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唐詩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驕傲,唐代是詩歌發展的巅峰,曾經湧現了無數優秀的詩人。他們在作品中描寫悲喜、離合的心情,暢想愛情、事業的美好,更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獨特秉性。

張九齡是盛唐著名的宰相詩人,他正直敢言、勇于擔當,還積極提攜青年才俊,王維就非常感激他的恩德。不過詩人的一生卻極其坎坷,也委婉地反映在其詩歌作品中。下面分享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歸燕

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隻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張九齡繼承了初唐詩歌的衣缽,又開創了自己思深力遒的獨特詩風。每次品讀其名作《望月懷遠》,都會感受深刻。這首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表達了詩人不願随波逐流的心情。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作者自比海燕,他說自己地位低微,并非出生于鐘鳴鼎食之族。暖春時節,燕子也欣然前來,但并不想長期在此留駐,等到秋天過後,它又會翩然離開。

燕子非常勤勞,他不知泥滓之賤,依然不知辛苦地銜泥做窠,搭建自己的美好家園,然後安分守己地生活。作者用短短兩句話,就委婉地表達出自己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作者又以“繡戶、華堂”比喻朝堂,詩人像燕子一樣,每天不顧疲倦,甚至有時還冒着危險,在迷霧裡穿行,在風雨中飛翔。雖然非常辛苦,但也感到樂在其中。

結尾兩句是含蓄地告訴李林甫等人,燕子“無心與物競”,請“鷹隼”們不要胡亂猜疑。詩人用燕子與鷹隼進行對比,呼應了開篇的“微渺”二字,也彰顯出作者襟懷磊落,品格高雅。

詩人巧妙地采用了對照和比喻手法,全文篇幅短小、抒寫流暢,意象鮮明、令人贊賞。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離别念同嬉,芬榮欲共持。

獨攀南國樹,遙寄北風時。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

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

張九齡雖然在朝廷兢兢業業,可是由于他不願與李林甫等人合作,于是就不斷地遭到排擠。這首詩是作者被貶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心情郁悶,然後賦詩抒懷,抒寫了作者對故園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王司馬是他的一位朋友,有一次他們一起外出踏青。早春時節,梅花正在嬌豔綻放,好友折梅吟詩,詩人也乘興吟誦了一首,寄贈給京城的昆弟。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首聯直抒胸臆,表達了思念之情。詩人與昆弟在一起長大,小時候都不懂事,經常嬉戲打鬧,卻快樂無比。如今分别,極其想念,暫時無法在一起暢飲,隻能寄一枝梅花給遠方,希望可以共享這美好的芬芳。

詩人站在樹下,卻想到了遠方。如此美好春天,本該與親人們一起欣賞秀麗風景,可惜自己身在異鄉,又歸園無計,不知何時才能重聚。“北風”,這裡代指京城。

張九齡的兩首五律,構思獨特,不落俗套,值得細細閱讀

詩人愁情滿懷,南國春天來得較早,就連林木也感慨春姑娘實在太勤快,花朵也好像含愁帶憂,擔心春天一直延續。作者不願獨享這裡的美好春天,是以采用移情手法,不說思念親人,卻用花木的悲愁,表達一種深情,可謂絕妙。

最後兩句,詩人再次表達了兄弟情深的感受。詩人折梅賦詩,寄贈遠方,山高路遠,也許對方根本就無法收到他的來信。但是詩人隻是一時興起,好在這首詩流傳久遠,人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棣華”,即兄弟,也可引申為在京城的親人。

張九齡的這首詩構思獨特,不落俗套,作者将情感外投,委婉地表達了強烈的思念之情,令人贊賞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