船的帆便被一場大風給吹斷了。

2021年7月,AI掘金志獲悉,360視覺總經理邱召強已離職。360視覺研發産品銷售團隊基本被砍掉,員工或轉崗,或離職,“整個業務闆塊大調整。”

AI掘金志交叉确認後得到了肯定回複,年底的安博會上,也不再有360視覺的身影,而是以“億方雲”(資料服務)的身份參加,從側面佐證了上述消息。

不少從業者認為,這場大風起源于資料安全保護法。

2020年,資料安全保護法草案正式公布,幾乎所有企業都已意識到資料安全問題,并在這方面發力,從晶片到終端,從邊上雲,無一不強調安全二字。

做安全有門檻,但是對于海大宇這種老牌豪門,和四小龍這類技術新秀,這類門檻似乎并不足以形成絕對優勢的護城河。

當360視覺以安全為核心「劍走偏峰」切入市場,但業務尚未鋪開,沒有占領足夠的市場時,其他廠商回過頭來在産品上做安全,殺個回馬槍,基于其成熟的業務網絡,排擠掉前者似乎并不困難。

上述從業者告訴AI掘金志,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業務沒有增量,不值得360繼續投資,因而被砍掉,也是情理之中。

與360視覺黯然退場同時進行的是,平安科技的默默無聞。

過去兩年,平安科技的人事變動堪比地震,CEO陳立明、CTO兼總架構師方國偉、首席資料官翁志、首席資訊官龐晶等相繼離職。

很難想象,曾以智慧城市出圈的平安科技,在紅火了數年之後,在安防圈裡已漸行漸遠。

“轉型做數字化咨詢。”一位接近平安的業内人士告訴AI掘金志,“搞技術的高管,都走得差不多了。”

以技術立身的前CEO陳立明走之後,陳心穎成為平安科技的實控人,後者曾在麥肯錫工作了13年,負責商業科技咨詢服務,正在主導了平安科技向咨詢公司轉型的變革。

“在數字化浪潮下,轉型做咨詢,說不定更容易勝出。”該業内人士表示,陳立明離開後,平安科技對咨詢的重視程度應該隻增不減。

目前的平安科技,更喜歡說“對内賦能”,已沒有征戰安防與AI的雄心壯志。

AI掘金志認為,産業數字化大背景下,平安科技向咨詢公司轉型或許是一條破局的出路,但能否做起來還有待時間檢驗。(關于平安科技更多内幕,可參考:平安科技再度出走兩名「首席」高管,全新「業務戰略」浮出水面)

這次轉型的另一層意思是:AI安防圈越來越不好混。

當AI安防走入深水區,勢必對于企業的“泳技”有着更高要求,沒有過硬的技術,很難“淌這道混水”。

360和平安科技的例子便是例證,這并不意味着他們沒有做技術和産品的實力,而是企業在考慮發展業務時,必然從市場格局、發展趨勢來考慮成本收益問題,當收益不明朗而成本支出可預知的情況下,轉型其他業務再正常不過。

但不論如何,兩家企業的暫時淡出,也在宣告這個行業的難與苦,開啟了企業“退圈”的序幕。

2

關鍵詞二:IPO上市

2021年底,AI安防圈最大的新聞莫過于商湯成功登陸港股。

商湯的上市之路稍顯坎坷,遞交招股書之後,即将上市之際突遭美國制裁,但最終在2021年的倒數第二天敲鐘港交所。

AI第一股的誕生,意味着AI這個行業漸漸告别青春期,走向成熟期,展現出資本對AI的認可,但從長遠的角度講,能不能講好AI故事,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關于更多商湯上市細節,參見:商湯上市啟示錄:一部「管理藝術」與「技術演化」史)

值得注意的是,商湯并非資本青睐的唯一,曠視、雲從、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等已經成功過會,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最後的沖刺。

不過,在AI掘金志看來,上市能給AI公司們提供更多元的籌資方式來拓展業務、發展技術,但仍舊沒有跑出一條合适的商業模式,造血難的痼疾依舊存在,營收的壓力将比此前更大。

“AI公司隻有用正向的淨利潤才能完成對自身的證明,但現在仍看不到邊界。”

