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軍從廣西北上,一路攻城略地,在朝廷的正規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鹹豐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地方團練武裝力量上。

從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十一月至鹹豐三年二月,鹹豐皇帝一共任命了43位團練大臣,涉及10個省,而且,這些團練大臣的身份都不低,都是退休回籍或者丁憂在家的前大員,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員。

在出任湖南團練大臣前,曾國藩是朝廷的正二品侍郎,由于母親病逝,他在家丁憂,恰逢太平軍揮師北上,從湖南攻到湖北。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此時的大清王朝,不僅朝廷的軍隊沒有戰鬥力,還銀庫空虛。沒有銀子支援,很多地方的團練大臣都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抵禦太平軍的作用。

那麼,在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的情況下,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曾國藩的本領,并不是他善于練兵,我們要看他的為官技巧。

其實,隻要善于為官,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練兵,都能做到極緻。

下面,我們詳細講解曾國藩的為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點,官場上的人一定要了解:

第一點:要善于利用政策。

在官場上,很多官員喜歡講政策,但不一定會利用政策。不會利用政策的官員,一定不是一個好官員。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鹹豐皇帝在對太平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允許各地舉辦團練。一些官員認為,這僅僅是鹹豐皇帝一時頭熱,所制定的一個臨時政策罷了,必定不會長久,但是,任過兵部侍郎的曾國藩,非常清楚清朝的家底。朝廷的軍隊腐朽不堪,缺乏操練,缺乏戰鬥力,要想靠綠營來消滅太平軍幾乎不可能,除非另外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在朝廷兵力羸弱的情況下,也必定導緻朝廷和太平軍的戰争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是以,鹹豐皇帝制定的政策,必定也會持續到太平軍被徹底消滅後。

正是曾國藩對政策的把握準确,才出任湖南團練大臣一職,并獨樹一幟,取得了成功。

第二點:要善于借用政府資源。

在官場上,隻要不笨,大部分官員都會借用政府資源。這裡要特别提示的是,是借用,不要假公濟私。我們來看曾國藩是如何做的,出任湖南團練大後,他用了兩個政府資源:

一是利用聖旨,為自己樹立名聲。

鹹豐皇帝的聖旨上,給予曾國藩的職責是“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也就是說,曾國藩的職責是幫助湖南巡撫辦理團練,他僅僅是巡撫的副手。可是,曾國藩卻打着“湖南團練大臣”的身份,打造屬于自己個人的影響力,比如,他建立了獨立的辦事衙門,并成立了“審案局”等内設機構,他有獨立“剿匪”、審案、判案的權力。

這個權力已經超出一個團練大臣的職責範圍了,可是,曾國藩卻正是利用了這個政府資源,為自己樹立了影響力。

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招攬一些人來幫助自己。

曾國藩是非常善于用人的一個官員,他認為,所有的工作,都要有“替手”,為自己工作的人越多,自己就越輕松,辦事效率也就越高。

比如,在清朝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郭嵩焘、羅澤南等人,就是在曾國藩出任湖南團練大臣的時候,來幫助他一同組建湘軍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一個二品大員,跟着他混,遲早都會獲得好處。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在官場上,每個官員的背後都有取之不盡的資源,都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隻要善于借用即可。

第三點:要善于做好服務。

有些人當上官後,就變得飛揚跋扈,最終讓自己陷入困境中。在官場上,任何人都要認清一個現實,官職隻是你的一個工作,千萬不能認為這是自己的權力,一定要有“天良”,當你的“天良”被泯滅的那一刻,也就是你走向末日的開始,而且,沒有任何人會同情你。

曾國藩是怎麼做服務的呢?他的方法,值得借鑒:

一是要對朝廷、對皇帝負責。做任何事情,都要和朝廷、皇帝制定的政策相符。

二是要對老百姓負責。曾國藩成為湖南團練大臣後,就立即開始“剿匪”,将湖南的土匪全部清除幹淨,獲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三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曾國藩為了組建湘軍,在得罪了長沙的地方官員,被大家排擠的時候,他并沒有和大家發生劇烈的内讧,而是采取妥協的方式,到了偏遠的衡州(今衡陽)去專心練兵了。

朝廷不給地方團練資金支援,曾國藩為何能練成湘軍?靠為官技巧

一個官員,隻要做好對上級、對工作、對老百姓的服務,他做什麼事情都會取得成功。

其實,無論是利用政策、借用資源,還是做好服務,都是一種為官的技巧,其核心點就是官場營銷學。隻有将自己順利地營銷給上司、老百姓、下屬,才能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曾國藩年譜》、《清史稿》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