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蘇東坡曾經說過:“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四位能夠一統天下的皇帝,都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蘇東坡這話典出《宋史》,原文是:“予觀漢高祖,及漢光武帝,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者緻之。”

劉邦這個人,因為殺韓信和彭越的事情,被人們打上了殺功臣的标簽。正史上的劉邦,殺對皇權有威脅的人,可以說是毫不留情。

劉邦不殺秦王子嬰,不殺一起出來打天下的兄弟,不殺無辜百姓,不殺降卒。劉邦雖然殺功臣,但是不濫殺無辜,蘇東坡對他的評價,可謂是恰如其分。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劉邦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漢光武帝劉秀,也是不愛殺人的仁君。有個典故,出自《後漢書》。劉秀登基前,當過蕭王。蕭王抓了一批俘虜,讓俘虜們為自己效力。俘虜們怕劉秀不信任他們,出現了思想波動的情況。

劉秀不穿盔甲,帶幾個随從,就去俘虜的營寨視察。俘虜們見劉秀如此坦蕩,紛紛說:“蕭王這是把他的心掏出來,放到我們的肚子裡啊。有這樣的主公,我們什麼理由不為他賣命呢?(蕭王推赤心,置吾腹中,安敢不孝死力)”

成語“推心置腹”,就是這麼來的。劉秀非但不殺戰俘,而且對戰俘推心置腹。劉秀對部将功臣也是恩隆深重,基本上不殺功臣。蘇東坡說漢光武帝不愛殺人,是飽讀詩書得出的結論,可謂是恰如其分。

宋太祖趙匡胤殺人,也很果斷。黃河決堤,主事官員姚恕怕擔責,就隐瞞不報。趙匡胤知道以後,下令不待秋時,斬立決,投其屍于河。别人殺頭,要等到秋決。姚恕的死刑立刻執行,死了還要喂黃河裡的王八,确實有點可憐。

宋太祖殺人的時候不手軟,但是不濫殺無辜。宋太祖善待柴周皇室,就是明證。蘇東坡對趙匡胤的評價,也是恰如其分。

唐太宗李世民,殺儲君李建成,是為弑兄。殺親弟弟李元吉和李元昌,是為誅弟。李世民還殺了十個親侄子,一個親女婿,一個親外甥。這還不算完,李世民還殺了親兒子李祐。李祐起兵造反,兵敗後被李世民殺了。李世民殺的人,都是事出有因。就像李祐一樣,很難說他們無辜。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劉秀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唐太宗殺親人毫不手軟,但是他有“五不殺”原則,也是個不愛殺人的仁君。筆者下面的貼文,就講一下李世民的“五不殺”。

李世民的“一不殺”,是不殺輕罪之人。隋文帝制定的《開皇律》很嚴苛,動不動判人死刑。李淵沿襲隋文帝的律法,制定了《武德律》。《武德律》也是動不動就判人死刑,實在是太嚴苛了。

李世民稱帝之後,不顧太上皇的面子,廢除了《武德律》,推出了《貞觀律》。《貞觀律》跟《武德律》相比,廢除了五十條的死刑罪名,改為流役刑罰。《貞觀律》跟《開皇律》相比,廢除了九十三條的死刑罪名,改為流役刑罰。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隋文帝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經過貞觀修律之後,大唐出現了少有的大治局面。有一年,全國執行的死刑犯人數,隻有29個人。李世民不殺輕罪之人,大唐的治安非但沒有惡化,反而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局面。曆史的程序,證明了李世民的正确性。

李世民的“二不殺”,是不殺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淩煙閣功臣有二十四位,除了侯君集和張亮因為謀反,被李世民賜死之外,其餘的二十二人都得以善終。李世民的這一點,和劉邦很像。漢高祖對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也采取不殺的政策。韓信和彭越,确實是反迹已露,才被殺死的。

李世民的“三不殺”,是不殺戰俘。李世民打仗,很少殺俘虜的敵軍将士,也很少殺投降的敵國國王。李世民這一點,跟他爸李淵完全不同。李淵殺降,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李軌、薛仁杲、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人,都被李淵直接殺死,或者是間接害死。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李世民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對于俘虜的敵國國君,采取的都是不殺的政策。隋王楊政道、颉利大可汗、高昌王鞠智盛等被俘的國王,都得到了李世民的善待。李世民不但不殺他們,還給他們官位爵祿。被俘的敵國國君,在李世民的治下,不僅沒有性命之憂,而且有優渥的物質供給,可謂是萬幸了。

李世民的“四不殺”,就是隻殺首惡,不殺脅從和家屬。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就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屬僚。魏征和王珪、薛萬徹等貞觀名臣和名将,都是李建成集團的屬官。李世民不但不殺他們,還重用他們。

李世民不搞擴大化打擊,這點在古代帝王裡面不多見。李安俨謀反被殺,李世民憐其老父無人奉養,派專人贍養其父。張亮謀反被殺,李世民也沒殺他的老婆孩子。李世民一朝,很少誅族(李建成和李元吉哭暈在陰間)。這一點,比朱元璋強多了。朱元璋殺人,動不動就數以萬計。

李建成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的“五不殺”,是貞觀盛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殺言官。李世民下诏修建洛陽乾陽殿,張玄素怼李世民說:“承凋殘之後,役瘡痍之人,以此言之,恐甚隋炀帝遠矣!”

李世民被怼怒了,反問張玄素:“你說我不如隋炀帝,那我比得上夏桀和商纣嗎?(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張玄素回答說:“要是修了乾陽殿,你和夏桀、商纣就沒有什麼差別了。(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

李世民殺親兄弟,又殺親兒子,蘇東坡為何說他是不愛殺人的仁君?

房玄齡聽到張玄素怼李世民的話,也是吓怕了。李世民被怼了之後,先是向張玄素道歉,然後下诏停建乾陽殿。李世民下诏,讓房玄齡賞給張玄素一筆錢,然後給張玄素升官。

對于李世民來說,挨怼是日常操作。魏征、王珪、戴胄、杜正倫、蘇世長等人,經常怼李世民。李世民非但一個言官都沒殺,還獎勵他們。

李世民的“五不殺”,讓貞觀朝蒸蒸日上,成就了偉大的貞觀之治。蘇東坡說李世民是不愛殺人的仁君,是經得起考證的高論。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