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在元末明初之際,群雄并起。明代皇帝朱元璋是在同其他割據頭目逐一吞并之後,這才壯大了力量北上攻元。

朱元璋是一代英豪,成王敗寇,但其他勢力的上司者也并非等閑之輩。

在朱元璋吞并的幾大勢力之中,張士誠算是能力數一數二的英雄好漢。

在張士誠兵敗身亡六百五十年之後,江蘇泰州一個姓吳的家族突然冒了出來,聲稱是他的後人。

為什麼張士誠的後代會姓吳?他們又為什麼掩蓋這個秘密這麼多年?這就說來話長。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後人改姓

江蘇泰州吳姓家族總共有600多個人,異口同聲說着張士誠就是他們的老祖宗,還搬出了靈位,十分笃定。

他們解釋道,曾經在戰亂之中,張士誠感覺到了自己即将兵敗,便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你們死了,姓氏便不用更改,如果能夠僥幸生活下去,就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吳,不管怎麼樣要隐姓埋名的生活下去,總有一天可以認祖歸宗。

傳說,在張士誠兵敗之時,他的妻子在戰亂之中把兩個孩子送出了城,從此便下落不明。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不近人情,在擊敗敵人之後,他一般都不會手下留情。

張士誠的親戚家人都在兵敗之後被害身亡,隻留下上文中那個傳說。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在政權覆滅之後,張士誠的堂兄便帶着一個他的兒子以及張士信,連夜奔逃,躲過了朱元璋的數學。

後來,張士俊還企圖東山再起,招兵買馬,懷抱着重新做皇帝的夢想,但是此事大勢已定,朱元璋的政權根本無法撼動。

眼見着報仇沒了指望,這些人便放下了執念。

隐姓埋名的張家人就是這些吳姓人的祖先,他們在逃出來之後便聽從父親的教誨,改了自己的姓氏,掩蓋這個秘密,安穩的生活了下去。

之是以要改姓吳,很有可能是因為張士誠的小舅子姓吳。

有許多猜測稱,張士誠當時是有一個吳姓妃子的,非常忠心也十分受寵,在逃難之時,他的兩個孩子就住在這個妃子的兄弟家中。

并且這些後人所在的地方泰州也是張士誠的老家,如果說幾百年前他們知曉了自己的身世,而舉家搬遷到這裡落葉歸根,似乎也有那麼幾分道理。

雖然他們說得頭頭是道,但是隻憑一張嘴無法證明他們祖先的身份。

面對衆人的質疑,他們拿出了修訂的族譜,還有曆史非常久遠的一塊牌位。

攤位的設計十分奇特,表面上一層刻字的外殼裡面卻隐藏着一塊兒木闆,而木闆上則篆刻着他們祖先身份以及後來遭遇。

本來這樣的排位有四塊,但是其他三塊都在時間流失的過程中,因為意外而被燒掉或者損壞了。

一開始這些後人在發現牌位秘密的時候,隻看到了上面寫的張字,錯誤的以為祖先是被領養的。

直到後來他們才看清楚,意識到原來祖先是經曆磨難,更名改姓。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但是此時又有人提出了質疑,曆史這麼久遠,為什麼這些牌位儲存的卻如此完好?

懷揣着質疑,專家們對牌位的年限以及存放時間進行了探查和檢驗。

按照結果顯示,這個牌位确實是在百年前修訂的,但是這個百年前卻是在300多年前,也就是在康熙五年。

要知道,康熙5年明朝都已經不見蹤影了,這些後人認祖歸宗時,已經完全無從考證張士誠傳說的真實性。

因為這個問題,有人反駁,當時的祖先正是張士誠的第九代孫,正是因為明朝滅亡不可回轉,才将這個秘密披露出來。

就算是有人提出質疑,村莊裡的600多口人依然堅持要改正姓氏。

在他們的據理力争之下,有一部分人成功達的自己目的,将姓氏改回了張姓。

中國人民認祖歸宗,心結很重,同時具有非常濃厚的鄉土情懷,知道自己的家族延續百年,其實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

同時中國人的姓氏認同感也非常嚴重,這些吳姓人認為,祖先改名是為了生活,為了規避風險。

而如今危險早已經消除,他們内心強烈希望能夠認祖歸宗,其實也可以了解。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祖先故事

那麼這些吳姓人如此尊重信仰的祖先張士誠,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張士誠賣鹽起家,是我們常說的“私鹽販子”,雖然幹着謀求利益的事情,但是他在大是大非上并沒有出現過的什麼大錯。

元朝末年,漢人身上受到壓迫極重,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之下,大家隻能盡自己所能尋找的改善生活的出路。

雖然說在當時的環境裡販賣私鹽是一件懲罰極重的事情,但是張士誠天生生意人的頭腦卻讓他把這項犯反元朝律法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以至于後來有足夠的本錢招兵買馬。

在當時人們就經常說,陳友諒是軍事力量最強的,而張士誠則是财富最豐富的。

在起義之後,他便帶着自己的軍隊占領了南方長江興華等等富庶溫暖的地方,力量開始不斷壯大。

在元軍出兵讨伐起義軍的時候,是他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元軍南北聯合的妄想。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并說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雖然說在這之後他遭受兩面夾擊,朝不保夕之時,曾經暫時投靠過元朝,但在解除困境之後,他便立刻和元朝軍隊撕破臉,重新豎起起義的旗幟。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大局面前 适當的妥協也是張士誠的一個特點。他做人非常圓滑,這是商人普遍的一個特點。

和隔壁的陳友諒不同,他手下一直十分忠心耿耿,并且軍心強盛,如果不是朱元璋技高一籌,未來局勢發展還有很多可能性。

這個曆史已經過去,他技不如人,在被俘之後便自盡身亡。

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張士誠的追索者并不少,在關鍵的時候保住他孩子的姓名,讓他後代得以繁衍生息,可能性并不小。

雖然外界還沒有一個準确的結論,但是村莊裡的人已經認定自己張士誠後人的身份,如果此事為真,那麼有關于張士誠孩子逃亡這一傳說的秘密,也算是被揭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