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娃後自己帶還是老人幫帶?看透這幾點,才能做出明智選擇…

有些地方有這樣的風俗:媳婦生完寶寶回家後,老公不允許在房間裡睡覺,而是婆婆搬到媳婦的房間裡,照顧媳婦和寶寶。

這個習俗看上去是對媳婦的體貼、關心,怕媳婦帶娃累着,實際上卻讓媳婦叫苦不疊。

一:很多媳婦和婆婆之間的關系其實并沒那麼好,平時客客氣氣地相處還行,朝夕同處一室可有點受不了。

二:從一開始就讓老公出去,等于暗示老公,照顧孩子就是女人的事,增加了媳婦的育兒負擔。

以至于到了最後,很多媽媽甯願累點、窮點,也不願意讓老人幫自己帶娃~

不願意婆婆幫帶娃的媽媽,

大多有這幾點無奈…

在婆婆看來,給兒子兒媳帶娃,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甚至有“不給兒子帶娃,老了兒子不管”的說法。那對于婆婆的這份熱情和“責任心”,媳婦們的态度是啥樣的呢?

不少媳婦都覺得婆婆幫帶娃是一個“燙手山芋”,确實能幫忙,可是帶來的煩惱也不少。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小康君一個親戚最近剛生娃,從知道自己懷孕那天起,她就沒打算讓婆婆幫自己帶娃,下血本取出了這幾年上班攢的錢,花重金請了一位月嫂。

而婆婆呢,雖然心疼媳婦花錢,也憋着一肚子“竟然嫌棄我”的氣,但由于有兒子給媳婦“撐腰”,也不好說啥。

那,為啥媳婦甯願自己累點,或者花錢,都不願讓婆婆幫着自己帶娃呢?小康君總結了一下,原因大概有這些:

01

和婆婆有距離感

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如果不是因為老公,那可以說和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

有的婆婆雖然表示“對你和親閨女一樣”,但這些大多是場面話,能真正做到的沒幾個人。就像兒媳對婆婆一樣,雖然也不錯,但因為沒有血緣關系和二十多年的養育,中間終究隔了一些距離。

這不是說婆婆不好哈,而是婆媳在本質上就不是可以做說貼心話的人。

生娃後自己帶還是老人幫帶?看透這幾點,才能做出明智選擇…

坐月子時,媳婦身體和精神都很虛弱,她們最需要的是無微不至的細心照顧和親密無比的精神依靠,對于婆婆來說,這兩者都是難以做到的。

因為距離感,媳婦可能無法告訴婆婆她們的真切感受和需求,婆婆大多也無法體會媳婦的細微情感,更别說興沖沖地交流育兒經驗了。

是以,月子裡,照顧産婦和寶寶的,最好是老公,而不是婆婆。

02

育兒觀念的不同

等孩子大一點,很多婆婆都願意讓媳婦出去上班,自己在家帶娃,但是媳婦卻不願意。原因主要是育兒觀念的不同。

因為社會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婆婆那個年代的育兒觀念,放在今天來說未必合适。

比如在喂養上,有的婆婆給一歲以下的寶寶吃加鹽的食物,或者覺得寶寶不能吃肉等。

生娃後自己帶還是老人幫帶?看透這幾點,才能做出明智選擇…

還有的婆婆覺得沒必要消毒奶瓶,不幹不淨吃了沒病,或者覺得給寶寶用紙尿褲是浪費。根源都在育兒觀念的差别。

這還是小事,最怕的就是在寶寶生病或生理發育上,有的老人不能及時帶孩子就醫,而是用“偏方”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新聞也不少。

(圖檔來源:光明網)

綜合種種,媽媽就不敢把孩子給婆婆帶了。

03

對婆婆本身的不認同

有的媳婦不願意讓婆婆帶孩子,是因為平時和婆婆就有沖突,為避免沖突進一步激化,就不想讓婆婆帶寶寶。

另外,婆婆本身脾氣暴躁、缺乏耐心或有其他寶媽不太認同的性格特點,或者平時在生活上有些不講究不細心等,寶媽也會抗拒讓婆婆帶娃。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婆婆能樂意幫忙,又能讓寶媽得到切實的幫助呢?

這幾個辦法,

拉近和婆婆的距離感…

如果寶媽想要婆婆照顧寶寶,心裡又略微擔憂的話,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加強和婆婆的溝通,換位思考

家長其實都想讓娃得到最好的照顧,是以,當寶媽看到婆婆照顧娃有失誤時,先不要發火,和顔悅色地和婆婆溝通,溝通時充分照顧到對方作為長輩的心情,這樣婆婆也容易接受。

如果婆婆就是固執己見,寶媽可以用手機上的短視訊、新聞等讓婆婆看(老人更容易接受這些資訊),擺事實,講道理,讓婆婆信服自己。

讓長輩在帶娃時有依據

把娃交給長輩時,可以根據自家的具體情況,把婆婆容易遺忘或可能有誤的地方寫一份清單張貼在牆上。

比如如何沖奶粉,用多少度的水,每次放多少奶粉,幾點給寶寶沖等。有了“指導”,婆婆帶娃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了解長輩的苦衷,多了解和關愛

長輩給自己帶娃也不容易,是以平時要多給他們一些了解和關愛,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感謝的态度,帶娃時心情也更好。

比如,在給寶寶買零食時,也可以給長輩買一些他們愛吃的食品,周末時帶他們和娃一起出門遊玩。這樣拉近了距離,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生娃後自己帶還是老人幫帶?看透這幾點,才能做出明智選擇…

即使平時有沖突,也可以借帶娃這個契機化解一下,就當是為了娃也好。畢竟雙方和諧相處,對娃才有好處。

如果寶媽實在過不去心裡那道坎兒,或者長輩不願帶娃,那一個人帶娃也可以的,雖然身體累,但是心裡輕松、舒坦。這部分寶媽,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輕松一點~

自己帶娃時,

可以這樣“偷懶”…

有的媽媽自己帶娃遊刃有餘,有的媽媽卻疲憊不堪。歸結起來,這樣帶娃可能更輕松~

多帶娃出去走走

天氣好時,帶娃出去走走,和小夥伴玩一玩,寶媽就不用自己哄着玩了,能輕松不少。(不過像疫情這種特殊情況時,就少帶娃出門~)

巧用收納

有娃後,家裡的東西多了很多,有時找個什麼都得忙半天。寶媽可以多準備幾個實用的收納物品,把寶寶的紙尿褲、濕巾、口水巾等物品收納起來,藥品也專門放在一個固定的小箱子,玩具、圖書等也分門别類收起來。

再給寶寶準備一個安全的“遊戲區”,讓寶寶在裡面可以随意翻爬,媽媽也可以忙裡偷閑。

使用寶寶專用洗衣機

寶寶要洗的東西特别多,這方面就耗費媽媽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準備一台寶寶專用的小洗衣機,把媽媽從洗洗涮涮中解脫出來。

當然,洗衣機也需要經常清理,但這部分活兒可以交給爸比~

還可以使用掃地機器人、洗碗機等,減輕媽媽做家務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