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紫禁城”的由來

故宮是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下令修建的皇宮,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設計者是被稱為“蒯魯班”的匠師蒯祥(江蘇吳縣香山人)。相傳,他建造樓閣隻需稍加計算便能做出精确的圖紙,待建築施工完畢後與圖樣尺寸大小分毫不差,連皇帝對他都有着超高的評價。

故宮于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開始籌建,朱棣曾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至北京,僅建材運輸與圖紙設計等準備工作就耗時約11年,1417年開工建造,于1420年完工,建造過程隻用了三年時間。

故宮“紫禁城”的由來

有專家曾在修複太和殿廣場内一片區域的地磚時發現,廣場的地磚竟鋪設有十五層之多,因為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的重要場地,又有為防止刺客隐于樹下,整個廣場沒有一棵樹的說法,是以很多人将多層地磚了解為防止刺客挖通道地對皇帝進行暗殺的防禦手段。

故宮“紫禁城”的由來

其實,故宮的地磚大多隻有一層,而地磚之下也基本都是夯土層,雖然十幾層地磚的情況确實存在,但也不排除是前朝老建築所遺留的基層所緻。

故宮之是以稱為“紫禁城”,是因為皇帝是皇天上帝之子,而按照古人對上天星鬥的命名,天子的宮城應稱為“紫薇城”,也代表皇宮就是天下的中心。

故宮“紫禁城”的由來

又因皇帝居住的地方閑雜人等禁止入内,是平民百姓的“禁地”,是以便有了代表着皇權至高無上的名字“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