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隆裕是誰?

隆裕是大清帝國最後的一位皇太後。

1913年2月22日,當時的民國政府發出通告,要求全國各地各級官署一律下半旗27天,現任政府官員及現役軍官也均需佩戴黑紗27天,以志哀悼。

哀悼的,就是這個隆裕。

這個隆裕,當時年僅46歲。

她在這一天,因病醫治無效而去世。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按照世界各國的慣例,全國各地各級官署下半旗,全國現任政府官員及現役軍官均需佩戴黑紗以志哀悼,大都是隻有國家元首級的人物死後才會如此。

這是一種殊榮。

而她,當時在政府中沒有任何職務,隻是一個已經退位的皇帝名義上的母親,已經無權無勢,從身份上講,也隻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她卻能夠在死後得到如此相待,堪稱史無前例。

而更無前例的事情還在後面。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到了這一年的3月19日這一天,當時的民國政府,為她,還在清宮太和殿門前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國民追悼大會。

據後來的老北京人回憶,當時,大會現場,有5萬餘人參加,為她擡棺者,更是多達96人。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在當時,大戶人家出殡,擡棺材,16個人就已經很夠規模了。

而96個人擡一個棺材,其陣勢之大,可想而知。

就這一點,就可謂盛況空前。

這對于一個人來講,也可謂是享受到了空前的殊榮。

她為什麼能享受到如此殊榮?

原因在于,她在生前給當時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提供過友善,她成全了這位曾是她的奴才的個人野心。

原因還在于,她曾使南北對抗中止,使當時一觸即發的全國性戰亂未能硝煙驟起。

也就是說,她在那個時候,以她所處的特殊地位,辦成了當時的一般普通公民所無法辦到的事情。

從曆史的角度上看,她實質上是屬于悲劇性的人物。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她本名叫葉赫那拉靜芬,乃大清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

她19歲時入宮。

當時是光緒十五年。

那時,大清還處于同光中興的鼎盛時期。

隻不過,那時,有珍妃深得德宗帝的寵愛,她名為皇後,實為陪襯而已。

再有,當時的太後處于強勢,德宗帝隻是個對方的玩偶而已,她亦處于對方的嚴厲管制之中,終日抑郁寡歡。

此後,大清帝國268年的基業,又是在她的手上遭到了斷送。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是的,大清帝國的基業,是在她的手上遭到了斷送。

從這一點上來說,她又是一個無能之輩。

在大清帝國行将滅亡的那幾天,據當時的上海《申報》報道,她在審閱皇帝的遜位诏書時,閱未終篇,已是淚如雨下。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而在當時,有一個名叫傅偉的自請召見,意在阻撓頒诏,她更是放聲痛哭,大呼德宗的姓号不已。

傅偉是誰?

傅偉是大清道光帝的曾孫,爵居恭親王,乃當時的宗社黨領袖。

宗社黨又是幹什麼的?

宗社黨,是辛亥革命爆發後,大清皇族内的頑固分子所自發結成的反對南北議和的組織。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她當時對身邊的人說:此親貴将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于是,蓋用禦寶,将诏書陳于黃案。

當時,年幼的清帝立于她的懷中,見狀亦哭。

在場的袁世凱及各國務大臣亦同哭。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從這篇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無奈和内心的悲苦。

她之是以落到此種地步,又在于她往日不知如何駕馭群臣, 隻知道聽之任之。

她到了這個時候,甚至還認為袁世凱是個忠臣。

她說:若非袁世凱來京,我母子尚不知為彼等陷于何等境地!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由此,也可以給她下一個定論:同樣是太後,她沒有呂雉的兇狠,沒有武則天的強悍,沒有她的前任太後的善于玩弄權術。

但是,對于當時的天下群眾來講,她當時所做出的決定,卻是十分有益的。

在戰争與和平的選擇上,她雖然猶豫過,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後者。

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她整個家族對整個國家的已行使了268年的統治權。

對此,有人稱她為:女中堯舜。

從這一點來講,她又是一個很明智的女人。

也就是說,她尚懂得審時度勢。

那麼,當時的國家局面,又是正處于什麼樣的狀況呢?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那時的狀況是武昌起義爆發後,南方革命黨人都在躍躍欲試要北伐中原,與大清兵戎相見。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當時的雲南都督蔡锷就曾通電南方各省軍政要員:此時斷無和議可言,惟有訴諸武力。

而北方的勤王勢力并不肯示弱,除袁世凱已派重兵列陣于各要塞之外,東三省的總督趙爾巽更曾放言:我部大軍業經組織,赴湯蹈火,惟聽鈞命。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當時蔡锷雖然擁兵隻有三萬,但振臂一呼,響應者幾乎遍及南方各省。

而趙爾巽當時手下的兵力,據說達到40萬人,更有能打善拼的張作霖為他的鐵杆中堅。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在這雙方都劍拔弩張之際,隆裕沒有耍出任何手段将戰火再次引發,而是基本接受了南方革命黨人的議和條件,在王公貴族們紛紛出京,潛赴青島、大連、天津等外國租界以避兇險而無人肯挺身而出替她應對危局的情況下,她自己擔當起了整個家族的責任,在以淚洗面中,主持釋出了皇帝退位诏書。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這份釋出于1912年2月12日的诏書,其主要内容為:今國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由此,她讓中華民族内的又一場互相殘殺遠去了。

她使和平這位天使莅臨了戰火四蘊的險惡前沿。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而在這一天之前,即2012年2月11日,已得知隆裕太後認可優待條件,決定清帝退位的袁世凱,曾興奮地緻電南京臨時政府,稱:大清皇帝既明诏遜位,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各位當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于中國。

這永不使三個字,對于大清家族内部的人來說,無疑是從天而降的一記重錘。

而對于隆裕來講,更可以說,大清的268年的基業,在這一天,是真真切切地斷送在了她的手上。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正是由于有了她這一有愧于她自己的列祖列宗的舉動,才有了1912年2月15日舉國上下的一片歡騰。

壓在億萬群眾頭上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在那一天結束了,民主、共和終于有了開端。

也就是在那一天,全國各地都舉行了中華民國統一慶祝大典。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就是在那一天,孫中山先生率南京臨時政府官員拜谒了明孝陵,向公衆報告了光複漢室的這一特大喜訊。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正是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手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她沒有做出任何有礙曆史進步的事,沒有以血腥的手段對付急于推翻她的大清帝國的人,沒有在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人的和談過程中,向袁世凱施加過什麼大的壓力;更沒有支援過皇親國戚中的抵抗派宗社黨作最後的掙紮——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在她離世之後,新的民國政府對她的重視;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全國各地官署下半旗,所有政府現任官員和現役軍官為其全都佩戴黑紗以志哀悼;

清朝最後斷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後全國舉哀,各地還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清宮太和殿門前廣場超乎尋常的一場空前的國民追悼大會的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