除了備受關注的AI企業上市的消息,AI掘金志也注意到,安防巨頭海康威視也正在進行“瘦身”運動,打算将螢石網絡和海康機器人拆分上市。

通常,将子公司分拆上市,不僅有利于子公司的獨立發展,比如融資、人才激勵、管理等,還能支撐母公司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子公司拆分之後,自負盈虧而不再依靠母公司輸血,員工的積極性得以提高,對品牌的競争力也是一場考驗。

海康威視将螢石網絡和海康機器人拆分上市的動作,表明其在智能家居與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布局,拆分之後,海康威視将以視訊能力為核心,将業務線拓展至工業、能源、交通等多個場景,掘金智慧物聯。

不可否認,資本運作确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力。

但從根本上講,資本運作對企業,是手段而非生存之道。企業隻有腳踏實地做産品和服務,才能形成完整的業務閉環。否則,以資本運作堆砌起來的空中樓閣,終有倒塌的時候。

3

關鍵詞三:資料網

2021年,從政策方向看,《個人資訊保護法》和《資料安全法》的實施,對行業起着定調作用。

這意味着企業在進行資料集采、傳輸、存儲、分析等過程中,無一例外要保證資料安全。

兩部法律構成一張巨網,對這條産業鍊上的企業形成規制。

AI的基礎是資料,依靠資料才能訓練算法。在前端感覺側,公司收集資料時要考慮是否合規,其資料來源的多樣性、資料種類将會縮減;在資料傳輸、存儲側,雲邊端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對資料進行加密處理以防止洩露,這對企業本身的技術實力提出要求;在分析側,敏感資料或者特殊資料并不适用于算法訓練。

比如,以前企業可以采集人臉資料,做業務創新,但現在隻能在某些特殊場景才能采用人臉,并且用途有限。

“資料安全合規時代到來。”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進階研究員謝燦表示,《個人資訊保護法》和《資料安全法》有兩個特點:一是範圍廣,包括國内、跨境以及不同行業,都有相應法律合規性的要求;二是處罰力度大,《個人資訊保護法》對違法違規企業的罰款是全年營業額的5%。

但張資料網在規制企業的同時,也催生出對資料安全保護的需求,以網絡安全、隐私計算等标簽出圈的資料公司正迎來風口期。(關于更多資料安全,參考:《資料安全法》今天正式實施,企業應該「恐慌」還是「擁抱」?)

“表面看,企業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但整個産業鍊實際上更加完善,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

AI掘金志認為,《個人資訊保護法》和《資料安全法》的出台既是趨勢也是現實所需。

在行業初期,政府在引導某個産業發展時,更加看重産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而當行業進入成熟階段,其側重點必然趨向于以人為中心的服務,對産業的合規性要求成為必需品。

行業必然要在法律範圍之内才能走得更遠。

4

關鍵詞四:芯變局

晶片問題由來已久。

早在去年,AI掘金志就注意到安防晶片格局變化,參見:海思「缺貨」,安防「缺芯」。

從2019年開始,美國的制裁步步緊逼,海思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收窄,出貨量大打折扣,在後端晶片領域,從此前高達60%-70%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30%左右(資料來源:光大證券),前端晶片份額也急劇下滑。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内的富瀚微、國科微、北京君正、中星微、星宸科技等晶片公司快速崛起,安霸、德州儀器等國外公司亦卷土重來,志在重新奪回高端晶片市場。

資料顯示,2020年,在IPC Soc晶片方面,海思市場佔有率下降至30%,星宸科技(25%)、富瀚微(17%)、北京君正(12%)以及國科微(5%)等瓜分了60%的市場。

可以看出,在前端晶片領域,海思跌倒讓出的市場佔有率被國内企業有效承接,基本上能夠實作國産化。

但在DVR、NVR Soc晶片方面,國内企業雖然加快了布局和研發力度,但主要市場被國外的安霸、TI等公司占據,約有60%到70%左右的海思客戶不得不轉向價格高昂而合作條件嚴苛的外企。

在高端晶片領域,海思之後,仍舊沒有企業能扛起大梁。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今年的安博會上,華為已經缺席,但海思依舊存在。AI掘金志在安博會當天,因慢了一步,海思展台上的宣傳物料和名片早已“無貨”,展台上人流擁擠,甚為火熱。

