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戰場上扛旗士兵沒武器,為何不會被攻擊?原因很簡單

曆史上,軍旗是戰争中必不可少的要件,但外界不免好奇,扛旗士兵手上沒有武器,為何不會被攻擊?背後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場上扛旗士兵沒武器,為何不會被攻擊?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争之是以要舉旗幟,最主要是表明陣營,告訴友軍和敵人,自己是哪個王朝、哪支部隊,旗幟所到之處,代表該處的城池已被己方占據。第二種是“帥旗”,表明主帥身份用的,告訴敵方統兵的人是誰。

而這兩種旗的扛旗士兵是不允許沖鋒陷陣的,僅作為表明身份和主帥方位,扛旗手隻要跟着主帥前行即可,否則一旦主帥旗倒下,會被己方士兵認為戰敗,開始潰逃。

古代戰場上扛旗士兵沒武器,為何不會被攻擊?原因很簡單

第三種則是“令旗”,行軍時,每隊步兵會給一旗。由于戰場上是靠鳴鼓聲調動軍隊,遠處的士兵很可能聽不到,是以就得靠令旗指揮調動軍隊,而主帥會透過不同顔色的令旗訓示進攻方位,《武經總要》就提到“南方舉赤旗;東方舉青旗;西方舉白旗;北方舉黑旗”,是以前線扛旗士兵看見主帥指令後,會朝指定方位沖鋒,而旗幟所屬的小隊士兵也會緊緊跟着這面旗幟。是以古代練兵時,第一個要學的就是“視旌旗”。

既然旗幟在戰場上的作用如此重要,那麼兩軍交戰時,敵軍為何不先攻擊扛旗士兵呢?畢竟扛旗手身上沒有配備其他武器,會比其他人好對付。

古代戰場上扛旗士兵沒武器,為何不會被攻擊?原因很簡單

其實背後原因很簡單,正因為旗幟太重要,是以曆代軍法都有嚴格規定,一旦扛旗士兵旗幟舉的不正,一律斬首; 旗幟若是丢失,全隊皆斬,有時甚至家人也會連坐處分。是以扛旗手在沖鋒的隊伍中,會受到全隊士兵的層層保護,想突破障礙到旗手旁邊是很難的

▲關注我,贈送高清中國和世界地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