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隆裕是谁?

隆裕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位皇太后。

1913年2月22日,当时的民国政府发出通告,要求全国各地各级官署一律下半旗27天,现任政府官员及现役军官也均需佩戴黑纱27天,以志哀悼。

哀悼的,就是这个隆裕。

这个隆裕,当时年仅46岁。

她在这一天,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按照世界各国的惯例,全国各地各级官署下半旗,全国现任政府官员及现役军官均需佩戴黑纱以志哀悼,大都是只有国家元首级的人物死后才会如此。

这是一种殊荣。

而她,当时在政府中没有任何职务,只是一个已经退位的皇帝名义上的母亲,已经无权无势,从身份上讲,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她却能够在死后得到如此相待,堪称史无前例。

而更无前例的事情还在后面。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到了这一年的3月19日这一天,当时的民国政府,为她,还在清宫太和殿门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国民追悼大会。

据后来的老北京人回忆,当时,大会现场,有5万余人参加,为她抬棺者,更是多达96人。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在当时,大户人家出殡,抬棺材,16个人就已经很够规模了。

而96个人抬一个棺材,其阵势之大,可想而知。

就这一点,就可谓盛况空前。

这对于一个人来讲,也可谓是享受到了空前的殊荣。

她为什么能享受到如此殊荣?

原因在于,她在生前给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供过方便,她成全了这位曾是她的奴才的个人野心。

原因还在于,她曾使南北对抗中止,使当时一触即发的全国性战乱未能硝烟骤起。

也就是说,她在那个时候,以她所处的特殊地位,办成了当时的一般普通公民所无法办到的事情。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她实质上是属于悲剧性的人物。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她本名叫叶赫那拉静芬,乃大清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

她19岁时入宫。

当时是光绪十五年。

那时,大清还处于同光中兴的鼎盛时期。

只不过,那时,有珍妃深得德宗帝的宠爱,她名为皇后,实为陪衬而已。

再有,当时的太后处于强势,德宗帝只是个对方的玩偶而已,她亦处于对方的严厉管制之中,终日抑郁寡欢。

此后,大清帝国268年的基业,又是在她的手上遭到了断送。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是的,大清帝国的基业,是在她的手上遭到了断送。

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又是一个无能之辈。

在大清帝国行将灭亡的那几天,据当时的上海《申报》报道,她在审阅皇帝的逊位诏书时,阅未终篇,已是泪如雨下。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而在当时,有一个名叫傅伟的自请召见,意在阻挠颁诏,她更是放声痛哭,大呼德宗的姓号不已。

傅伟是谁?

傅伟是大清道光帝的曾孙,爵居恭亲王,乃当时的宗社党领袖。

宗社党又是干什么的?

宗社党,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皇族内的顽固分子所自发结成的反对南北议和的组织。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她当时对身边的人说:此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于是,盖用御宝,将诏书陈于黄案。

当时,年幼的清帝立于她的怀中,见状亦哭。

在场的袁世凯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哭。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无奈和内心的悲苦。

她之所以落到此种地步,又在于她往日不知如何驾驭群臣, 只知道听之任之。

她到了这个时候,甚至还认为袁世凯是个忠臣。

她说:若非袁世凯来京,我母子尚不知为彼等陷于何等境地!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由此,也可以给她下一个定论:同样是太后,她没有吕雉的凶狠,没有武则天的强悍,没有她的前任太后的善于玩弄权术。

但是,对于当时的天下民众来讲,她当时所做出的决定,却是十分有益的。

在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上,她虽然犹豫过,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后者。

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她整个家族对整个国家的已行使了268年的统治权。

对此,有人称她为:女中尧舜。

从这一点来讲,她又是一个很明智的女人。

也就是说,她尚懂得审时度势。

那么,当时的国家局面,又是正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那时的状况是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革命党人都在跃跃欲试要北伐中原,与大清兵戎相见。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当时的云南都督蔡锷就曾通电南方各省军政要员:此时断无和议可言,惟有诉诸武力。

而北方的勤王势力并不肯示弱,除袁世凯已派重兵列阵于各要塞之外,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更曾放言:我部大军业经组织,赴汤蹈火,惟听钧命。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当时蔡锷虽然拥兵只有三万,但振臂一呼,响应者几乎遍及南方各省。

而赵尔巽当时手下的兵力,据说达到40万人,更有能打善拼的张作霖为他的铁杆中坚。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在这双方都剑拔弩张之际,隆裕没有耍出任何手段将战火再次引发,而是基本接受了南方革命党人的议和条件,在王公贵族们纷纷出京,潜赴青岛、大连、天津等外国租界以避凶险而无人肯挺身而出替她应对危局的情况下,她自己担当起了整个家族的责任,在以泪洗面中,主持发布了皇帝退位诏书。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这份发布于1912年2月12日的诏书,其主要内容为:今国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由此,她让中华民族内的又一场相互残杀远去了。

她使和平这位天使莅临了战火四蕴的险恶前沿。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而在这一天之前,即2012年2月11日,已得知隆裕太后认可优待条件,决定清帝退位的袁世凯,曾兴奋地致电南京临时政府,称:大清皇帝既明诏逊位,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各位当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现于中国。

这永不使三个字,对于大清家族内部的人来说,无疑是从天而降的一记重锤。

而对于隆裕来讲,更可以说,大清的268年的基业,在这一天,是真真切切地断送在了她的手上。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正是由于有了她这一有愧于她自己的列祖列宗的举动,才有了1912年2月15日举国上下的一片欢腾。

压在亿万民众头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在那一天结束了,民主、共和终于有了开端。

也就是在那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中华民国统一庆祝大典。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就是在那一天,孙中山先生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了明孝陵,向公众报告了光复汉室的这一特大喜讯。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正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手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她没有做出任何有碍历史进步的事,没有以血腥的手段对付急于推翻她的大清帝国的人,没有在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的和谈过程中,向袁世凯施加过什么大的压力;更没有支持过皇亲国戚中的抵抗派宗社党作最后的挣扎——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在她离世之后,新的民国政府对她的重视;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全国各地官署下半旗,所有政府现任官员和现役军官为其全都佩戴黑纱以志哀悼;

清朝最后断送在隆裕手上。但她死后全国举哀,各地还为她下了半旗

也才有了清宫太和殿门前广场超乎寻常的一场空前的国民追悼大会的举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