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從上台不久就開始打匈奴,一直打到晚年時期還在和匈奴作戰,前後經曆了四十多年。而且他的将軍也換了幾撥,從前期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到後期的李廣利、李陵,都已經是兩代人了,漢武帝還在和匈奴打仗。
如果說,匈奴對漢朝一直存在威脅,漢武帝與匈奴作戰,也說得過去。但實際上,自從衛青、霍去病多次打擊匈奴後,他們對漢朝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漢武帝還要繼續和匈奴作戰呢?
和親政策其實是一種不平等政策,是一種屈辱的政策,但是對于漢朝來說,實力不如匈奴,再加上剛剛建立的政權,國内也不穩定,隻能采取和新的政策,攘外先安内。
劉邦采取和親的政策對待匈奴,估計也是這個意思,先應付着匈奴,等到漢朝強大起來,實力超過匈奴,再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問題。
這就是漢武帝要堅定不斷去讨伐匈奴的曆史和心理背景。漢朝被匈奴欺負了七十年,漢朝就忍了七十年,然後默默積蓄力量,到了漢武帝這一代,國家終于積攢夠了力量,可以一舉打垮匈奴,為北方邊界消除威脅。用一代之力,得萬世之功,是以即使漢武帝不打匈奴,漢武帝的子孫也會去攻打匈奴。
霍去病被稱為少年将軍,他的年少輕狂,血氣方剛使得匈奴聞風喪膽,也是霍去病對匈奴的打擊最大。李廣并沒有衛青那樣穩,也沒有霍去病那樣險,他在三人中對匈奴打擊的最小,也一直不被漢武帝賞識,但他是後世評價最高的,留下了“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将軍"的千古名句。
漢武帝雖然全力發展軍事,但他在政治上也沒有懈怠,重用董仲舒,采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方針,總得來說,漢武帝是一個比較賢明的皇帝,締造了漢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