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戎狄豺狼,不可言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孔子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

五十四年

享年七十歲

。這兩項紀錄超過了所有前輩,甚至很久以後才有人追趕上了他。

漢武帝

在漢武帝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都達到鼎盛。疆域和勢力範圍,

東臨南韓,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稱超級大帝國。

《資治通鑒》如實地記錄了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的封禅大典。

十八萬騎兵戰士手持上千面旗幟(一萬八千裡行軍的大手筆大制作),不僅是國力強盛的象征,也是漢武帝傲嬌的資本。

西漢時期地圖

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十年前漢武帝龐大的帝國版圖已經奠定了基礎。

西漢前期,匈奴控制着整個西域地區,他們不斷侵犯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從漢初時期匈奴和中原的摩擦開始便沒有停止過,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

數百年

。直到漢武帝時期,咱們漢人被匈奴欺負的局面才被打破。

匈奴侵擾西漢邊境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對漢朝經濟體制進行全面改革,派大将衛青和霍去病攻打漠北,并以大将軍和骠騎将軍身份讓其出任大司馬。

由此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此二人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衛青和霍去病不辱使命,此次戰役大獲全勝。勝利的喜悅鼓舞着全軍将士,是以霍去病親自乘勝追擊,親率大軍直至狼居胥山。

漢軍在此地舉行了隆重的祭天儀式,并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的禅讓禮,為武将留下了 "封狼居胥"的至高榮耀。

經過這一場戰役,"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一直控制着河西走廊的匈奴部族的其中兩支——渾邪王和休屠王部落,在戰後歸降于漢朝。

漢武帝很是開心,直接下令把兩部的匈奴王帶到漢朝的疆域内部,讓他們來漢朝居住,通過漢化匈奴來更好地對其進行控制。

漢武帝給了投降的匈奴王很多的賞賜,為了展現大國風采甚至還要征兩萬輛車去接渾邪王。

可征車是要花銀子的,地方官員手上非但沒有朝廷調撥的經費,還不能違背當朝天子的指令,于是就隻能用賒賬的方式從老百姓手中購買所需的馬匹。

可老百姓十分擔心官員們白拿,為了避免财産流失就各自将家中豢養的馬都給藏了起來,進而也就導緻了官員們沒有按時間完成漢武帝交代的任務。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漢武帝很生氣,随即下令要處死那些沒完成任務的官員們。在這個關鍵時刻,

汲黯

看不下去了,因為這些官員們仗義執言,漢武帝是以也就沒有再怪罪他們。

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舉兵誅之,死傷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賜從軍死者家;虜獲,因與之,以謝天下,塞百姓之心。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渾邪王和休屠王率領着部落浩浩蕩蕩來到了長安,商販們從大量的人群中捕捉到了一絲商機。

衆所周知,匈奴人是遊牧民族,主要是靠放牧生存的,眼下這兩個部落都歸順了大漢肯定是帶了不少牛羊。

在當時的社會中,牛羊馬匹是百姓乃至國家都非常重要的财産,加之,因為地形的原因中原并沒有廣袤的草原可以放牧。于是

商販們都上趕着和

匈奴人做起了交易。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常言有雲:利欲熏心、使人蒙蔽。

果不其然,在這些與匈奴部族交易的商人當中,竟然

混雜着鐵器的交易。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出土于西漢時期的鐵器

漢武帝時期之是以能扭轉被匈奴人欺壓的局勢,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

漢朝注重生産,其發展水準以及遠遠地超過了同時代的匈奴部族。

而匈奴部族還在進行着脫胎于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式,自然在這場此消彼長的鬥争中趨于落敗。

漢武帝心裡十厘清楚匈奴人強悍的戰鬥力,如果有了兵器的加持,保不齊匈奴會再次卷土重來,那麼将會有更多的将士流血犧牲,百姓們的流離失所。

為了國家長治久安漢武帝下令禁止将鐵器流傳向匈奴。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可仍然有些人被利欲熏心,法律而不顧。

得知此事的漢武帝下令将售賣給匈奴的商販全部處死,并對匈奴人加大了封賞,事後才明白漢武帝的此舉是多麼高明!

有很多人不了解

漢武帝為什麼對于投降的匈奴人恩寵有加

,甚至都讓人看着有些過分。不得不說,漢武帝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皇帝。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戰争的短暫勝利隻能給百姓帶來一時的安居樂業,漢武帝用不合乎情理的賞賜來消磨匈奴人的傲氣。

讓他們來中原享受安逸的生活,從根本上擊垮他們的内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征服匈奴,讓中原的百姓長久地獲得安定的生活。

漢人賣鐵器給匈奴,漢武帝反而殺光漢人重賞匈奴,事後發現真高明

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漢武帝用長遠的目光看待事物的發展,這種謀略即便是放到現在的生活中也是相當智慧的。遇事不慌,看人看事都不要隻看表面,要看得足夠長遠,才能走得更加的踏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