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末年分三國,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國,為何後人都稱蜀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國,為何後人都稱蜀國?

我們要明确一個概念:曆史上所有以“漢”為名的政權,都不會自己在前面加其他的字眼,也就是說他們都會自稱“漢”;前面的字眼,都是後人加的。劉邦之是以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命名為“漢”,是因為當初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給他的封号是“漢王”,其後他也用這個旗号号令各路人馬,在統一天下後自然要保持延續性。

東漢末年分三國,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國,為何後人都稱蜀國?

劉備稱帝的時候用的名義是“在西川繼承大統”,繼的當然是漢朝的統,而且自視為正統。這也是劉備和諸葛亮一直将北上進攻曹魏稱為北伐的原因,按照《春秋》書法,伐就是讨伐亂臣賊子,就是說,在蜀漢這邊,一直是把曹魏視為漢朝的亂臣賊子的,而且确實也是一直這麼稱呼曹魏的。

東漢末年分三國,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國,為何後人都稱蜀國?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原為劉備政權的官員,後入晉,為著作郎,負責撰寫國史。雖然他以魏、蜀、吳三“書”分别撰寫三個國家的曆史,以示三國鼎立的客觀事實;但是,就全書而言,他不得不以以曹魏為正統,隻有《魏書》有“紀”稱皇帝為“帝”,而《蜀書》、《吳書》隻有“傳”皇帝也隻稱“主”。這一則是因晉朝初創,朝中多為為故魏遺臣;二則因晉受魏禅,曹魏是否為正統,直接影響到晉朝的成色。倘若承認劉備在西蜀所建立的政權為“漢”,即否定曹魏禅代的合法性。曹魏若系篡貳,晉朝的合法性也便成問題,這叫“僞魏即僞晉”。

東漢末年分三國,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國,為何後人都稱蜀國?

稱呼“蜀漢”或者“蜀”,都是後人為了區分東漢,西漢,蜀漢罷了,在血脈上講,他們是一脈相承的,隻是中間被割斷了而已。劉備做了2年皇帝,在公元223年病逝永安宮。傳位劉禅,劉禅在位42年,被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禅出城投降,蜀漢滅亡。

有意思的是,都說軟弱無能的劉禅是“扶不起的阿鬥”,但是三國皇帝裡面,在位42年的劉禅反而是當皇帝最久的一位了(遍數中國皇帝史,在位42年也是非常長的一個記錄了,很多普遍在二三十年,就連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位23年而已)。這或許是曆史給大家開的玩笑吧。

繼續閱讀