在與海思相關人員的交流中,AI掘金志發現,國内企業對于後端晶片的需求仍然旺盛,然而受限于制裁,海思隻能消耗存量,但對于巨量的市場顯然遠遠不足,這也是今年晶片熱的原因之一。

在安防「缺芯」更新,背後的八大原因一文中,AI掘金志從多方面梳理了缺芯的原因,并指出:在持續性的缺芯危機之下,供應鍊安全問題凸顯,晶片供應鍊成為安防産業鍊中衆多企業的核心競争要素之一。

AI掘金志認為,安防缺芯的實質,是傳統安防向AI安防更新帶來的對高端晶片增量需求與供給不平衡的沖突,美國制裁加劇了這場沖突的爆發。

要解決這場“缺芯之戰”,僅僅依靠海思遠遠不夠,必然要整個産業鍊企業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實作國産替代化,一方面推動整個安防晶片行業的更新。

由此看來,未來的“芯格局”,不論是前端ISP/IPC,還是後端DVR/NVR,晶片國産化應當是主流趨勢。AI掘金志也希望,在未來,國内企業能夠借勢而起,撐起安防晶片的一片天。

5

關鍵詞五:場景數字化

360視覺撤退之後,将主力放在了數字城市闆塊。

無獨有偶,平安科技向咨詢公司轉型的初衷,也是看到了産業數字化帶來的機遇。

對于安防企業而言,數字化已将所有人的耳朵磨出繭,在2021年12月AI掘金志主辦的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海康威視李亞亞、宇視張鵬國、希捷孫丹等頭部企業高管無一不談數字化。

正如孫丹所言:疫情給部分行業按下暫停鍵,但數字化轉型是提速的。

如何了解數字化?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前華為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表示:數字化轉型不是資訊化的簡單更新,是提供全新解決實體世界問題的模式。

而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跨領域的資料融合應用場景X走向深水區”。

是以AI掘金志以“場景數字化”來概括技術轉型與實際落地場景之間的深度融合。

不論是海大宇,還是一衆AI公司,在提及産業數字化的同時,必然強調落地場景。

一方面,産業數字化涵蓋的行業非常廣,業務面很寬,不同行業之間的不同痛點,單一的技術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多種技術乃至定制化開發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AI技術從空中樓閣走向落地,如何做好技術與場景的結合,是AI公司的頭等大事。

簡而言之,在數字化這個曆史機遇面前,所有企業都在做場景化适配,盡可能以技術覆寫更多的場景,來建立自身的護城河。

AI掘金志認為,未來的競争,将是基于場景的争奪。誰能深刻了解場景,提出場景化解決方案,誰就能在數字化浪潮中站穩腳跟,在激烈競争中生存下來。

6

關鍵詞六:城市AIoT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安防圈“去安防化”已經成為共識,企業們現在更願意提“城市AIoT”的概念。

城市AIoT可以簡單了解為,以“AI+IoT”(技術+場景)的組合來解決數字城市建設中的各類難題。

從根本上講,AIoT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路徑。

曠視資深副總裁曹志敏對AI掘金志表示,AIoT是技術手段,AI技術将分布在各類IoT場景下的傳感裝置所收集到的資料,以機器手段實作數字化,進而解決場景痛點,這是技術的價值點所在。

之是以把城市AIoT和數字化分開講,AI掘金志認為,數字化是大趨勢,而城市AIoT則更側重于城市治理,客戶屬性偏G端,而數字化本身還包括B、C端業務。

而在城市AIoT這片戰場上,已經形成兩種路線:合縱、連橫。

合縱強調專業化,建立生态,在某些領域做深做透;連橫側重多元化,講究擴張,旨在做大做強。

但在AI掘金志看來,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便是好貓。對于合縱與連橫,不同的企業選擇符合自身的發展路徑,皆是合理的,關鍵在于技術和産品,能否真正解決問題,進而形成正向的現金流閉環,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

8

總結&展望

回顧2021年,AI安防圈似乎沒什麼變化,還是同樣一波人,在做同樣的事。

所不同的,是大環境變動下,企業、資本、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

如果把這些要要素收集起來,做一次資料分析,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各類要素在局域内調整,但整個圈子在不斷擴大。

換句話說,原來的圈子裡面的要素,隻不過在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但這卻帶來了新的化學反應,讓業務變得更廣,市場變得更闊。

2022年,圈子裡面的企業和人才,都将踏入新的征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